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縫險情的搶護方法,一般有開挖回填、橫墻隔斷、封堵縫口等。
1、開挖回填
這種方法適用于經過觀察和檢查已經穩定,縫寬大于1cm,深度超過1m的非滑坡(或坍塌崩岸)性縱向裂縫,施工方法如下:
(1)開挖
沿裂縫開挖一條溝槽,挖到裂縫以下0.3-0.5m深,底寬至少0.5m,邊坡的坡度應滿足穩定及新舊填土能緊密結合的要求,兩側邊坡可開挖成階梯狀,每級臺階高寬控制在20cm左右,以利穩定和新舊填土的結合。溝槽兩端應超過裂縫1m。
(2)回填
回填土料應和原堤土類相同,含水量相近,并控制含水量在適宜范圍內。土料過干時應適當灑水。回填要分層填土夯實,每層厚度約20cm,頂部高出堤面3-5cm,并做成拱弧形,以防雨水入浸。
需要強調的是,已經趨于穩定并不伴隨有坍塌崩岸、滑坡等險情的裂縫,才能用上述方法進行處理。當發現伴隨有坍塌崩岸、滑坡險情的裂縫,應先搶護坍塌、滑坡險情,待脫險并裂縫趨于穩定后,再按上述方法處理裂縫本身。
1、橫墻隔斷
(1)沿裂縫方向,每隔3-5m開挖一條與裂縫垂直的溝槽,并重新回填夯實,可按2.5-3.0cm掌握,墻體厚度以便利施工為度,但不小于50cm。開挖和回填的其他要求與上述開挖回填相同。
(2)如裂縫臨水端已與河水相通,或有連可能時,開挖溝槽前,應先在堤防臨水側裂縫前筑前戧截流。若沿裂縫在堤防背水坡已有水滲出,還應同時在背水坡采取反濾措施,以免將堤身顆粒帶出。
(3)當裂縫漏水嚴重,險情緊急,或者在河水猛漲,來不及全面開挖裂縫時,可先沿裂縫每隔3-5m挖豎井,并回填粘土截堵,待險情緩和后,再伺機采取其他處理措施。
(4)采用橫墻隔斷是否需要修筑前戧、反濾導滲,或者只修筑前戧和反濾導滲面不做隔斷橫墻,應當根據險情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2、封堵縫口
(1)灌堵縫口
裂縫寬度小于1cm,深度小于1m,不甚嚴重的縱向裂縫及不規則縱橫交錯的龜紋裂縫經觀察已經穩定時,可用灌堵縫口的方法處理。具體作法如下。
用于強求的沙土壤土由縫隙口灌入,再用本條或竹片搗塞密實。
沿裂縫作寬5-10cm,高3-5cm的小土埂,壓住縫口,以防雨水浸入。
未堵或已堵的裂縫,均應注意觀察、分析,研究其發展趨勢,以便及時采取必要的措施。如灌堵以后,又有裂縫出現,說明裂縫仍在發展中,應仔細判明原因,另選適宜方法進行處理。
(2)裂縫灌漿
縫寬較大、深度較小的裂縫,可以用自流灌漿法處理。即在縫頂開寬、深各0.2m的溝槽,先用清水灌下,再灌水土去重量比為1:0.15的稀泥漿,然后再灌水土重量比為1:0.25的稠泥漿,泥漿土料可采用壤土或沙壤土,灌滿后封堵溝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