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翻開這本書,帶你認識百年巨匠,補齊課本中的缺失!
紅色童書
少年英雄
雷鋒日記
經典故事
3.30-4.1
前些日子與好友小聚,順便把幫忙整理的人物傳記類書籍給她帶去。翻看的時候她卻感慨,怎么感覺現在專門做給孩子看的傳記,外國名人占了大頭?咱們中國這么多偉大的文學巨匠,繪畫大師,好像都在孩子的童年里缺失了。。。
這話說的我太有共鳴了,整理書單的時候就發現,寫給孩子的中國名人傳記,尤其是近現代的,可選擇的實在不多。孩子從小在課本中讀魯迅,卻不了解魯迅本人,欣賞過徐悲鴻的畫作,卻不知其經歷,實在太可惜了。
最近終于挖到這么一套書,以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為藍本,為孩子精心編撰,選的全是近百年來咱們中國自己的傳奇人物,方方面面我都很滿意。
目前的這5本,是 《百年巨匠·校園版》的第一輯,選出了五位 近現代文學、藝術領域的領路人——
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之一: 魯迅
蜚聲中外的中國畫大師: 齊白石
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 徐悲鴻
與畢加索合稱為“東張西畢”的: 張大千
人民大會堂《江山如此多嬌》作者: 傅抱石
也許孩子以往常在課本里見到他們的名字,而今終于能夠透過這套書,全面了解一下“課本天團”們的成長故事、趣聞異事。這既是 屬于中國孩子的人物傳記,也是近百年來的歷史印證,是民族血脈的跳動。
整套書根據中央電視臺出品的《百年巨匠》大型人物紀錄片,重新為孩子編排打磨。
這個系列的紀錄片,可能有的同學和我一樣,之前就追過很多集了。它從2012年開始,已經堅持更新了8年,國內外40余家電視臺都有播出,廣受好評。
在豆瓣上也保持著 9.1的高分——
依托著《百年巨匠》紀錄片強大的資源庫,這套書 內容充實,角度豐富,客觀地給孩子還原大師們鮮活的真實故事。
⬆️ 魯迅1933年的照片,
有木有覺得比印象中潮流許多?
今年夏天搶先推出的這本《齊白石》,受到超多家長們的歡迎,某當經常都是缺貨狀態,評價很好,而且其他幾本還買不到😂。。。
咱們這次直接把第一輯完整的5本書都找到了,掃碼還能觀看對應的央視紀錄片。
在保證知識精準的基礎上,文風親切幽默,更契合孩子的閱讀興趣,因而叫“校園版”。
比如對每位人物的引入,非常符合孩子的興趣點,立竿見影地把他們想要閱讀的“胃口”,給調動起來了。
像《魯迅》這一本,開頭便給孩子揭秘:“語文三怕”之一,令眾多學子聞風喪膽的「周樹人」,這個名字究竟是怎么來的?
順帶就把魯迅先生的家族關系和成長背景,清清楚楚地理明白了,對孩子日后理解這位大作家的人生經歷、作品深意打好了基礎——
講到畫壇巨匠徐悲鴻,同樣是從名字開始。孩子也許不知道,這位大畫家的原名并非飽含悲傷的“悲鴻”,相反是寄托了好彩頭的“壽康”。
從徐壽康到徐悲鴻,名字的轉變也是成長的軌跡,讓孩子了解他的少年才華,與曾經的懷才不遇——
而且書中對這些偉人的刻畫,是力求客觀和立體的,角度多樣,孩子讀到的不是單調的溢美之詞,而是 真實鮮活的、生活里的人。
角度①:生活細節,豐富個性
比如齊白石,畫蝦已入化境,但在他小時候,父親居然曾擔心他養活不了自己。因為畫意精湛的大師,學得了畫畫,卻學不會農活。
為了有門手藝,他在父親的安排下學習木工,師從三位性格完全不同的師傅,一位動輒打罵,一位特別摳門,直到第三位才算得上是他藝術之路上的啟蒙老師。
這 些童年的細節經歷,給孩子翻出了齊白石“畫蝦”之外的 另外一面,他是個孝順的兒子,忍耐的徒弟;除了會畫畫,他還是個手藝高超的雕刻家!
而齊白石真正開始學習繪畫時,已經27歲,是一個孩子的父親了,可這并沒有什么關系,他從未因此停下追求夢想的腳步。
再如大文學家魯迅,可太有個性了。他會因為合照時,身高被 蕭伯納比了下去,而寫文“吐槽”自己——
他老來得子,是個相當溺愛孩子、為兒子寫下“育兒手帳”的老父親——
他牙齒不好,卻還偏愛吃糖,甚至在看牙醫的路上,還要買些糕點糖果。仔細這么一了解,發現完全沒有印象中那么遙遠刻板了。
角度②:與課本相聯系
這套書中,還穿插了許多與課本相關的片段,或是小貼士,特別符合孩子的學習狀態。
比如《魯迅》這本中,有一個章節就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還選取了課文中的一段話——
更重要的是,還原了課文中魯迅的童年。
百草園長什么樣子,能玩出哪些花樣?
在三味書屋這樣的私塾讀書是什么滋味?先生們是和藹還是嚴厲?
都知道魯迅在桌子上刻“早”,但孩子們可能不了解他那時為父親的病整日奔波,覺也不夠睡的不得已——
讀過這些經歷,再去讀課文中的回憶,我想孩子便會理解魯迅在人到中年、工作不順,又目睹重重國難之時,寫下這篇散文回憶童年的苦悶心情了。
魯迅與兒時好友閏土的重聚,也解讀得特別生動——
通過真實故事的補充,讓孩子明白為何《故鄉》一文中,魯迅覺得昔日可愛的故鄉,變得不再可愛了——
角度③:歷史背景的補充
近現代文藝巨匠們的創作,與深厚的傳統文化、歷史背景息息相關,書中也補充了相關介紹,讓孩子換個角度學歷史。
關于甲午戰爭的背景補充——
張大千舍棄豪宅,也要收藏保護的《韓熙載夜宴圖》,來自哪個歷史時期——
角度④:親友視角下的大師
為了客觀體現巨匠們的真實與個性,書中還穿插著親友的“回憶錄”,給了孩子理解大師故事的更多途徑。
比如傅抱石與徐悲鴻的深厚友情——
父親視角下的徐悲鴻——
還有《藤野先生回憶魯迅》等等細節——
整套書的內容,正像《百年巨匠》文學篇的顧問莫言先生所說:讓我們感受到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尊尊蒼白的神像。
孩子從中讀到的既是文藝巨匠的傳奇故事,也是有趣的人,豐富的人,有個性、有才華的人,不刻板不說教的中國近現代人物傳記,非常推薦給9歲+的孩子閱讀 。
體例豐富 邊玩邊讀
體驗生動的沉浸式閱讀
有時候看到一套書中巨擘、“大神”齊聚一堂,總怕孩子會覺得厚重。但看到這套書的編排形式,我就完全不擔心了,實在太活潑多樣了。
比如,在故事中加入靈動幽默的手繪漫畫,畫風那叫一個調皮——
⬆️ 上課畫臉譜的徐悲鴻,
因為畫得太好,被父親“放過一馬”😂
⬆️ 漫畫還原三味書屋課堂
⬆️ 科普制作瓷器的步驟
把故事時而用文字講,時而用漫畫詮釋,讀起來絲毫不覺得冗長——
「問題來了」小板塊,以問答的形式幫孩子劃重點,張弛有度地保持注意力——
「游戲時間」,帶領孩子在欣賞大師作品的同時,自己動手試一試。
比如,讀過傅抱石的故事,學著像他一樣設計瓷器的紋樣——
跟著徐悲鴻學畫的故事,了解不同畫派的特點,再用小游戲鞏固一下——
把齊白石畫蝦的步驟一步步拆解,方便孩子試著臨摹模仿——
還有時不時跳出來的大師小畫像,特別親切,無形中拉近孩子與巨匠們的距離——
傳統元素設計 大量原作圖片
重現大師的藝術生活
既然是講述文藝巨匠的故事,作品和文獻資料的呈現必不可少。這套書里,也匯集了大量的大師生活照片和原作圖片,讓孩子從方方面面了解大師的藝術和生活。
比如幾位繪畫大師的高清原作——
⬆️ 張大千《愛痕湖》(局部)
⬆️ 徐悲鴻《群奔》
⬆️ 齊白石《葫蘆天!
貼合人物經歷的生活照片——
⬆️ 魯迅先生最后的照片
⬆️ 19歲的徐悲鴻
⬆️ 齊白石教孩子們畫畫
一些重要作品還展示了精彩的局部,細細分析到底哪里好,幫助孩子理解大師畫作。這種析毫剖厘的解讀方式,以往在專業的畫冊中才能見到。
⬆️ 用放大鏡解析齊白石描繪的微觀世界
⬆️ 張大千最精彩的作品之一
《愛痕湖》好在哪里
⬆️ 對傅抱石獨特畫法的解析
整體的排版和視覺設計,融入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很有中國美。比如配色,用的是中國傳統色彩系統:柳綠、花青、孩兒面、赤丹。。。
也補充了許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文字風格幽默不古板,兩者相互配合,孩子會受到 傳統和現代的雙重美的浸潤。
團品詳情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