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水淹地區的住戶,水退后要由專人對原住房進行檢查,確認其是否牢固。然后打開門窗,通風換氣,清洗家具,清理室內物品,整修家庭廁所,修繕禽棚。
必要時對房間的墻壁和地面進行消毒,如室內被水淹1米,消毒高度最好能達到2米。對生活用品可用煮沸或在陽光下曝曬的方式進行消毒。最后,待室內通風干燥、空氣清新后方可搬入居住。
家具受潮要護理
在雨水淋濕、浸泡后,金屬、皮質、實木這類材質的家具屬于“受災嚴重的角落”,尤其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特別護理。
對于皮質家具而言,過分潮濕會導致皮革快速老化,因此家里有皮質家具,最好在除塵后,在其表面抹上保養專用的貂油、綿羊油、皮革油等,這樣不僅可以軟化皮質,也可以防潮防霉;金屬家具要經常用濕布和柔和的清潔劑擦洗,盡量不在潮濕環境中使用,并注意防水防潮,如碰上潮濕天氣最好用干燥的抹布進行清潔。
實木家具也容易受潮氣的侵襲,木材遇濕容易膨脹發霉。這種情況不妨在有霉味的地方放塊香皂,或將曬干的茶葉渣裝入紗布袋放入,有助消除霉味。
小物品有大作用
其實,防潮并不一定要購買專業的除濕設備,一些簡易的小物品同樣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如超市里吸濕盒、除濕包、防潮防霉餅、樟腦丸等各種產品對防潮除濕就可取得一定的效果。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吸濕用品,一般由氯化鈣顆粒作為主要內容物,大部分還添加了香精成分,可集除濕、芳香、抗霉、除臭等功能于一體,多用于衣柜、鞋柜;吸濕包,原理與吸濕盒相似,多用于密封空間,內容物以吸水樹脂為主,吸收了水分后就變成果凍狀,不易散成碎末,可廣泛用于衣物、電器等的吸濕,效果較佳。
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廢棄物可以派上用場,如食品袋中裝有的干燥劑。平時如果注意收集,保存在密封的容器內,需要的時候拿出來就可以用了。另外木炭、竹炭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潮去味的作用。取一個布袋,里面放上木炭或竹炭,扎緊袋口,就可以做成一個簡易的防潮袋。用過之后曬曬還可以反復使用,可謂物美價廉。
[防病篇]
水災后會發生哪些疾?
水災災區衛生條件差,特別是飲用水的衛生難以得到保障,首先要預防的是腸道傳染病,如霍亂、傷寒、痢疾、甲型肝炎等。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澇期間極易發生的,如鼠媒傳染病: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蚊媒傳染病: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等。
災害期間還常見皮膚。航䴘n性皮炎(“爛腳丫”、“爛褲襠”)、蟲咬性皮炎等;意外傷害:溺水、觸電、中暑、外傷、毒蟲咬螫傷、毒蛇咬傷、食物中毒、農藥中毒等。
預防水災后傳染病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一)怎樣預防腸道傳染?
注意飲食和飲水衛生是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關鍵。
1.水災之后要清除垃圾、污物、消毒環境、管理好糞便、垃圾、減少污染。
2.保護水源,特別是生活飲水,免受污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凈水片)消毒生活用水。
3.洪水之后不要去游泳,減少感染機會。
4.注意個人衛生和飲食衛生。
不喝生水;飯前便后洗手;不吃腐敗變質或被洪水浸泡過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不用臟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應煮沸或消毒碗柜消毒,刀、砧板、抹布也應嚴格消毒;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水產品和海鮮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
5.消滅蒼蠅。水災期間建臨時廁所,不隨地大小便;糞缸、糞坑中加藥殺蛆;動物尸體要深埋,土層要夯實;災后應創造條件修建防蠅廁所。
(二)怎樣預防鉤端螺旋體病和流行性出血熱?
預防措施主要有:
1.盡量減少或避免與疫水接觸的機會,不在可疑的疫水中游泳、洗衣物等。
2.管好豬、狗等動物,豬要圈養,不讓其尿液直接流入水中,豬糞等要發酵后再施用。
3.大力開展防鼠滅鼠工作,尤其是洪災期間人群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類密度較高的地方。洪災后立即加強滅鼠、殺蟲。
4.注意個人衛生,禁止隨地小便,下水作業時要盡量穿長統膠鞋等,保護皮膚不受鉤體侵襲。
5.病人糞尿用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6.臨時居所要建在地勢較高、干燥向陽的地帶,在周圍挖防鼠溝;還要求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床鋪應距離地面2尺以上,不要睡地鋪。
7.加強個人防護,在疫區作業時,應穿戴防護衣褲,防止皮膚破損。不要在草堆上坐臥、休息。
8.有條件的可接種疫苗,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預防藥物。
(三)怎樣預防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
應采取滅蚊、防蚊及預防接種為主的綜合措施。
1.控制和管理傳染源,家畜家禽圈棚要經常灑滅蚊藥,病人要隔離。
2.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清掃衛生死角、積水,疏通下水道,噴灑消毒殺蟲藥水,消除蚊蟲孳生地,降低蚊蟲密度,切斷傳播途徑。
3.夜間睡眠掛蚊帳,露宿或夜間野外勞動時,暴露的皮膚應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驅蚊藥等。
4.及時進行乙腦疫苗預防接種,提高人群免疫力。
(四)災區臨時居住點的糞便應如何處理?
1、要建造臨時廁所,不能隨地大小便。廁所地址應避開臨時水源,設在居住點的下風向。可以用蘆席等器材搭一頂棚,圍起四周,不能漏雨。廁所最好采取蹲坑式,常用的有單坑式和深溝式。糞坑的容積可根據居住點的人口數定,每人每天大小便按1.5千克計算。為防止糞液滲漏而污染地下水源,糞坑宜用磚與水泥砌筑。如水泥采辦一時困難,也可用三七灰土拌和夯實。廁所必須加強衛生管理,要有專人負責打掃。有條件每日可噴灑滅蠅藥1-2次?觾确e糞要定時掏出,防止蹲坑阻塞、糞坑滿溢。
另外,居住點如人口密度高、空閑的土地少、糞便產量多而又無出路時,可在上述廁所的蹲位前挖一條流尿溝,使大小便分開。在溝的一端挖一條坑或放置一個缸或桶,讓小便順溝流入。
2、清出的糞便可送往遠離居住點、地勢較高的空地,與垃圾一起用高溫堆肥、發酵和密封貯存等方法處理。
(五)霍亂應如何防治?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當人吃進被這種病菌污染的水或食物:經1-2天潛伏期(可短至數小時或長達5天)就出現癥狀,病情發展快,病死率高,且有較強的傳染性,被列入我國甲類傳染病之一。
霍亂是經口傳染的腸道傳染病,可通過水、食物、生活接觸和蒼蠅等傳播,其中經水傳播是最常見、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洪澇災區大片村莊被淹、豬圈、糞坑滿溢,水源受到嚴重污染,容易引起霍亂的傳播。為了防止霍亂的發生和流行,必須做好以下預防工作:
1、注意飲水、飲食衛生。要加強水源保護,防止糞便直接污染水源。有自來水的地區應加強消毒管理工作。無自來水的地區做好井水、缸水消毒。要喝開水、不喝生水。吃熟食,食物存放在注意防蠅,不吃死禽畜以及腐敗變質的食物。
2、做好環境清理和環境消毒。水退后及時全面搞好環境衛生,被污水浸泡過的家具、門窗、地面等要徹底進行清洗和消毒;消除地面積水,防止蚊蠅孳生,利用拍打、藥物等多種形式滅蠅、蛆。
3、注意個人衛生,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要堅持做到飯前便后洗手,不到病人家串門,發現病人應及時送醫院就診治療。
治療霍亂病人的關鍵在于及時補充因嘔吐、腹瀉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應視病情輕重和脫水程度決定補液方式、劑量和速度。輕度和中度脫水的病人,可立即給予口服補水,也可以在米湯里加少量鹽口服,然后再請醫生診治。重型病人應快速靜脈輸液,以迅速糾正脫水休克,同時可選用強力霉素、四環素等抗菌藥物,以減少腹瀉量,縮短排菌時間。病人或疑似病人在進行治療時,要做好隔離消毒工作。防止疫情蔓延擴散、危害病人應就地隔離搶救。病人的家屬及其他密切接觸者可使用強力霉素進行預防性服藥。
(六)怎樣保護洪澇災區的飲用水水源?
飲用水水源分兩大部分,一是集中式供水水源,二是分散式供水水源。江、河、湖、水庫和地下水等天然水體都是集中式供水的主要水源。除上述水體外,池塘水、河溝水、井水等水體,通常都被居民直接取用,稱為分散式供水水源。
洪澇災害期間,糞便、垃圾以及各種腐殖質中的微生物和有機物,隨水流的沖刷,對水源的污染已經不可避免,因此,飲用水水源的保護工作應遵循以下原則:
1、防止有毒有害化學品對水體的污染:持久性或劇毒農藥、除草劑、化肥及一些有毒有害試劑、工業生產用的一些有毒有害化學品等,可引起人的急性或慢性中毒,嚴重時能危及人的生命。一般自來水廠的水處理工藝,對這些物質都不能進行有效的處理。因此,在受災地區,凡生產或堆放、使用有毒有害化學品的單位或部門,在受洪澇災害期間,應迅速采取措施,將其轉移到安全地帶;第一時間,應迅速采取措施,將其轉移到安全地帶;一時無法轉移的,應就地墊高,并加固堆放倉庫的墻體,防止水淹毀損而溢出,或漂移而造成對水體的污染,損害人群健康。
2、防止放射性物質對水體的污染:一些放射性物質半衰期很長,一旦污染水體,不僅在洪澇期間,而且在水退后很長時間內,都能對人體產生較大的毒性作用。因此,洪澇期間應切實加強對放射性物質的管理和保護工作。災區有放射源的單位要嚴格按國家有關規定,妥善保管放射源,特別是水災期間,要確保放射源的安全,如有放射源的散失,應及時報告,迅速追尋。此外,要防止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固體廢棄物流失到水體而造成放射性污染。
3、盡可能減少致病菌和有機物質對水體的污染:如對傳染病醫院采取臨時性應急措施,保證對每個病員的糞便和醫院的污水進行重氯消毒后再排放。
減災篇]
凡是水淹地區的住戶,水退后要由專人對原住房進行檢查,確認其是否牢固。然后打開門窗,通風換氣,清洗家具,清理室內物品,整修家庭廁所,修繕禽棚。
必要時對房間的墻壁和地面進行消毒,如室內被水淹1米,消毒高度最好能達到2米。對生活用品可用煮沸或在陽光下曝曬的方式進行消毒。最后,待室內通風干燥、空氣清新后方可搬入居住。
家具受潮要護理
在雨水淋濕、浸泡后,金屬、皮質、實木這類材質的家具屬于“受災嚴重的角落”,尤其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特別護理。
對于皮質家具而言,過分潮濕會導致皮革快速老化,因此家里有皮質家具,最好在除塵后,在其表面抹上保養專用的貂油、綿羊油、皮革油等,這樣不僅可以軟化皮質,也可以防潮防霉;金屬家具要經常用濕布和柔和的清潔劑擦洗,盡量不在潮濕環境中使用,并注意防水防潮,如碰上潮濕天氣最好用干燥的抹布進行清潔。
實木家具也容易受潮氣的侵襲,木材遇濕容易膨脹發霉。這種情況不妨在有霉味的地方放塊香皂,或將曬干的茶葉渣裝入紗布袋放入,有助消除霉味。
小物品有大作用
其實,防潮并不一定要購買專業的除濕設備,一些簡易的小物品同樣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如超市里吸濕盒、除濕包、防潮防霉餅、樟腦丸等各種產品對防潮除濕就可取得一定的效果。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吸濕用品,一般由氯化鈣顆粒作為主要內容物,大部分還添加了香精成分,可集除濕、芳香、抗霉、除臭等功能于一體,多用于衣柜、鞋柜;吸濕包,原理與吸濕盒相似,多用于密封空間,內容物以吸水樹脂為主,吸收了水分后就變成果凍狀,不易散成碎末,可廣泛用于衣物、電器等的吸濕,效果較佳。
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廢棄物可以派上用場,如食品袋中裝有的干燥劑。平時如果注意收集,保存在密封的容器內,需要的時候拿出來就可以用了。另外木炭、竹炭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潮去味的作用。取一個布袋,里面放上木炭或竹炭,扎緊袋口,就可以做成一個簡易的防潮袋。用過之后曬曬還可以反復使用,可謂物美價廉。
[防病篇]
水災后會發生哪些疾?
水災災區衛生條件差,特別是飲用水的衛生難以得到保障,首先要預防的是腸道傳染病,如霍亂、傷寒、痢疾、甲型肝炎等。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澇期間極易發生的,如鼠媒傳染。恒^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蚊媒傳染病: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等。
災害期間還常見皮膚。航䴘n性皮炎(“爛腳丫”、“爛褲襠”)、蟲咬性皮炎等;意外傷害:溺水、觸電、中暑、外傷、毒蟲咬螫傷、毒蛇咬傷、食物中毒、農藥中毒等。
預防水災后傳染病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一)怎樣預防腸道傳染。
注意飲食和飲水衛生是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關鍵。
1.水災之后要清除垃圾、污物、消毒環境、管理好糞便、垃圾、減少污染。
2.保護水源,特別是生活飲水,免受污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凈水片)消毒生活用水。
3.洪水之后不要去游泳,減少感染機會。
4.注意個人衛生和飲食衛生。
不喝生水;飯前便后洗手;不吃腐敗變質或被洪水浸泡過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不用臟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應煮沸或消毒碗柜消毒,刀、砧板、抹布也應嚴格消毒;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水產品和海鮮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
5.消滅蒼蠅。水災期間建臨時廁所,不隨地大小便;糞缸、糞坑中加藥殺蛆;動物尸體要深埋,土層要夯實;災后應創造條件修建防蠅廁所。
(二)怎樣預防鉤端螺旋體病和流行性出血熱?
預防措施主要有:
1.盡量減少或避免與疫水接觸的機會,不在可疑的疫水中游泳、洗衣物等。
2.管好豬、狗等動物,豬要圈養,不讓其尿液直接流入水中,豬糞等要發酵后再施用。
3.大力開展防鼠滅鼠工作,尤其是洪災期間人群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類密度較高的地方。洪災后立即加強滅鼠、殺蟲。
4.注意個人衛生,禁止隨地小便,下水作業時要盡量穿長統膠鞋等,保護皮膚不受鉤體侵襲。
5.病人糞尿用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6.臨時居所要建在地勢較高、干燥向陽的地帶,在周圍挖防鼠溝;還要求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床鋪應距離地面2尺以上,不要睡地鋪。
7.加強個人防護,在疫區作業時,應穿戴防護衣褲,防止皮膚破損。不要在草堆上坐臥、休息。
8.有條件的可接種疫苗,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預防藥物。
(三)怎樣預防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
應采取滅蚊、防蚊及預防接種為主的綜合措施。
1.控制和管理傳染源,家畜家禽圈棚要經常灑滅蚊藥,病人要隔離。
2.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清掃衛生死角、積水,疏通下水道,噴灑消毒殺蟲藥水,消除蚊蟲孳生地,降低蚊蟲密度,切斷傳播途徑。
3.夜間睡眠掛蚊帳,露宿或夜間野外勞動時,暴露的皮膚應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驅蚊藥等。
4.及時進行乙腦疫苗預防接種,提高人群免疫力。
(四)災區臨時居住點的糞便應如何處理?
1、要建造臨時廁所,不能隨地大小便。廁所地址應避開臨時水源,設在居住點的下風向?梢杂锰J席等器材搭一頂棚,圍起四周,不能漏雨。廁所最好采取蹲坑式,常用的有單坑式和深溝式。糞坑的容積可根據居住點的人口數定,每人每天大小便按1.5千克計算。為防止糞液滲漏而污染地下水源,糞坑宜用磚與水泥砌筑。如水泥采辦一時困難,也可用三七灰土拌和夯實。廁所必須加強衛生管理,要有專人負責打掃。有條件每日可噴灑滅蠅藥1-2次?觾确e糞要定時掏出,防止蹲坑阻塞、糞坑滿溢。
另外,居住點如人口密度高、空閑的土地少、糞便產量多而又無出路時,可在上述廁所的蹲位前挖一條流尿溝,使大小便分開。在溝的一端挖一條坑或放置一個缸或桶,讓小便順溝流入。
2、清出的糞便可送往遠離居住點、地勢較高的空地,與垃圾一起用高溫堆肥、發酵和密封貯存等方法處理。
(五)霍亂應如何防治?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當人吃進被這種病菌污染的水或食物:經1-2天潛伏期(可短至數小時或長達5天)就出現癥狀,病情發展快,病死率高,且有較強的傳染性,被列入我國甲類傳染病之一。
霍亂是經口傳染的腸道傳染病,可通過水、食物、生活接觸和蒼蠅等傳播,其中經水傳播是最常見、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洪澇災區大片村莊被淹、豬圈、糞坑滿溢,水源受到嚴重污染,容易引起霍亂的傳播。為了防止霍亂的發生和流行,必須做好以下預防工作:
1、注意飲水、飲食衛生。要加強水源保護,防止糞便直接污染水源。有自來水的地區應加強消毒管理工作。無自來水的地區做好井水、缸水消毒。要喝開水、不喝生水。吃熟食,食物存放在注意防蠅,不吃死禽畜以及腐敗變質的食物。
2、做好環境清理和環境消毒。水退后及時全面搞好環境衛生,被污水浸泡過的家具、門窗、地面等要徹底進行清洗和消毒;消除地面積水,防止蚊蠅孳生,利用拍打、藥物等多種形式滅蠅、蛆。
3、注意個人衛生,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要堅持做到飯前便后洗手,不到病人家串門,發現病人應及時送醫院就診治療。
治療霍亂病人的關鍵在于及時補充因嘔吐、腹瀉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應視病情輕重和脫水程度決定補液方式、劑量和速度。輕度和中度脫水的病人,可立即給予口服補水,也可以在米湯里加少量鹽口服,然后再請醫生診治。重型病人應快速靜脈輸液,以迅速糾正脫水休克,同時可選用強力霉素、四環素等抗菌藥物,以減少腹瀉量,縮短排菌時間。病人或疑似病人在進行治療時,要做好隔離消毒工作。防止疫情蔓延擴散、危害病人應就地隔離搶救。病人的家屬及其他密切接觸者可使用強力霉素進行預防性服藥。
(六)怎樣保護洪澇災區的飲用水水源?
飲用水水源分兩大部分,一是集中式供水水源,二是分散式供水水源。江、河、湖、水庫和地下水等天然水體都是集中式供水的主要水源。除上述水體外,池塘水、河溝水、井水等水體,通常都被居民直接取用,稱為分散式供水水源。
洪澇災害期間,糞便、垃圾以及各種腐殖質中的微生物和有機物,隨水流的沖刷,對水源的污染已經不可避免,因此,飲用水水源的保護工作應遵循以下原則:
1、防止有毒有害化學品對水體的污染:持久性或劇毒農藥、除草劑、化肥及一些有毒有害試劑、工業生產用的一些有毒有害化學品等,可引起人的急性或慢性中毒,嚴重時能危及人的生命。一般自來水廠的水處理工藝,對這些物質都不能進行有效的處理。因此,在受災地區,凡生產或堆放、使用有毒有害化學品的單位或部門,在受洪澇災害期間,應迅速采取措施,將其轉移到安全地帶;第一時間,應迅速采取措施,將其轉移到安全地帶;一時無法轉移的,應就地墊高,并加固堆放倉庫的墻體,防止水淹毀損而溢出,或漂移而造成對水體的污染,損害人群健康。
2、防止放射性物質對水體的污染:一些放射性物質半衰期很長,一旦污染水體,不僅在洪澇期間,而且在水退后很長時間內,都能對人體產生較大的毒性作用。因此,洪澇期間應切實加強對放射性物質的管理和保護工作。災區有放射源的單位要嚴格按國家有關規定,妥善保管放射源,特別是水災期間,要確保放射源的安全,如有放射源的散失,應及時報告,迅速追尋。此外,要防止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固體廢棄物流失到水體而造成放射性污染。
3、盡可能減少致病菌和有機物質對水體的污染:如對傳染病醫院采取臨時性應急措施,保證對每個病員的糞便和醫院的污水進行重氯消毒后再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