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v1tj"></form><noframes id="tv1tj">
<noframes id="tv1tj">

<form id="tv1tj"><nobr id="tv1tj"><meter id="tv1tj"></meter></nobr></form>
<address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tv1tj"></address>
    <listing id="tv1tj"><listing id="tv1tj"><cite id="tv1tj"></cite></listing></listing>

        <em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em>
        第一課件網板報幼兒管理
        當前位置: 第一板報網 > 板報文稿 > 安全文稿 >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發展歷史

        1、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

        安全文化的命題是20世紀70年代前蘇聯切爾諾貝核電站泄漏事故提出來的。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紀80年代由國際核安全領域的專家提出后,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被世界各個國家、各種行業的安全界所廣泛接受并得到應用,例如在交通運輸(包括航空、道路、鐵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礦等危險性較大的行業,甚至在軍事、醫療等領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

        2、國外工業領域安全文化發展現狀

        安全文化的系統化發展,起源于核電工業。由于核電工業安全問題的重要性,該行業仍然是當前安全文化研究和應用最活躍的領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漸向其他領域滲透。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國際核安全咨詢組(INSAG)在1986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發表名為《安全文化》的報告(即INSAG-4)。在INSAG-4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進行了定義,并且這一定義被世界許多國家的許多行業所接受,得到廣泛的認同。

        此后幾年,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分析了全世界安全文化快速發展形勢的基礎上,在1994年(1996年進行了修訂)制定出了用于評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ASCOT指南》(Assessment of Safety Culture in Organizations Team Guidelines)。該指南明確提出:在對安全文化進行評價時,應該考慮到所有對安全文化產生影響的組織機構的作用,因此除了核電運營組織自身以外,政府組織、研究和設計組織都應該被包括在考慮范圍內。因此,《ASCOT指南》給出了若干有關安全文化的表征(Safety Culture Indicator),即:

        1)、政府組織

        ①政府的安全承諾

        ②法規的制定機構

        2)、運營組織

        (1)合作水平

        ①在合作水平上的安全政策

        ②在合作水平上的安全實踐

        (2)工廠水平

        a、強調安全

        b、職責的確定

        c、經理人員的遴選

        d、工廠管理與規章制度的關系

        e、安全績效的審查

        f、培訓

        g、工作崗位的實踐

        h、管理人員現場監督

        i、工作強度

        j、管理者的態度

        k、每個員工的態度

        3)、研究機構

        對安全分析的研究

        4)、設計部門

        ①安全方面的設計規劃

        ②設計的評審過程

        為了使組織機構可以對上述的安全文化表征進行自我評估,在《ASCOT指南》中列出了一些問題,各組織機構可根據自身的情況對照這些問題進行回答,從而確定安全文化的狀況。該指南還提供了詳細的信息和時間進度表用于組織機構制定ASCOT評審的計劃。

        3、安全文化發展的三個階段

        1998年,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發表了安全系列報告中的第11號(IAEA Safety Reports Series No.11):《在核能活動中發展安全文化:幫助進步的實際建議》。指出企業發展和強化安全文化要經過三個典型的階段,這三個階段是對復雜的安全文化發展過程的簡化。實際上,安全文化發展三個階段之間的界限并不清晰;一個組織在發展安全文化的過程中,也許并不表現出這三個階段所描述的特征,而是以其他方式發展。

        安全文化發展的第一階段(技術安全階段)。安全上的進步通常是通過工廠的安全防護技術來實現的,這些防護技術遵循在《用于核電廠的基本安全原則》(INSAG-12,1999)中所提出的一些原則,以及使用基本的系統和過程來控制危險。在這種情況下,改進安全工作的動力一般來自于滿足法規要求的需要,而改進得以實現是由于使用了管理規章制度和安全專業人員的結果。職工們傾向于認為安全只是管理者的職責,與己無關,是由其他人強加于他們頭上的。

        安全文化發展的第二階段(體系化安全階段)。組織應該建立了用清晰的語言描述的安全價值觀或安全目標,并且建立了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和程序。這方面的內容可以參考INSAG的第13號報告——《核電廠運營安全的管理》(INSAG—13,1999)。在這個階段,企業的每一位員工都會注意到,系統化、文件化的操作規程和規章制度規定了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工作被計劃得很好并且優先考慮安全。然而,在許多企業中,這一階段的安全對于員工個人來說仍然處于被動的狀態,其原因是員工沒有參與安全事務的商討和決策,并且被安全專職人員監視和監督。雖然在這一發展階段上,能夠產生要求工作于安全環境之中的意識,但是并不是在員工個人和班組水平上的對安全的自覺承諾和認識。

        實現安全文化發展的第三個階段(自律化安全階段)。達到這個階段是一個不斷改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安全的遠見和價值觀被要求充分共享;組織中絕大部分員工始終如一地、自覺地、積極地參與到強化安全的事務當中;安全是組織內的“血脈”,不安全的作業條件和行為被所有人認為是不可接受的并且被公開反對。這種“自律”的安全文化可以創造出“安全自我學習”的組織。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還認為,一個組織在向安全文化發展的第三階段努力時,不能幻想跨越前兩個階段而直接進入第三階段,認識到這一點十分重要。實現良好的安全績效需要有基于服從的文化的規章制度和高質量的工程技術的保障。

         

        第一板報網是第一課件網旗下專業板報網站,提供各種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板,以及板報素材,板報教程等資源,是大家辦報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xed-int.com
        欧美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