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一 高級政工師。男,壯族,1955年5月出生.產運防城人。中共黨員。畢業于廣西區黨校。曾任廣西東興縣防城公社團委副書記,防城縣茅嶺鄉黨委宣傳干事,防城縣灘營鄉鄉長、鄉黨委書記,中共防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中共防城港市委宣傳部副部長,F任政協防城港市委員會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廣西哲學學會會員,廣酉領導科學研究會會員。主要貢獻:1987-1993年在擔任防城縣灘營鄉鄉長和黨委書記期間,灘營鄉榮獲過"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獎"、"全國計生宣傳先進單位"。1993~1997年擔任中共防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期間,防城區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全國萬里邊疆文化長廊建設顯著先進單位,防城區委宣傳部被評為"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系統先進單位",個人被評為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系統先進工作者,連年被《廣西日報》評為發行先進個人,1997年獲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信息調研優秀組織者稱號。1987年在《廣西黨校》刊物發表的《領導者要努力培養創造性思維》獲廣西領導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收入忡國領導科學文庫》;1996年在《廣西理論學習》發表的《要鼓勵農村黨員率先致富》一文分別被收入中央黨校出版的《新時期黨的建設文庫》和《中國軟科學文庫》;《如何用正確輿論引導人》一文在《廣西日
報》發表后,被收入《廣西宣傳》政工論文集;1999年在《廣西理論學習》發表的《產業化經營一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被收入《新中國建設發展五十年社科文獻一中國市場經濟文論大典》;1987一1999年間,還有《換位思考在領導工作中的作用》、《宣傳先進典型是思想教育的好方法》、《深化農村改革,努力推進"兩個轉變"》等10多篇論文、文章在《廣西日報》或《廣西理論學習》上發表。丁 一 男,1957年10月出生,上海人。中共黨員。畢業于中共漸江省委黨校企業政工干部大專班。現任浙江省衡州市公路管理處宣傳于事,浙江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助理政工師,高級攝影師。主要業績:從事專業攝影20余年,于1996年開始擔任行州市公路管理處專職宣傳干事。1996年在金秋藝術節"浙西風貌"攝影比賽中作品"金光大道"獲市政府一等獎;在浙江省交通系統職工專題攝影展中作品"行動堅決"榮獲三等獎;作品"街龍公路展新姿"在《香港商報》、《香港攝影》雜志發表,并獲省、市對外傳播"金鴿"獎新聞報道三等獎。個人1999年被中共浙江省委黨校評為96級政工大專優秀學員。論文《淺談養護體制改革是公路部門的催一出路》獲1999年六省七市友好公路局年會優秀論文獎;1999年《公路管理部門加強干
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在《人民公路報》發表后又被錄縮于《光輝的歷程》一書;《政工師》刊登了其《方法得當,事半功倍》經驗介紹文章;《管理者》刊登了《淺談公路養護體制改革與發展的關系》一文;《浙交政工》發表了其撰寫的《淺析反腐敗斗爭中的"59歲現象"》論文;《浙西縱橫》刊登了《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提高職工駕馭市場經濟能力和競爭能力上下功夫》文章;1996-1999年在市(地)級以上報刊發表文章1000余篇。連續3年被省交通廳評為全省公路系統宣傳報道先進個人。1999年拍攝和撰寫解說詞的《創人民滿意"窗口",樹文明行業新風》電視專題片由市文明辦呈送省文明辦和中央文明辦采納作為經驗交流資料存檔。丁 一 男,1958年3月生,北京人。畢業于北京懷柔學校。主要業績:研制出一臺國家專利"自供水園藝容器",填補了國內空白。一種"自供水園藝容器",在土壤容器上設有多個土壤潤濕器,該潤濕器呈直立的筒形,內裝微粒填充物,潤濕器底部設有進水孔及進水繩線,側壁設有供水孔及供水繩線。供水繩線將蓄水器中的水,肥吸至潤濕器中,再由供水繩線輸至土壤中,使土壤保持均勻濕度,可幾日至幾周不用澆水,并可根據不同花卉疏散的需水量,調整潤濕器的供水量,使植物易于栽培和正常生長。
丁 一 男,1958年3月生,北京人。畢業于北京懷柔學校。主要業績:研制出一臺國家專利"自供水園藝容器",填補了國內空白。一種"自供水園藝容器",在土壤容器上設有多個土壤潤濕器,該潤濕器呈直立的筒形,內裝微粒填充物,潤濕器底部設有進水孔及進水繩線,側壁設有供水孔及供水繩線。供水繩線將蓄水器中的水,肥吸至潤濕器中,再由供水繩線輸至土壤中,使土壤保持均勻濕度,可幾日至幾周不用澆水,并可根據不同花卉疏散的需水量,調整潤濕器的供水量,使植物易于栽培和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