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文化,需要有理論的支撐,安全文化同樣如此,在眾多的企業中,有自己的安全文化的為數不多,要建立健全一個企業的安全文化,必須建立以下幾點安全理論。
一是,所有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和避免的,每次事故的發生都有其原因,我們從事故的根源入手,釜底抽薪,切斷事故發生的條件,就可以防止事故的發生。這樣就需要企業建立安全事故數據庫,對各類安全事故進行分析總結,舉一反三,吸取他人的事故的教訓,避免事故發生。
二是,各級管理層對各自的安全直接負責。安全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就必須建立一把手的負責制度,獎罰分明,他必須對自己管轄范圍內的安全生產負責,這樣就會給他們足夠的壓力和動力。重慶“12.23”井噴事故的發生都是由于違章作業造成的,出現違章現象就是制度執行不利,主要領導就要對其負責,因此迫使中石油總經理馬富才辭職。
三是,所有安全操作隱患是可以控制的。每種設備都有其操作規程,違反了操作規程就可能對設備造成損壞甚至發生安全事故,也就是發生了違章行為。因此,在操作中必須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規程不能是一紙空文,必須有監督機制使其貫徹實施。
四是,安全是企業雇用員工的基本條件。安全作為員工的基本條件也是對員工的基本約束,當安全行為作為了雇傭的條件時,員工就會去遵守各項安全規章制度,如果不遵守,他就有隨時被解雇的可能。
五是,員工必須接受嚴格的安全培訓。安全培訓是使員工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識的重要途徑,首先要讓員工知道怎么做是安全的,怎么做是不安全的,這樣他們才會知道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怎么做才會得到企業的認可,怎么做會危害企業的安全生產。
六是,各級主管必須進行安全檢查。有了各種規章制度,是否切實實施?若已實施,效果如何?這些也都是關系到企業安全生產程度的因素。既然制定了規章制度,就要有企業主管監督實施,這樣才能使各種規章制度切實得到落實。只有這些安全規章制度得到了落實,安全生產才真正的有了保障。
七是,發現安全隱患必須及時更正。經過安全檢查后發現了問題后必須及時整改,降低其演變為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如果發現了安全隱患不去整改,那么也就沒有必要浪費人力物力去檢查。
八是,工作外的安全和工作安全同樣重要。工作外安全的概念在國內還很少有企業提到,對于員工不在工作期間的安全,很多企業漠不關心,其實工作外的安全與工作安全同樣重要。企業發展需要人才,不論什么時間發生安全事故,對企業來說都一筆很大的損失,因此,加強對員工安全教育,保障員工安全也同工作安全同樣重要。
九是,把安全當做生意經營。安全也可以比喻成一門生意,但很多企業不懂得怎么去經營,也不會計算效益。例如,一個企業在5年內發生一次事故,事故損失為500萬,如果保持現狀,很可能在下一個5年內還會發生一次這樣的事故。如果提早把500萬投入到安全上,不但企業安全得到了保證,同時也贏得了更好聲譽。
十是,員工的直接參與是關鍵。員工是企業的根本,如果沒有員工的參與,所有的制度都是一紙空文。因此,員工的參與是各種規章制度實施的關鍵,這就要領導者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充分參與到企業的安全生產活動中來,做到這些,企業的安全生產也就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