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沒有形成良好的中醫教育體系,家承,治療方法保密,唯恐別人掌握自己的技術,導致整體水平低下。
中醫確實沒有良好教育體系,學生在學校里上課,不到畢業實習都沒有臨床機會,中醫經典巨著都學遍了,但出來連個傷風感冒都不會治。但試問現在哪個行業教育體系很好的呢?學計算機的不懂編程,學金融的不懂經濟學,學哲學的不懂馬克思主義,F在這個脫離生產實際、急功近利式的教育體系,什么學科都很難培養出人才,任何的學科都需要參與社會實踐,而現在學歷競爭太激烈了,人被逼著考研、考博,把實踐工作放到九霄云外了。我有一個表侄子,考上中藥學,本科的時候還不錯,經常來我家里請教,大四了,本來要實習就業了,但因為找不到工作,只好埋頭考研去。在目前這種就業形勢下,談什么良好教育體系呢?什么教育體系都白搭。
再說家承的問題,中醫向來講究醫德,家承或者師承是便于師傅觀察學徒人品的,學院制度都是考上來的,哪個教授觀察過考生才收進來的呢?如果教授們真是都觀察過,也不至于今天這么多沒醫德的醫生在外面招搖,為了賺錢開貴藥、拖病情!至于指責中醫保密治療方法,其實很無聊,現在國家不是在保護知識產權嘛?西藥的制造方法也不會隨便公布的不是嘛?在現行的經濟條件下,中醫不保密能行嗎?就看已經公諸于世的宋代錢乙的六味地黃丸吧,現在的商家為了盈利,生產它的時候偷工減料,這使藥效大減,一般人就以為是六味地黃丸沒效。試問哪個中醫看到這種情況敢把自己的方子交出來呢,自己的秘方交給醫院生產,萬一來個偷工減料、藥效大減,群眾還不罵交方子的人騙人!
二,中醫與西醫相比,入門較為困難,需要漫長的時間去積累。
其實無論中醫西醫,都不容易入門,中醫切診、視診難,西醫聽診、觸診也難,也需要積累。只是現在化驗儀器發展得快,檢查手段多了,就摒棄了這些傳統的。以前的西醫拿著聽筒就能聽出心肺雜音,拿手摸一下就能摸出肝脾腫大,現在呢?當然簡單啊,不聽,不摸,直接上檢查!這是西醫的發展,也是市場經濟的發展,摒棄便宜的診病方法,選擇貴的方法,當然是容易的。任何一門應用學科,沒有長期的理論結合實踐的過程,都是不能掌握好的,人應該掌握利用機器,而不能依賴機器,不管中西醫,去看病的時候醫生二話不說讓人去抽血做ct,恐怕大家都很不開心,就是這個道理。
三、中醫對人的素質要求較高,是中國古典哲學的延伸,需要良好的古文功底及悟性
中醫確實對古文功底要求高,是古典哲學的延伸。但是,很難因為這樣就去要求每個學中醫的人都提高古文水平,這跟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學好英語是一樣的,F代社會沒有古文的語言環境,古文的語言體系離一般人太遠,有些術語因為時代的關系變得難以理解,讓很多學中醫的學生覺得玄妙,常常出現讀中醫學院卻不相信中醫的學生。比如中醫講的濕熱是濕邪化熱內蘊,這個說法現代人大部分都看不大懂,不知道濕邪是個什么東西,這就是語言的"代溝"。想讓人學好中醫,應該是把中醫的古文著作,用現代哲學和現代科學的語言來代替古老的,也就是說用現代人可以理解的描述方式來重新闡述中醫思想,讓大部分人不會因為語言的隔閡而產生神秘的感覺。只有讓廣大人民群眾聽懂了中醫理論,才有可能讓更多人學習中醫,中醫才能扎根于群眾,如此中醫才能談的上生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