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辦法:
1、向患處沖大量冷水,也用濕冷毛巾之類敷傷處
2、不要讓患者搔抓傷處
3、盡快召援送院
野外被毒蟲咬傷怎么辦?
毒蟲咬傷主要包括:蜈蚣咬傷、蝎子蜇傷、螞蟥叮咬、毛蟲蜇傷等。
急救措施:
1.蜈蚣咬傷。其傷口是一對小孔,毒液流入傷口,局部紅腫。蜈蚣的毒液呈酸性,用堿性液體就能中和?闪⒓从5-10%的小蘇打水或肥皂水、石灰水沖洗,不用碘酒。然后涂上較濃的堿水或3%的氨水。
2.蝎子蜇傷。蝎子尾巴上有一個尖銳的鉤,與一對毒腺相通。蝎子蜇人,毒液即由此流入傷口。蜇傷如在四肢,可在傷部上方纏止血帶,拔出毒鉤,將明礬研碎用米醋調成糊狀,涂在傷口上。必要時請醫生切開傷口,抽取毒汁。
3.螞蟥叮咬。被螞蟥咬住后不要驚慌失措地使勁拉,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擊,經過劇烈的震打以后,螞蟥的吸盤和顎片會自然放開,螞蟥很怕鹽,在它身上撒一些食鹽或者滴幾滴鹽水,它就會立刻全身收縮而跌下來。
4.毛蟲蜇傷。被毛蟲蜇傷后可用橡皮膏粘出毒毛。
注意事項:
1.如被毒蟲叮咬后,出現頭痛、眩暈、嘔吐、發熱、昏迷等癥狀時,應立即去醫院。
2.被蜈蚣、毛蟲叮咬后,常在被叮咬過的皮膚上形成風疹或水泡。對于風疹,可先用酒精將皮膚擦干,然后涂上1%的氨水;有水泡的,不可因癢而用手去抓,可用燒過的針將水泡刺破,將血擠出,然后涂上1%的氨水。
首先,應確定救援者及傷患均無進一步的危險,并盡可能在不移動傷患的情形下施以急救。鎮定自己,迅速檢查傷患,評估并決定急救的優先順序。
· 如有大量出血,應立刻止血。
· 若呼吸停止時,應快吹四口氣,施行人工呼吸。
· 若發生心跳停止的情形,應立即展開心肺復更術。
· 處理休克,墊高下肢與保 暖。
· 處理其它傷害(如創傷、骨折、中毒、燒燙傷等)。
其次,盡快將患者移到避風處,如帳篷或天然的避風處,以防止傷害加重。在安置病患時,應采取正確的姿勢。
· 頭及胸部受傷,若為橫傷,可采取仰臥曲膝的姿勢,若為直傷,則應采取仰臥平躺的姿勢。
· 對於意識不清,但呼吸正常者,可采取復更姿勢。
· 休克患者,應令其平躺,并墊高下肢20~30公分。
對於意識不清、疑有內傷、頭部嚴重受損、腹部貫穿等可能需要全身麻醉的傷者,不可給予食物或飲料,并須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安全方法送醫處理。由於山區送醫較困難,因此在途中應嚴密觀察傷者的變化,隨時安慰、鼓勵傷者,以減輕其恐懼及焦慮。若下山的路途不方便移動傷者,可派兩人先行下山求援,或以無線對講機向外求救。求援時應詳細說明求援的地點(最好有明顯的目標),傷患的狀況,及已做的急救處理,使救援工作能發揮積極的效果。
失溫/凍傷/雪盲
造成失溫的原因為:海拔愈高,氣候的變化愈大,當缺乏適當的保暖設備,或長期暴露在氣候惡劣的低溫環境下,特別是精疲力竭、衣物濕的情況下時,會產生體溫下降的生理反應。當體溫降到攝氏35度以下時,人體即已進入失溫狀態。失溫的癥狀有:感覺含糊不清、肌肉受意志控制、反映遲鈍、性情改變或失去理性、脈搏減緩、失去意識等。患者已死亡,應立即施以急救處理。失溫最重要的急救原則是防患者繼續喪失體溫,并逐步協助患者獲得正常體溫,將患者帶離惡劣的低溫環境,移至溫暖的帳篷或山屋內。脫掉潮濕冰冷的衣物,以溫的衣物、睡袋等裹住患者全身。若患者意識清醒,則可讓他喝一些熱而甜的飲料,若已不省人事,則讓他以復原姿躺著?山o與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應展開心肺復更術,并盡快送醫。切記不可給患者喝酒,亦不可擦拭或按摩患者四肢,也不可鼓勵患者作運動。
凍傷
凍傷的原因是因為身體循環系統的末端如手指、腳趾、耳朵、鼻子等,因長時間暴露在冰冷或惡劣的氣候環境中,或者接觸冰雪,因而產皮膚或皮下組織凍結傷害。凍傷的癥狀有:患處刺痛并逐漸或發麻、皮膚感覺僵硬,呈現蒼白或有藍色斑點、患處移動困難或遲鈍。初期是皮膚或深部凍傷,很難分辨出來,其癥狀相差不大。此外,凍傷可能伴隨失溫現象,急救時應先處理后者。若只有凍傷現象,應慢慢地暖患處,以防止深層組織繼續遭到破壞。盡快將患者移往溫暖的帳篷或山屋中,輕輕脫下傷處的衣物及任何束縛物,如戒指、手表等,可皮膚對皮膚的傳熱方式,溫暖患處,或以溫水將患處浸入其中,凍傷的耳鼻或臉,可用溫毛巾覆蓋,水溫以傷者能接受為宜,再慢慢升高如果在1小時內患處已恢復血色及感覺,即可停止加溫的急救動作。其次,抬高患處以減輕腫痛。以紗布三角巾或軟質衣物包裹或輕蓋部。除非必要,盡可能注意不可磨擦或按摩患處,亦不可以輻射熱使患處溫暖。溫暖后的患處不宜再暴露於寒冷中,也不要以解凍的腳走路。
雪盲
造成雪盲的原因是因為雙眼暴露在雪地中,沒有墨鏡保護的眼角膜很容易受傷,因為無論是否有陽光照射,雪地的反光都非常強烈,若是陽天在雪地中活動,在數小時之內即可造成嚴重的雪盲。雪盲的癥狀為眼睛非常疼痛,眼睛感覺像充滿風砂,眼睛發紅,經常流眼淚,對光線十分敏感,甚至很難張開眼睛等,若發生雪盲,可施行以下的急救措施:以冷開水或眼藥水清洗眼睛,其次,以眼罩或類似物(干凈之帕、紗布等)輕輕敷住眼睛。盡量休息,避免勉強使用眼睛。若有必要,送醫處理。雪盲的癥狀通常需要5~7天才會消除。
在野外穿越或探險時,除了要配備那些專業裝備外,還建議你帶上一個小小的野外急救盒,在關鍵時刻說不定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盒:最好選擇一個鋁制或不銹鋼制的飯盒(最好是帶把手的)。因為飯盒本身可以用來加熱、提水或者化雪,都能發揮作用。
工具刀:在野外配一把多功能的工具刀是絕對有必要的。雖然不一定要使用類似蘭博用的叢林格斗刀,但是瑞士軍刀是必不可少的。
針線包:無論是紅軍長征的年代還是現代化的軍隊中,針線包一直是軍隊的野外必備品。
火柴:在野外,火種幾乎是一切。帶上防風防水的火柴是很重要的。為了能更好地發揮火柴“強大”的防風防水功能,可以把它們放在空的膠卷盒內。磷皮(就是擦火柴用的)也絕對不能忘了的,否則努力就白搭了。
蠟燭:一小節蠟燭在野外是絕對有用的。你所帶的手電、頭燈等現代化照明裝置,隨著電池的耗盡而變成擺設。這時的蠟燭就顯示其“英雄本色”了。蠟燭除了照明,還可以取暖。
求生哨:當你遇險時,可以用哨聲引來救援,或者嚇走一些小野獸(不過如果是老虎、熊等猛獸的話,不吱聲是最佳選擇)。
鋁膜:一張2x2米的鍍鋁的薄膜,有金色和銀色兩種。它不但可以防風防雨,也可以支起來做成一個涼棚,防止太陽直射。在寒冷地區,可以用它裹住自己,保持體溫。
指北針:即便你帶上了GPS,你的手表也帶有電子羅盤,有些原始的指北針還是必不可少的。在野外,誰都無法保證先進的設備不出岔子,這時,小小的指北針可以幫你找到回家的路。
醫療膠布:不要小看任何一件小玩意兒,它可是最快的修補劑。當你外衣被劃破、帳篷被吹裂時,它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雖然它的基本功能是粘貼紗布,但稍微發揮一下你的想象力,你能發現它能派上的用處會大得多。
鉛筆:在野外想寫點東西,用什么筆?派克嗎?不,最昂貴的未必是最好的。野外嚴酷的環境,使得鉛筆成為我們的最佳選擇,也是惟一的選擇。建議選擇2B以上的鉛筆。
幾個瓶子:分別放上食鹽、水果糖、維生素C。這些不起眼的食品在危急關頭可能是救命的良藥。最后,建議你在急救盒外面再套上個防水的密封袋。
首先,應確定救援者及傷患均無進一步的危險,并盡可能在不移動傷患的情形下施以急救。鎮定自己,迅速檢查傷患,評估并決定急救的優先順序。
如有大量出血,應立刻止血。
若呼吸停止時,應快吹四口氣,施行人工呼吸。若發生心跳停止的情形,應立即展開心肺復更術。處理休克,墊高下肢與保暖。處理其它傷害(如創傷、骨折、中毒、燒燙傷等)。
其次,盡快將患者移到避風處,如帳篷或天然的避風處,以防止傷害加重。在安置病患時,應采取正確的姿勢。
頭及胸部受傷,若為橫傷,可采取仰臥曲膝的姿勢,若為直傷,則應采取仰臥平躺的姿勢。對於意識不清,但呼吸正常者,可采取復更姿勢。休克患者,應令其平躺,并墊高下肢20~30公分。
對於意識不清、疑有內傷、頭部嚴重受損、腹部貫穿等可能需要全身麻醉的傷者,不可給予食物或飲料,并須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安全的方法送醫處理。由於山區送醫較困難,因此在途中應嚴密觀察傷者的變化,隨時安慰、鼓勵傷者,以減輕其恐懼及焦慮。若下山的路途較遠或不方便移動傷者,可派兩人先行下山求援,或以無線對講機向外求救。求援時應詳細說明求援的地點(最好有明顯的目標),傷患的狀況,及已做的急救處理,使救援工作能發揮積極的效果。
溺水是常見的意外,溺水后可引起窒息缺氧,如合并心跳停止的稱為“溺死”,如心跳未停止的則稱“近乎溺死”這一分類以病情和預后估計有重要意義,但救治原則基本相同,因此統稱為溺水。
急救方法:
1、將傷員抬出水面后,應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內的水、泥及污物,用紗布(手帕)裹著手指將傷員舌頭拉出口外,解開衣扣、領口,以保持呼吸道通暢,然后抱起傷員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頭下垂進行倒水;蛘弑饌麊T雙腿,將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積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將傷員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頭部下垂,并用手平壓背部進行倒水。
2、呼吸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對口吹氣為最佳。急救者位于傷員一側,托起傷員下頜,捏住傷員鼻孔,深吸一口氣后,往傷員嘴里緩緩吹氣,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時,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助呼氣。反復并有節律地(每分鐘吹16~20次)進 行,直至恢復呼吸為止。
3、心跳停止者應先進行胸外心臟按摩。讓傷員仰臥,背部墊一塊硬板,頭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傷員一側,面對傷員,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體重量緩緩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將胸骨壓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離開胸骨)使胸骨復原,反復有節律地(每分鐘60~80次)進行,直到心跳恢復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