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房子蓋在斷層上”,不應等到地震專家來懇請社會各界“呼吁一下”,而應被地方政府主動視為預防震災保護生命的頭等大事。
在近年發生的歷次大地震中,研究人員發現,斷層帶上的房屋倒塌、人員傷亡情況嚴重;但斷層帶以外的情況就要好得多。建房時避開這些斷層帶,就可有效防震。銀川已探索在地震斷層帶兩邊寬兩百米的地方建綠化帶,不準建房。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徐錫偉表示,研究人員已勾畫出我國21個大城市斷層帶,建房時避開可有效防震。到2020年左右,有望把中國內地主要地震活動帶勾畫出來(3月20《廣州日報》)。
毋庸諱言,關于地震帶、斷層帶這些地震常識,中國公眾所知甚少。雖然近年來我們屢次經歷大地震之痛,但大家對于地震科學的關注焦點,一般都只停留于地震預報方面。至于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等,大多被關在地震專家的書齋里出不來,地震局和媒體都極少做這些方面的知識普及———哪些地方處在地震帶,其實老一代地質學家李四光們早就勾畫出來了;可在網上搜索“中國地震帶分布圖”,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具體到鄉村城鎮的地震帶詳細分布信息,則基本沒有。
地震帶之中,居然還有狹長的斷層帶存在,在這方面,恐怕有很多人都像我一樣無知;從網友留言看,甚至很多人分不清兩者究竟有何區別,以為只是換了個說法。殊不知,世界上破壞性地震所產生的地表新斷層與原來存在的斷層走向一致或完全重合;在許多活動斷層上都發現了古地震及其重復現象,重復的時間在幾百年至上萬年。
基于這樣的地震地質科學研究,應該說,“別把房子蓋在斷層上”只是一個科學常識;而且,21個大城市斷層帶早已勾畫完成,銀川甚至依據這個進行了城市規劃,斷層帶兩邊兩百米只許建綠化帶。問題是,既然21個大城市的斷層帶早已勾畫出來,為什么公眾始終不知道呢?有關部門是否可以對公眾進行信息公開?
還有,這些城市的管理者又是否清楚知道斷層帶分布情況?是否都像銀川那樣,已經采取足夠嚴謹的措施,對地震科學研究結果予以充分的尊重和積極的行動?光有科學研究的寶貴成果,光有“別把房子蓋在斷層上”的科學常識,卻沒有城市管理者足夠的尊重和及時的行動,一切還是等于零!皠e把房子蓋在斷層上”,不應等到地震專家來懇請社會各界“呼吁一下”,而應被地方政府主動視為預防震災保護生命的頭等大事。
當然,已勾畫出斷層帶的還只是21個大城市,更廣袤國土的斷層帶勾畫至少還得等上10年,甚至更久。地震地質學研究作為一門科學,當然須保持嚴謹,來不得半點“大躍進”;但是,我們還是期待能否快些再快些,因為假若地震發生,生命是等不起的。而這,恐怕就需要國家更加重視地震地質科學,在經費撥付和人才培養上給予更大的支持。這樣一件造福子孫的事情,沒有國家的大力支持,恐怕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