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要確定與帶飯是否有關,需要經過人群調查(流行病學調查)才能作出結論。
我想借此機會談談,并與大家共分享。
胃癌的致病因素有多種:如飲食因素,經常食用霉變食品、咸菜、腌制食品、燒烤食品,過多食用鹽等都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環境因素,如不同國家與地區發病人群數量有明顯差異,在胃癌高發區人群硒攝入量明顯低于低發區,說明地理環境因素在胃癌的病因中有著積極的作用;遺傳因素,家族中有胃癌病史的人群,患胃癌的幾率較常人高,有家族聚集傾向;胃部疾患,經常出現胃部疾患的人容易得胃癌,特別是常年酗酒,作息不規律,飲食不當等,造成胃出血、胃潰瘍、胃息肉等胃部疾患,可能會發生病變轉變成癌;免疫因素,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易患各種疾病,包括胃癌等等。下面回歸正題:
關于食物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的問題 根據封錦芳、李敬光吳永寧等《北京市蔬菜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污染評價》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04年第16卷第5期,報道了北京2003.4~8月15個菜市場應季蔬菜共40個品種444個樣品的檢測結果,新鮮的蔬菜中硝酸鹽的含量差異很大,其順序為:綠葉蔬菜類>白菜類>根莖類>瓜茄類>蔥蒜類>豆類>果類>水生植物類。亞硝酸鹽的含量相對較低,不同種類的蔬菜有一定的差異,這與新鮮度有關。其含量與栽培條件如施肥和光照等有關。蔬菜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含量還與保存和處理過程有關。
幾大類蔬菜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均值(mg/kg)
硝酸鹽
亞硝酸鹽
類別 均值
類別 均值
嫩莖、葉菜類 2375
花菜類 289.17
根莖類 801.02
茄果類 145.28
瓜類 423.86
鮮豆類 175.85
蔥蒜類 442.53
水生蔬菜類 10.91
嫩莖、葉菜類 0.42
花菜類 0.22
根莖類 0.48
茄果類 0.25
瓜類 0.11
鮮豆類 0.12
蔥蒜類 0.41
水生蔬菜類 0.16
嫩莖、葉菜類(茴香、莧菜、油菜、小白菜、茼蒿、芹菜、香菜、空心菜、菠菜、大白菜、芥藍、圓白菜、韭菜、油麥菜、生菜、萵筍)
花菜(花椰菜、西蘭花)
根莖類(蘿卜、胡蘿卜、山藥、土豆)
茄果類(茄子、柿子椒、辣椒、大西紅柿、小西紅柿)
瓜類(西葫蘆、苦瓜、冬瓜、黃瓜、絲瓜、瓠子)
蔥蒜類(蒜苗、韭臺、蔥頭)
鮮豆類(豇豆、豆角)
水生蔬菜類(茭白、蓮藕)
※※選自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04年第16卷第15期
從表可見不同類別的食物所含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含量是不同的,這種含量規律和其他地區檢測的結果是基本一致的。因為北京的蔬菜很多也來源于其他地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合成亞硝胺的前體物質除了亞硝酸鹽外,還有胺類物質(含氮的有機胺類化合物),特別是二級胺,這類物質廣泛地存在于動植物性食品和環境中。有人分析了食物中的胺類,發現紅蘿卜中二級胺的含量很高,玉米、谷子、小麥、黃豆、紅薯干及面包中,二級胺的含量水平為2—5mg/kg。在魚組織中二級胺的含量多在100mg/kg以上,而且隨其新鮮度、加工過程及儲存等二級胺的含量也增加。
硝酸鹽、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后,如果同時存在二級胺,在適合的條件下生成具有強致癌性的亞硝胺。體內合成合亞硝胺,適宜pH<3,正常人胃液pH一般為1~4。因此,胃可能是合成亞硝胺的主要場所。胃酸缺乏的人,由于胃液pH較高,當pH>5時,含有硝酸鹽還原酶的細菌有高度代謝活性,有利于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因此易于合成亞硝胺。
亞硝胺雖具有強致癌性,但是人類的食物是多樣化的,食物中有很多抗氧化物質,可以阻斷劑阻斷亞硝胺的合成。能阻斷亞硝胺合成的有VC、VE、多酚類等。
因此,建議上班族,按表選好菜;在自帶飯菜的同時,還可以準備一些能阻斷亞硝胺的物質,如富含VC的水果或富含VE的堅果如花生、杏仁、榛子等或在辦公室放點綠茶(茶多酚)或豆漿粉(含多酚類)或備點大蒜等,能直接阻斷亞硝胺的合成。
鑒于以上,我認為,帶飯族只要注意選擇,合理搭配,一般不會有什么問題;對于媒體炒作要有分析,正確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