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級文化布置: 黃姑小學班級文化建設方案
一、意義
社會學研究表明,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每個社會群體或社會都是一個文化共同體。我們所說的班級文化,是指依托并通過班級這個載體來反映和傳播的文化現象。它的形態包括以班風、校風和學風為主要內容的班級精神文化,以班級組織與規章制度為主要內容的班級組織文化和以教室環境為主要內容的班級物質文化。
班級文化建設對學生健全人格具有廣泛而顯著的影響:班級精神文化是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的隱性課程;班級組織文化是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班級物質文化始終陶冶著學生的思想品德。
班級文化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影響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特點:
1、彌散性。班級文化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影響不同于正面灌輸,它創造了一個無形的潛移默化學生心靈的“場”,彌散于學生之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2、指向性。班級文化一旦形成又具有明確的指向性,規范著班級中學生的觀念和行為。我們常?梢钥吹揭粋原來道德品質較差的學生,調入一個生氣勃勃奮發向上的班級后,現任班主任并沒有對他采取特殊的教育措施,他的散漫言行卻逐步有所收斂,漸漸改正,以致跟上集體的步伐。這實質就是班級文化的指向性在起作用!
3、凝聚性。良好的班級文化像一塊“磁石”,學生通過班級和諧的心理氛圍,良好的人際交往,得到鞭策和鼓舞,強化道德認同感,增大集體組織強度。
二、目標:
讓班集體煥發出生命活力,讓學生在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中自我教育,自我成長,主動發展,不斷完善健全的人格!
三、實施構想:
班級文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多方面入手,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法進行綜合治理,使之協調發展,切忌片面性。然而,目前許多學校班級文化建設存在“三重三輕”(即注重顯性文化,忽視隱性文化;注重課外文化,忽視課內文化;注重物質文化,忽視精神文化。)的不良傾向。班級文化的顯著特征之一是整體性。它是多種教育因素的有機合成。因此,農村小學的班級文化建設的基本思路在于從整體的角度分別加強班級文化四個不同層面的構建!
(一)構建班級物質文化,營造育人氛圍!
高品位的班級物質文化,對小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力和感染力。班主任在學校給班級提供的良好教育設備基礎上(如寬敞明亮、空氣流通、視聽效果佳的教室等),組織全班學生對教室進行精心“包裝”。洋溢著人性光輝的教室文化能讓學生時時感受到自然的撫慰、藝術的熏陶和大師的召喚,能讓班級的每一堵墻壁會說話,每一個角落會傳情、啟智,能讓有限的教室空間生發無限的教育資源。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班級教室的布置,體現出班集體的奮斗目標與特色。班集體奮斗目標,是維系班級師生為之奮斗的紐帶。各班集體奮斗的目標言簡意賅,張貼在教室的醒目之處。還可在教室一角設置“生物角”,養些蟲魚,在窗臺放幾盆鮮花,使教室充滿生機活力;在黑板報上開辟“文學天地”“每日一詩”等欄目,令教室充滿濃濃的書香氣息與詩化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生活,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還可以啟迪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養學生愛國、愛校的情感,起到時時刻刻提醒學生、教育學生和激勵學生的作用!
2、辦好黑板報。班級內的黑板報是學生施展才華、傾訴心聲、掘取知識的“寶庫”。黑板報要做到內容豐富、各具特色。文字編輯、版面設計要放手全由學生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設計、選材、寫作的能力提供舞臺!
3、建好圖書角。引導和鼓勵每一位學生把自己最喜愛看的書和雜志貢獻出來,建立班級圖書館,與他人交流,可以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對他們進行集體主義教育。開展爭當讀書“佼佼者”活動,每學期舉辦一次“讀一本好書的心得體會”征文比賽和交流會,引導學生與好書交友,與偉人對話;開設薦書欄,由班上學生輪流撰寫,充分調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使圖書角發揮出其應有的“文化源”作用!
(二)構建班級行為文化, 促進自主發展!
班級行為文化建設,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和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健康的文化活動。班主任要善于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且活動形式和內容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意愿,力求貼近學生生活和已有經驗,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發展。健康有益的班級活動力求內容豐富,形式多種多樣:
1、開展主題班會活動:
主題班會是班級最常見的活動之一,形式可以是討論、演講、小品、相聲等,內容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公民道德建設、階段性班級工作、重大節日紀念活動等為主。在開展主題班會時,要注意聯系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盡可能挖掘身邊的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在活動中思想受教育,行動上得到改進。例如,針對學生中出現的種種不良行為習慣,可以組織一次題為“向陋習告別”的主題班會活動;顒訒r可以先借助圖片、文字、錄像等手段,向學生列舉國人在言行舉止上存在的種種陋習,再讓學生聯系本校、本班和自己的實際,說說身邊人或自己有沒有這些陋習,最后展開討論,談談如何幫助人們改掉陋習,并付諸行動!
2、開展文體活動:
輕松活躍的文體活動有利于愉悅心情、鍛煉身體、陶冶情操、發展特長。班主任可以結合節日或學習階段,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拔河、跳繩等比賽,或在平時經常舉行唱唱跳跳、說說笑笑的文娛活動等等。此外,班主任還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校性的文體活動,如歌詠比賽、廣播操比賽、田徑運動會、校園能手等,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競爭意識。通過這些活動,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現和發揮自己的才能,在活動中既獲得成功的體驗,又進一步發展了特長!
3、開展評比和競賽活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梢酝ㄟ^開展評選“優秀學生”、“發言大王”、“書寫大王”、“朗讀大王”、“看書大王”等樹立典型。評選時要充分發揚民主,善于抓住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設立各種“進步獎”,“放大”后進生的點滴進步,增強他們不斷進取的自信心。
4、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班級活動也可以和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社區服務、社會實踐相結合,適時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潛能的發揮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三)構建班級制度文化,實行人本管理。
如果說學校是一個大家庭,班級就是一個小家庭,班級管理是直接關系到班中每個學生能否健康快樂成長的大事,班級管理與學校管理和諧與否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
1、讓學生參與班級決策、制度的制訂:
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離不開決策、制度的制訂。讓學生參與制度決策的制訂,先讓每個學生思考應該制訂哪些制度,應有哪些具體內容;然后由班干部協助老師將同學們意見匯總,形成建立班級制度初稿;接著學生分組討論制度初稿,補充修改;最后根據實際執行情況,定期對制度進行調整、補充、修改。這樣的班級管理制度讓學生感覺“人性化”,遵守起來也更為自覺自愿!
2、學生參與班級管理:
人本化的班級管理是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班中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如實行班干部輪換制,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去體會管理的酸甜苦辣,真切的感受到在管理中遭受挫折的痛苦、解決問題后的喜悅,形成主人翁的意識。在班中設立多種崗位:值日班長、午餐監督員、安全管理員、桌椅管理員……班中“人人都是官”,每個學生都能在不同的角色體驗中獲得人際交往的經驗,發展自我。
3、讓學生參與活動組織:
開展活動是增強班級凝聚力,培養學生活動能力和良好個性的有效措施。人本化的班級管理要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優勢,一方面讓學生參與活動的組織、管理、實施,如讓體育特長的學生組織課外體育活動,讓文藝特長的學生組織文藝活動等,讓學生在參與中施展才能、豐富體驗、發展人際關系;另一方面最大限度的調動全體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在活動中增強責任感,在與集體的積極互動中展現各自個性,相互間達成統一、和諧和默契。如此,學生活動逐步由他律改為自律,由外在約束轉化為內在需要,班集體充滿成長的氣息,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
(四)構建班級精神文化, 培育班級精神!
班級精神文化對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個學生都感到一種無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無意地影響、支配著學生的行為,陶冶著學生的情操。班級精神文化是指班級所形成的價值觀、道德觀、行為方式、人際關系、集體輿論以及各種認同意識所表現出的文化形態,它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和深層結構要素,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班級精神文化的主體是班風,優良的班風能在班級成員的心理上產生一種內在的激勵因素,從而增強班級集體的向心力和歸宿感。優良班風的形成與班級管理目標達成密切相關。它是在實踐中,即在由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或班級日常管理中培養和形成的!
因此,在現代班集體建設中,必須樹立“每個學生都是班集體建設的主人”的觀念,實行班級民主化管理,喚醒和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力爭不讓一個學生成為旁觀者,使學生個個成為班集體的主人,在班集體這個舞臺上鍛煉自己的能力,增長自己的才干,挖掘自己的潛能,發現新的自我。班級文化一旦形成,就構成了班集體進一步發展最穩固、最有活力的基礎,學生們在這樣一個具有共同的價值取向、共同的奮斗目標、共同的素質要求、共同的作風態度等精神的班級中,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班級文化的影響,自覺或不自覺地去建設、豐富班級文化!
四、預期效果:
1、班級環境大為改觀,臟、亂、差現象從根本上消失,地面做到“三無”(無紙屑、無瓜皮果殼、無痰跡),墻上做到“三有”(有班風、有名人名言、有內容豐富的黑板報),與此同時,鮮花、小小動植物、科技制作等走進教室,使教室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樂園”、自己的“家”。
2、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步養成。這些習慣諸如見了老師主動問好,見垃圾主動打掃,見不文明言行主動制止,見別人困難主動幫助等等。
3、班級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學生逐步認識到集體榮辱與個人榮辱的關系,每天關心“班級星級競賽”情況,人人努力為班級爭光添彩。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得到加強和鞏固!
4、 班級管理進入自動化狀態。學生大都能自己管好自己,班級管理進入制度化軌道,班主任從繁重的事務堆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的精力投入教育教學,班級管理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學生的班級主人翁意識得到增強,偶發事件極少發生!
5、學生思品素質得到提高。不知不覺中學生變得文明禮貌、嚴于律己、樂于學習、整潔衛生,班級德育工作也隨之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