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弊
沙塵暴天氣是我國西北地區和華北北部地區出現的強災害性天氣,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電受阻或中斷、火災、人蓄傷亡等,污染自然環境,破壞作物生長,給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損失和極大的危害。沙塵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 污染大氣環境
沙塵暴天氣,狂風裹夾的沙石、浮塵到處彌漫,攜帶的大量沙塵蔽日遮光,天氣陰沉,造成幾小時到十幾個小時極其惡劣的能見度,凡是經過的地區空氣變得渾濁,嗆鼻迷眼,不僅容易使人心情沉悶,工作學習效率降低,影響正常上班和工作,嚴重時還會引發呼吸道等疾玻如1993年5月5日發生在甘肅金昌市的強沙塵暴天氣,監測到的室內外空氣含塵量,超過國家規定的生活區內空氣含塵量標準的數十倍。使一些密封不嚴的廠房和實驗室無法開展工作。
◆ 影響交通運輸安全
沙塵暴天氣經常影響交通安全,中斷航運、鐵路、公路運輸,造成飛機不能正常起飛或降落,使汽車、火車車廂破損,甚至停運或脫軌等事故。
◆ 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特強沙塵暴的破壞力可以跟臺風相比,它能摧毀建筑物,甚至造成人畜傷亡?耧L和惡 的能見度嚴重影響交通安全和人的生命安全。如1993年5月5日發生在甘肅金昌市的強沙塵暴天氣,使十幾名小學生被狂風吹到深水渠里,喪失幼小的生命。
◆ 造成當年農牧業減產
輕者可使大量牲畜患呼吸道及腸胃疾病,嚴重時將導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所到之處使農作物和牧草根系外露,刮走種子和幼苗,覆蓋在植物葉面上厚厚的沙塵,影響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當年農牧業減產。 1993年5月5日,發生在甘肅省金昌等地市的強沙塵暴天氣,受災農田250多萬畝,受損樹木4萬多株,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億多元。
◆ 加劇沙漠化、荒漠化
沙塵暴會使沙漠向邊緣地區擴張,造成廣大地區地表層土壤風蝕,使大片農田、草原、草場林地沙化,加劇了我國的荒漠化,特別是在一些沙化嚴重的地區,已是寸草不生,赤地千里,當地牧民只好遷移,尋找新的居住地。
2、利
沙塵暴作為一種自然現象,也并非有百害而無一利。
沙塵暴可稱得上是我國現今最重大的氣象和環境災害之一。因為大風加上濃密沙塵,其危害非同一般。大風除了大面積迅速刮蝕農田沃土,吹失吹死種子、幼苗和瓜果花朵等之外,還大面積沙埋農田、牧場和干旱地區的生命線——水渠和坎兒井。強沙塵暴發生時交通事故大量增加,飛機、火車、汽車常被迫停運。 可是,沙塵暴作為一種自然現象,也并非有百害而無一利。據寧夏《中衛縣志》記載說,1709年“地震后急大風十余日,大風卷沙而去……,縣民遂復墾舊壓田百頃”。也就是說,大約百頃原來被沙埋壓的良田,在一場沙塵暴中,上面的沙子都被大風吹走了,農民得以重新耕種。更有甚者,一場或幾場沙塵暴大風還可使埋在沙下的古城重見天日,據記載新疆古樓蘭遺址就是這樣被發現的。
◆ 沙塵暴能有效中和酸雨
我國北方工業和車輛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數量決不比常降酸雨的南方許多大城市少,可是北方一般并沒有酸雨發生。這就是因為北方的沙塵天氣要比南方出現的次數多得多,而沙塵中含有豐富的鈣等堿性陽離子,它們能有效地中和酸雨。
日本位于我國東方,是我國天氣過程的下游。因此春季我國沙塵暴天氣中的細粉粒?蓶|移到達日本和韓國,造成當地浮塵天氣,這種黃色沙塵也中和了那里的酸雨。如日本1984年春天3次浮塵天氣前后的對比觀測:長崎、大阪、東京和橫濱四市浮塵天氣前的降水酸度(pH值)分別為4.69、4.51、4.99和4.65,即都是pH值小于5.6的酸雨(pH值5.6以下為酸雨)?墒巧硥m一到,立刻分別上升到7.40、7.33、7.10和6.85,即酸性消失。據韓國1988年4月的多次觀測,有沙塵天氣時,雨水的pH值可上升到6.0~6.7之間,也比平時4.7~5.9高出不少。
◆ 沙塵天氣給我國制造了厚厚的黃土高原
隨著地質學上第四紀初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的隆起,阻隔了南方印度洋上來的夏季風深入內陸,中亞地區降水量減少,氣候日趨干燥。干燥地區夜冷晝熱,巖石逐漸被風化成為沙粒,形成沙源。同時青藏高原使東亞高空溫帶西風急流分支,繞過高原的北支西風急流正好把由地面風化成的、刮到高空的粉沙細粒輸送到東部地區,從而形成了我國大約40萬平方公里的黃土高原。
由于輸送過程中沙塵粗粒先降,細粒后降,因而黃土高原上黃土顆粒也從西北向東南逐漸減校例如陜北榆林土粒平均直徑0.0045毫米,而關中西安只有0.0015毫米以下。而且,黃土層厚度也從西北向東南減小,例如蘭州地區最厚可達300米以上,而陜西洛川就只有135米,到了河南洛陽就僅約50米了。
240萬年堆積起來的黃土高原其實還是一個自然環境和氣候變遷的忠實記錄者,因為百米厚的黃土層從上到下并非均一,而是黃色和褐色(或黑色)土層交互疊置。黃土層表示氣候干旱;褐土層表示氣候暖濕,說明當時的地面有茂密的植被,生成了腐殖質等有機物的結果。
◆ 沙塵是有利于成云致雨的凝結核
據觀測,沙塵顆粒并非圓形,而是表面凹凸不平,這樣十分有利水汽在其上凝結、上升而成云。
我國西北大部分地區,雖然年雨量多在50毫米以下,氣候極為干旱,但是天上云量并不少。例如年雨量僅16毫米的吐魯番,年平均總云量卻高達4.4成(北京也不過4.8成),即天空平均44%被云所遮,沙塵天氣最多的春季更高達55%左右。雖然這種云多是四五千米以上的薄薄高云,但對地面干旱高溫總還有一定的緩和作用。
日本已經觀測確認,“根據對包括富士山頂冰晶核(凝結核)數量季節變化在內的研究表明,來自中國的黃沙粒子到達日本后,成為了日本冰晶核的主要組成部分。作為過冷卻云滴的凍(凝)結核,對降水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