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你家孩子挺聰明,只是有點粗心!”有娃后,再也不要被這句話“騙”了!真相其實是……
身高管理
科學啟蒙
旋轉蠟筆
午休睡枕
3.30-4.1
文 夏天
來源 小樹媽媽(ID:tree2050)
前兩天,我去朋友家串門,她正壓著怒火教育自己家孩子:
你能不能認真點?剛才給你講過,怎么又做錯?你到底聽沒聽懂?
她家兒子低著頭,看著自己的作業本,怎么問都不說話。
朋友跟我聊天時,還氣得不行:
這孩子小時候挺聰明的,一點就會,一講就懂,現在也不知道怎么了,剛講完就做錯,題目稍微變化一下,就懵圈,真不知道以前的聰明勁去哪兒了?
其實,很多父母都觀察過或者聽別說過: 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不用心。
孩子小的時候,憑著聰明勁輕輕松松就能考到好成績。
可是,隨著孩子年級的升高,學習深度的增加,想取得好成績僅憑聰明是不夠的。
如果孩子沒有耐心,沒有毅力,懶得深入思考,孩子對知識的掌握淺嘗輒止,成績就會越來越差。
要知道,我們的大腦都有一個「用進廢退」的原則。
越用越靈光,越不用越遲頓。
所以,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越學越笨,不是孩子變得不聰明了,而是孩子變懶了。
1
沒有深入思考和勤奮的習慣
我們每個人身邊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樣的孩子:
頭腦很聰明,老師上課講得內容,他一聽就懂。
有時候遇到一些比較復雜的題目,他也是一點就透。
但是,他的學習成績卻總是在中等徘徊。
因為, 他寫作業,做題很不認真,經常把一些會的題寫錯。
而且他不喜歡深入思考,不喜歡復習,不喜歡歸納總結,不會舉一反三,總是學著忘著。
老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溫故而知新,學而思則敏。
每個人的記憶時間都是有限制的。
如果孩子在課堂上聽懂的,課下不練習,不復習,沒多久就會把學過的知識都忘記。
而且,只會被動學習,不會主動學習的孩子,不會深入思考,不會歸納總結,也不會舉一反三。
有句話說:勤奮可以彌補聰明的不足,聰明卻無法彌補懶惰的缺陷。
那些看起來很聰明的孩子,即使一開始學習還不錯,但如果懶得努力,懶得思考,成績只會越來越差。
而那些孩子一開始成績不夠拔尖,如果沉得下心努力鉆研,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激發自己的潛能,沖過瓶頸區,越學越有自信,成績也會越來越好。
2
陷入「假努力」的怪圈
曾經在論壇上看到一位爸爸的分享,看完深有感觸。
這位爸爸深夜 12 點下班回家,看見小學三年級的兒子還在努力寫作業,既心疼孩子又為孩子的努力感動。
于是,爸爸搬來一個小凳子,坐在孩子身邊,想要陪陪孩子。
他看見兒子一直在抄寫公式,就問兒子:你要抄多少遍呀?
兒子說:5 遍。
他接著問兒子:你能給爸爸講講你抄的內容不?
兒子尷尬地沖爸爸笑笑說:其實,這些公式我還不太懂。
爸爸一時語塞。
原來孩子看起來很努力,其實一直在做無用功。
看起來一直在學習,其實腦子在「休息」。
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這種現象在孩子身上并不少見。比如:
有些孩子很喜歡寫一些機械性作業,抄課文、抄錯題、抄生字,把自己搞得很累,卻沒有學習效果。
有些孩子上課只顧著做筆記,筆記記得很工整,很詳細,卻經常因為記筆記而錯過了老師講的重點內容。
有些孩子不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經常寫一半語文又去寫數學,數學沒寫幾道,又去背單詞,就像小猴子掰玉米一樣,掰一樣丟一樣,浪費了時間,最后卻一無所獲。
有些孩子寫作業很慢,拖拖拉拉,別人一個小時能寫完的作業,他能寫三四個小時。
出現這些現象,就說明孩子陷入了「假努力」的怪圈。
孩子用無效的努力,掩蓋了真正的懶惰。
看過這樣一段話:
真努力的孩子,充實自己。
假努力的孩子,感動自己。
真努力的孩子,爭分奪秒,提高效率。
假努力的孩子,看似努力,效率低下。
努力也許會騙人,但結果不會。
所以, 想讓孩子取得好成績, 就要幫助孩子告別「假努力」的狀態。
3
好的學習習慣
才是孩子制勝的關鍵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而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正是培養這種意識和習慣的最好契機。
所以,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
▎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不會的題,不懂的知識。
很多時候,孩子都會選擇問家長,問老師。
然而,家長或老師這次幫孩子解決了問題,孩子下次遇到問題,第一時間還是想要尋求幫助,孩子永遠都學不會自己解決問題。
所以, 當孩子向我們求助的時候,我們可以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而是引導孩子先說說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去討論。
當孩子做出錯誤的判斷時,我們也不要急著去糾正孩子,而是鼓勵孩子去試錯,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其實,成功的教育就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只有讓孩子自己多動手,多動腦,孩子才能養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專注的習慣
一位考上北大的高材生,曾在一次講座中宣講自己成功的經驗。
他對主持人說:今天,我想講講怎樣讓孩子好好聽課。
主持人不解:孩子怎么聽課這個問題還用講嗎?
高材生說:你可以看一看,現在這些孩子上課的時候能夠10分鐘專注聽老師講課的有多少?20分鐘專注的又有多少?
他還舉了一個例子:「兩個不同的班型,一個是實驗班,一個是普通班。
實驗班里的孩子往往自覺地去看書主動做事情,上課的時候注意力非常集中,而普通版的孩子往往十分鐘就狀況百出了。久而久之,差距就很明顯了!
馬克吐溫說: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主要專注于某一項事業,那就一定能做出讓自己吃驚的成績來。
所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養成專注的習慣,是孩子取得成功的捷徑。
當孩子對某件事情特別專注的時候,孩子他們就會自然地克服散漫的習慣,主動地探索問題,深入地思考問題,直到取得讓自己滿意的結果。
▎抓基礎,重積累的習慣
很多孩子都會有這樣的情況:
剛開始學習成績還不錯,但越學越吃力,越學越痛苦。
其實,這就是因為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重視基礎知識的積累,沒有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導致孩子學著忘著,學得越多忘得越多。
學習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
只有重視孩子平時的作業,讓孩子適量多刷題,檢測孩子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查漏補缺,培養孩子良好的題感和語感,孩子的基礎知識才能掌握的越牢固,后面的學習才會如魚得水。
4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非常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一生受益。
只有幫孩子養成深入思考,刻苦鉆研的好習慣,孩子才能真正掌握知識。
只有讓孩子學會正確的努力,孩子才能事半功倍。
每個優秀孩子的勤奮,都是不斷地練習和鍛煉出來的。
只有讓孩子沖破懶惰的隔板,孩子才能自信勇敢的面對一切難題與挑戰。
孩子的未來,離不開父母的努力。
如果父母不狠心,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勞的。
愿我們都能成為那個為孩子插上翅膀的領路人。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小樹媽媽(ID:tree2050),深受爸媽歡迎的育兒類公眾號,這里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寶爸寶媽,你所關心的育兒問題,這里都有答案。
留言有獎
〖父母必讀第22期留言活動〗
請以“你覺得你家孩子挺聰明,只是有點粗心
這句話是否自欺欺人?”為主題
在文末評論區留言,
點贊前3名的朋友將獲得我們的贈書好禮
(包郵)!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
別忘了文末【點贊】和【在看】噢~
................................................
新刊上線
右邊給我 一朵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