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救生艇、筏上的求生者,由于寒冷、酷暑、焦躁、饑餓、干渴、暈船、嘔吐、傷痛、漫長的甚至是渺無希望的等待救助等各種困難和險惡的環境,不僅會引起求生者一系列的生理改變,而且還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失衡與障礙。求生者的心理狀態在求生的不同時期常有著以下不同的表現。
1.求救初期的恐怖、悲觀、絕望的心理狀態
這個時期,待救者面臨著饑渴、饑餓及難以忍耐的艱苦環境,同時由于體力消耗造成的勞累和其他突然發生的險惡情況,在心理方面可能發生一系列危險心理。如從恐怖到精神錯亂,又從精神錯亂到死亡。如1912年4月12日“泰坦尼克”號沉沒,在沉沒3小時后第一批救護人員趕到現場時,救生艇已有人發瘋,表現為飛快地向海中游去的歇斯底里癥狀。
2.長期待救的危險心理
在長期的等待救援中,口糧和飲水長期限制,體力進一步衰弱,饑渴、饑餓、疾病造成的痛苦將增大,烈日的暴曬、寒冷的天氣、艇、筏的顛簸、外界各種險情的發生和對生存不斷的威脅,都使求生者疲乏不堪,精力枯竭,活力減退。這個時期的存活者,其意識受到嚴重的抑制。
3.幻覺
長期的求救待援,遇險者精疲力竭、長久不眠、持續饑餓和缺水,同時疼痛和情緒的波動,會成為幻覺的誘發因素。這種情況,幾乎所有的遇險者都會碰到。
長期在海上飄流時,由于幻覺,遇險者自愿離開救生工具是屢見不鮮的,其中有的是對周圍環境產生了幻覺而導致的“自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