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米線作為云南特有的米制品食物歷來深受人們鐘愛,已有上百年歷史、著名的“過橋米線”則享譽全國,成為云南開發旅游產業的“王牌”,但近來米線卻無人敢吃,原因是今年5月,當地衛生部門在整頓和規范市場經營秩序的檢查中,首次在昆明市官渡區一家米線加工廠發現該廠在米線的生產過程中使用致癌化工原料 ———甲醛次硫酸氫鈉作為漂白劑,此消息一傳出,幾乎所有米線經營者頓時門庭冷落,蒙上一片愁云慘霧。
據羊城晚報報道,在云南,但凡飲食業幾乎都經營米線!岸久拙”接二連三在許多加工廠、市場及飲食店被發現,人們紛紛一改多年食用米線的習慣,不敢再吃米線,米線經銷業和許多餐館因此遭受重創,營業額急劇下降。米線大量滯銷,昆明一家著名滇味美食館竭盡全力向消費者解釋他們所經營的米線絕對沒有“毒”,但營業額一度急劇下滑了50%,一般的米線經營個體戶及小食館則更慘,鮮有問津者。
據衛生部門介紹,甲醛次硫酸氫鈉當地人俗稱“吊白塊”,是一種工業原料,不法分子在生產米制品時為掩飾所使用的劣質或霉變原料大米顏色不正,便使用甲醛次硫酸氫鈉作為增白劑,給米線增白。但這種工業原料對人體的肝臟、腎臟有嚴重損害作用,會致癌,一次食用達10克即可致命。更為可怕的是,這種“毒品”人們憑視覺、味覺無法辨別,只有通過特殊檢測手段才可以發現,因此消費者很難根據生活常識判斷哪種米線是否有毒。
“毒米線”出現后,一些老字號正牌廠家、店家慘罹池魚之殃。當地黨委、政府領導十分重視“禁毒”工作。6 月27日,“毒米線”重災區昆明市的常務副市長劉紹忠緊急批示,要求各有關部門組織力量檢查整頓食品衛生,維護云南米線信譽。在一周以內,有關部門檢查了 140多家生產經營戶,取締8個非法生產的黑窩點,責令3家無證經營添加劑的單位停止營業,責令23家有問題的生產經營單位限期整頓。經過這一番檢查整頓,制販“毒米線”的違法犯罪活動有所收斂,但消費者普遍對是否能根治“毒米線”問題持懷疑態度。
不要經常吃是沒關系的,米線里面說是添加了類似塑化劑的東西,很早以前就聽說了,而且聽說米錢制作過程很臟,所以不宜長吃,其實現在很多食品都有添加劑的,
只是沒報道出來罷了,
我只能說盡量少吃,畢竟不吃人無法生存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日濟南有市民頻繁反映米線有毒,明礬被懷疑是禍首。 記者走訪發現,濟南市面的“云南米線”、“重慶米線”等多數產自濟南周邊黑作坊,記者隨機購買的5份米線,送檢結果顯示均含大量明礬,專家指出明礬攝入過量會提前腦萎縮。 李女士:當天我們一家三口到“重慶一絕”米線店里吃的午飯,但是不到下午3點鐘,我們一家三口就開始上吐下瀉,而且還不停地跑廁所……… 濟南市民李女士一家三口在濟南市兒童醫院附近的“重慶一絕”吃完米線后上吐下瀉。同樣,趙先生和女朋友在濟南東西丹鳳街附近一家米線店吃過米線后渾身抽搐。近一段時間來,米線常常令人突然犯病。那么,到底什么原因導致“米線中毒”事件頻頻發生?記者到米線店集中的山東濟南七里堡市場開始調查,距這里不遠的花洪路上,記者看到,僅400多米的路段上有天蜀大嘴米線、姐弟倆土豆粉、天下第一粉、七公酸辣粉絲、云南過橋米線、重慶米線湖南米粉等20多家米線店,店里客人很多,幾乎座無虛席,生意十分紅火。記者就此采訪了一名連鎖米線店店主。 記者:云南米線有規定米線,咱這個都是從南方進的吧? 店主:不是。 記者:那是從哪進的? 店主:所謂云南米線、桂林米線,全都是從濟南的批發市場進來的,米線就是濟南周邊的廠子做的,沒有真正的南方過來的米線,你從別的地方買的都是假的,這種天早就臭了。 記者:咱賣的放心安全嗎? 店主:你放心,應該問題不大。 店主所說的周邊的工廠,濟南槐蔭區匡山小學北側20米就有一家。在一間100平方米左右的民房里,整個住宅幾乎都是生產設備和加工材料,中央的露天小院墻壁上到處都是灰塵和面粉,地上殘留著大量黃黑色液體,散發著刺鼻的臭味,旁邊擺放的兩個紅色塑料盆里堆積了大量散發著臭味的米線,10多只蒼蠅不斷地在米線上來回盤旋。同時,在一張巴掌大的紙片上就記錄著一天的發貨量,總共1400斤的米線。記者隨即購買了5份米線,送到相關機構檢測后發現均含有明礬成分。專家指出,明礬對人體有害,過量攝入可使人提前出現腦萎縮。 專家:明礬的主要成分是十二水合硫酸鋁鉀,當明礬作為食品添加劑,被人食用后,基本不能排出體外,它將永遠沉積在人體內。鋁不是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過量攝入會影響人體對鐵、鈣等成分的吸收,從而導致貧血和骨質疏松,毒副作用主要表現為明礬可以殺死腦細胞,使人提前出現腦萎縮、癡呆等癥狀。 目前此事已經得到濟南市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重視,他們正在對市內米線作坊進行調查,一經查獲,立即查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