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學校的體現,是一所學校獨特的精神風貌。校園文化建設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和諧社會的需要,是提升教育內涵、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創建特色學校,提高文化品位,豐富辦學內涵,提升人文素質,滋養學生心靈,搞好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宣傳欄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建設、人文環境教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宣傳陣地,更是彰顯全校精神風貌、交流思想文化的一扇窗口。對陶冶學生情趣,凈化學生心靈,熏陶學生行為,啟發學生美好想象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是學校及時反映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建設等方面信息和成績的窗口和陣地。我校度重視校園宣傳欄的育人功能,充分利用宣傳欄搭建校園文化建設平臺,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使宣傳欄成為全校師生勵志人生、陶冶情操的精神園地。 校園文化宣傳
校園是每個孩子學習生活的地方,是他們成長的搖籃,也是實現他們理想,放飛夢想的地方!對于每一位學生來說,良好的校園環境給他們帶來的是溫馨、舒適的學習和生活狀態。你可以想象一下,那種漫步林蔭大道,與同學們一起端坐在草地上,仰望蒼天,激揚文字那種豪邁之情;走進古香古色而又富有現代氣息的圖書館內,那種寧謐、神圣的氛圍讓你融入到書海的世界里,享受那五千年的人文情懷;一方池塘,芬芳的花香,讓我們感受那花園般的清新。對校園文化進行改造就是對校園的整體布局進行調整,以及對校園環境進行升華,讓學子們有著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環境孕育希望,理念放飛未來,教學樓走廊墻面文化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一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講: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彌漫于宇宙。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比擬的。健康、向上、豐富的
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拓寬同學們的視野,培養跨世紀人才具有深遠意義。 2.校園文化建設可以極大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位哲人也曾說過:“對學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他周圍的環境”。學校的校容校貌,表現出一個學校整體精神的價值取向,是具有強大引導功能的教育資源。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創建一種氛圍,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構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因此,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揮學校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構筑全員共建的校園文化體系。要樹立校園文化全員共建意識,上至學校領導、下至每個師生員工都要重視、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在高校實現培養目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決定著它不是單靠學校內部某一部門努力就能收到應有效果,它與學校各方面工作都有關系。 二、設計背景 眾所周知,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校園文化不是隨意可以“創造”出來的,它需要“孕育”。我校通過國學經典來孕育文化,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我們學,F有學生500人,他們大多是農民子弟。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雖高,但多數家長不能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家庭教育,孩子們缺乏讀書的興趣,身上少了書卷氣,沒有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及衛生習慣。我們認為,中學教育應該把道德習慣的養成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為此,我們開展國學特色教育,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及經典文化滲透,將《三字經》、《論語》、《弟子規》等優秀的啟蒙讀物作為學校的校本課程讀本,用中華經典文化培育人,用儒家博大精深的思想凈化人。 三、設計理念 本著“高品位、審美性”的原則,“讓每一面墻說話”是我們對校園文化墻的構思源點。我校以國學為主題,將國學教育與學校“養成教育”“禮儀教育”及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營造出濃厚的教育氛圍。 五、具體方案 辦學理念:以生為本品德為先,突出技能全面發展 學校精神:“奉獻育人的人梯精神”、“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 校訓:“修身養德 訥言敏行 博學善思 合作發展”; 校風:“文明守紀、愉快求知、善教樂學、團結向上”; 學風:“勤奮,嚴謹,博采,多思”; 教風:“思想求新,工作求嚴,治學求真,教學求精”。
辦學理念:以生為本,和諧發展 學校精神:負重自強、和諧共進 校訓:立德、立志、立人 校風:求真、求善、求美 教風:大愛于心、唯實唯斷 學風:感恩于心,樂學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