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臺風對綠化建設的影響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重視。那么,采取哪些措施可減少其給綠化造成的損失?筆者認為,慎重選擇樹種很重要。<BR> 選擇樹種時除了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還應將抵抗臺風能力作為一個重要標準。很多常受臺風影響的地方,卻在道路兩邊種上胸徑30厘米以上的香樟、杜英。這樣景觀效果有了,但是這些樹樹冠較大,受風面積大,吸水后,樹冠變重,極易倒伏,對道路交通安全造成影響。此外,在設計種植方案時,風口、風道處應選擇抗風性強、根深、矮干、枝葉稀疏堅韌的樹木品種! ≡灾矘淠緯r,樹坑要深要大,給樹木提供良好的生長空間;立支柱,提升樹木穩定性。另外,注意日常修剪管理,降低樹木倒伏的幾率。 作為園林管理部門,則應在臺風多發季節到來之前,及時掌握樹木的健康狀況和不安全程度,建立完善的監控管理系統,編制防臺風預案,提早確定人員、物資、工具、安全措施、夜間照明、通訊等防抗臺風的工作。
根據我國氣象變化特征,在我國東南沿海的福建、浙江等地一帶,7月將進入臺風高發期。面對臺風多發季節,究竟該如何積極應對,盡量減少臺風對園林綠化的損失?
其實,臺風到來前的預防工作十分重要,尤其是江浙一帶受臺風影響明顯的區域。防臺風抗臺風工作應該自園林綠化建設開始就做好預防,并貫穿于園林工作的始終。
首先,苗木種植必須要因地制宜。很多常受臺風影響的地方,卻在道路兩邊只有二三米的綠化帶上,栽種胸徑30厘米以上的香樟、杜英。不排除種植出來的效果很好,但這些樹冠大的樹種,受風面積大,吸水后樹冠變重,頭重腳輕,樹易倒伏。而且,只要每次來臺風,都得加固。如果臺風大一些,則常常導致樹木倒伏,人車經過都得小心。
所以,在進行樹種選擇時,不單單要考慮到景觀和遮陰,抗風能力也是必須考慮到的因素之一。在種植設計時,風口、風道處宜選擇種植抗風性強的樹種,如垂柳、烏桕等。根深、矮干、枝葉稀疏堅韌的樹木品種較為適宜,而生長迅速、枝葉茂密及一些易受蟲害的樹種則應回避。
當今,許多發達國家的城市綠化樹的種植都會有專家的論證,還要征求市民的意見。今后的市政園林建設也不妨吸收市民和專家參與,科學決策。
在臺風多發季節到來之前,及時了解、掌握樹木的健康狀況和不安全程度很有必要。根據往年經驗,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分級測評系統,科學評估樹木存在的潛在危險性,建立完善的監控管理系統。對那些有潛在危險的樹木進行定期“體檢”與“會診”,及時做好應對措施。
通過新聞報道,我們還?吹皆诔鞘薪值纼膳,有些樹木樹冠很大、長勢很好,但臺風一來、雨下久一點,就倒了。為什么呢?根據觀察,倒伏樹的樹冠多數像一個球,下面的根系卻較少?赡苁欠N植以后,就沒有修剪過。
可見,平時管理跟上去,可免遭風害。比如,在苗木移栽時,特別是移栽大樹,如果根盤起的小,則頭重腳輕,需要避免這種情形。
在多風地區栽植,坑應適當大,小坑栽植,樹會因根系不舒展,發育不好,重心不穩,易受風害;對遭受大風危害的樹木應及時順勢扶正,培土為饅頭形,修去部分枝條,并立支柱;對裂枝要捆緊基部傷面,促其愈合,并加強肥水管理,促進樹勢的恢復……這些都不失為園林日常管理以防臺風的有效措施。
最后,提前編制防臺風預案,做到提前預防、及時發現。及時了解、收集天氣信息,充分做好必用工具材料、機械、人工、夜間照明、通訊等準備,這些都能減輕災害程度。
臺風來后,則應及時把倒地受損苗木扶正,對苗木進行適當修剪、清場,重點對受淹地進行排澇、消毒,及時預防各種可能出現的病蟲害,并統計損失、做好資料整理與匯總,進行后期完善與恢復。
防臺風抗臺風應貫穿園林綠化工作的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