1.有效心臟按壓:要求產生適當血流,頻率100次/分,壓/放比相等,中斷按壓時間控制在5秒鐘以內。
2.雙人,單人CPR按壓/通氣比均為30:2。
3.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吹氣時間1秒鐘以上,并要見到胸部起伏。
4.電除顫:用單向波電除顫時,每給300J(雙向波能量為150J)電擊后即行5組30:2 CPR,2分鐘后再檢查心律
5.如已用高端通氣,直接按壓100次/分。
6.進一步生命支持:心臟起搏用藥首選腎上腺素,也可單用加壓素替代第一劑第二劑腎上腺素。
7.抗心律失常藥首選胺腆胴。
2、3 人工呼吸
口對口式(“生命之吻”):是最有效、最迅速的方法,呼吸道通暢后應立即進行。正常情況下,病人的呼吸很快會恢復過來,除非被電擊、服毒以及一氧化碳中毒等,在這些情況下,神經和肌肉都被麻痹,或者一氧化碳替換了血液中的氧。要有長時間堅持的準備。
使病人仰面躺在地上,用手扳開下頜使其頭向后仰(防止舌頭后滑壓住呼吸通道)。用另一只手捏住鼻孔。檢查口和喉嚨有無阻塞物。嘴對著嘴,不停地吹氣和吸氣。
當你輕緩向病人肺部吹氣時注意胸部的擴張。(如果胸部沒有擴張隆起,將病人側放,在肩后背捶擊,除去阻塞物。當看到胸部自然回落時再進行一次深呼吸,你應該感覺或聽到有氣回落。
盡可能快地重復六次,然后每分鐘做十二次,直至病人恢復呼吸。
對于孩子,不要猛擊,可以正常呼氣;對于嬰兒可以微微吹吸。首先盡可能快地吹吸四次。強迫式猛吹很可能會傷害小孩柔嫩的肺臟。
口對鼻式:不管什么原因,如果你無法做到上一種方法,可將病人嘴部封住,用口對鼻式進行人工呼吸。對于嬰兒可以用嘴同時封住他的口和鼻。
堅持下去! 堅持,無論用何種方式。首先的五分鐘可能是最為關鍵的,但是如果病人仍未恢復呼吸,人工呼吸至少應持續1小時,團隊成員可以替換進行。同時檢查心跳是否正常。
2、3、1 對面部受傷者進行人工呼吸
□Silvester法
在以下情況下采取此法,即病人中毒或面部受傷,使得口對口式人工呼吸無法進行,尤其當病人可能需要進行心臟壓迫法時。
使病人仰臥,抬起肩部,背部下面墊起折疊的毛毯或衣物。用雙膝夾住病人頭部,雙手平放病人脊下部肋骨部,向前搖動,輕穩地推壓腹部。
盡可能向上向外舉起病人雙臂。
對于成年人應每分鐘重復進行12次。如果沒有效果,將病人側放,在肩部后背處輕擊,使得可能存在的阻塞物脫離,使呼吸循環恢復通暢。
不要放棄 曾有過本能呼吸停止三小時后通過人工呼吸方法救活的例子。無論是溺水、電擊還是體溫過低者,都有成功的范例。
2、3、2 面朝下式人工呼吸法
霍格·尼爾森式
如果病人無法進行口對口式或者病人無法翻過身來,可以采用此法使病人恢復呼吸。病人面朝下平躺在地上。污物可以從嘴中流出,不會引起噎息。
將病人手臂彎曲,墊在面部下面。松開扣緊的衣物,確信舌頭伸向前,口部沒有水草、泥漿等阻塞物。
跪著面對病人,一膝在前,手掌伸展壓擊病人肩后背部,依次完成以下程序,連續進行8次。
1—2—3、直臂向前推壓肩后背(大約進行2秒)。
4、手掌向后推壓,抓住病人上臂(0、5~1秒)。
5—6—7、輕微抬起病人的雙臂,進一步搖動后背(2秒)
避免將病人軀干或頭部抬得過高。
8、將病人雙臂放低至地面上,并復位(0、5~1秒)。
每分鐘重復12次。
注意:如果病人雙臂受傷,可將折疊的毛毯墊在額前,舉臂時可握住腋下部位。如果肋骨或肩部嚴重受傷,這種方法就不切合實際了。
在呼吸恢復之后,將病人按前敘的恢復態位置放置——但如果脊椎骨受損就不能這樣了。
2、4 心臟還跳動嗎
腕部測脈搏
手指輕微按住腕部橈動脈,約在拇指側腕部向上約1厘米處。
頸部測脈搏
面偏向一邊,沿喉結用手指邊側可以感知明顯的頸動脈脈搏。
正常的脈搏
在放松狀態下成年人每分鐘心跳60~80次,平均72次,幼年期兒童心率更高,每分鐘可達90~140次。激動狀態下心率增加。
別浪費寶貴時間——計數30秒鐘脈搏數,乘以2就可以了,用有秒針的手表精確掌握時間,記錄下結果。
如果你感覺不到脈搏,病人瞳孔放大,在持續進行人工呼吸的同時,用心跳起搏術幫助病人恢復心跳。口對口式和“Silvester法”都允許這兩個動作同時進行。
2、4、1 心跳起搏術
無論使用何種人工呼吸救助法,如果感覺不到脈搏,同時在做了10~12次人工呼吸后病人狀況仍無明顯改善,應開始進行心跳起搏術。
別浪費時間
首先讓病人仰臥在干地上。用手掌猛擊胸骨下部(中部肋骨)可能會刺激心臟恢復跳動。如果仍無脈搏,增大力度,繼續進行。
雙膝跪在病人腰部兩側,雙掌交疊放于胸骨下半部、肋骨的中柱骨上。確保雙掌位于胸骨下端或末端之上的部位。雙臂伸直,身體加壓,搏擊病人胸部。在每次肺部換氣后,連擊6~8次。
成年人胸腔可下壓深約4厘米,每分鐘至少重復60次。動作應連貫迅速。不規則或粗暴施壓可能會造成胸腔嚴重受損。
對待兒童需要減緩加壓,增加推壓頻率。嬰兒和幼童只能用兩手指施加微壓,每分鐘頻率可提至100次。十周歲以上的孩子,可用一只手掌推壓,每分鐘80~90次。
根據病人瞳孔擴散狀態、頸動脈是否恢復起搏確定急救是否成功。
人工呼吸仍是必須的。
2、4、2 施壓人工呼吸法
當救助者僅有一人時,選用“口對口法”或“Silvester法”,在兩次肺部換氣的間隔迅速重復心臟起搏術15次。
當救助者有兩人時,一次深度肺部換氣后連續重復5次心臟起搏術。進行人工換氣同時,留意頸部脈搏是否恢復搏動,瞳孔是否縮小。
病人一旦恢復呼吸,必須使之保持下去。病人保持恢復態臥姿(脊柱或頸椎受傷不能用恢復態臥法)。這種臥法可以減少病人恢復呼吸后,由于經常性嘔吐,有可能使得胃液阻塞呼吸通道而引起窒息的危險。要經常查看病人狀態如何。
有條件時,可利用人工呼吸通道,使得昏迷病人有著良好的通氣條件。
人工呼吸通道使用前檢查裝備是否能完好工作,病人能否適應等等。
將人工呼吸通道管末端放在病人上頜部,輕輕轉動180度,插入喉部。
一旦位置恰當,病人即可自由呼吸。黏液積累會引起咳嗽打嗝。用抽提器清除黏液。
黏液抽提器 放入人工呼吸管道中,一端有瓣膜,既保證將黏液吸出,又不至于進入救助者的口中,也許你在剛出生時,醫生就曾用過它。如果沒有該裝備,用任何干凈的空管或者中空麥稈替代都可以,最好能消毒。別把黏液吸入自己口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