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飲食安全知識
時間:2014-06-30 14:29
作者:[db:作者] 點擊
次
冬季,氣候寒冷,陰盛陽衰。人體受寒冷氣溫的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會發生變化。因此,合理地調整飲食,保證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充足,對提高老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之安全、順利地越冬,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應保證熱能的供給。冬天的寒冷氣候,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的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對于老年人來說,脂肪攝入量不能過多,以免誘發老年人的其它疾病,但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因為蛋白質的分解代謝增強,人體易出現負氮平衡。蛋白質的供給量以占總熱量的15~17%為好,所供給的蛋白質應以優質蛋白質為主,如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其制品等,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質,不僅便于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營養價值較高,可增加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蔬菜的數量既少,品種也較單調,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后,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B,特別是缺乏維生素C,并因此導致不少人發生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癥狀。其防治方法,首先應擴大食源,冬天綠葉菜相對減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卜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去瘟毒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里美蘿卜、白蘿卜、胡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只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還是可以補充人體維生素的需要的。 冬季的寒冷,還可影響人體的營養代謝,使各種營養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由于消化吸收和體內代謝因素的影響,往往易缺乏鉀、鈣、鈉、鐵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體尿量增多,使上述無機鹽隨尿液排出的量,也更增多,因此,應及時予以補充?啥喑孕┖}、鐵、鈉、鉀等豐富的食物,如蝦米、蝦皮、芝麻醬、豬肝、香蕉等。如有鈉低者,做菜時,口味稍偏咸,即可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