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分析新民市成品糧油市場現狀,提出加強成品糧油市場監管的措施,以為促進糧油質量安全,推進糧油監管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成品糧油;質量安全;監管;遼寧新民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成品糧油質量安全問題是關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國計民生之本,讓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糧油,始終是黨和政府關注的頭等大事。然而隨著糧食購銷市場的全面開放,糧食流通主體多元化,成品糧油市場魚龍混雜,銷售混亂,摻雜使假,以次充好現象時有發生,“有毒大米”、“面粉增白劑”、“地溝油”等令人心悸的事件在各種媒體上頻繁出現,糧油質量安全問題形勢嚴峻[1-2]。加強成品糧油市場質量監管,保障糧食質量安全,是糧食監管工作面臨的重要任務。
1新民市成品糧油市場現狀
從經營場所上來說,成品糧油作為一種較特殊的商品,在銷售和存儲過程中對存儲條件、環境條件、衛生防疫等方面均有十分嚴格的要求。而市內40余家銷售成品糧油中除有10幾家專營外,其余糧油、副食混合經營,各方面都達不到要求。存在儲存變質、生霉、生蟲和再污染糧油的現象,最終將使消費者利益受到損害,糧油質量安全得不到根本保證。
從經營管理上來說,除3家大型超市外,其余經營者沒有固定的進貨渠道,不索要證、票和生產廠家的出場檢驗單,也沒有成品糧油經營統計臺帳。經調查,大米進貨多為新民當地加工廠生產,其稻谷來源復雜,生產加工大米質量難有保障,2009年市場上發現了銷售黃粒米超標大米情況。面粉多從外埠進貨,抽檢中有含沙量、水分超標現象。食用油多從外埠進貨,發生過氧化值和溶劑油超標現象,也不排除有“地溝油”現象,糧油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從質量監管上來說,糧油市場的成品糧油市場屬多頭監管,存在誰都管、誰都不管或管不了的現象,以及錯位、越位、缺位等問題。工商、質監、物價、衛生、糧食部門都有監管職能,工商、物價、衛生部門對糧油市場成品糧油一般只監管產品的包裝、商標標識、經營許可證、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保質期、價格合理性、衛生狀況等,而對成品糧油質量沒有檢測能力。質監部門質量檢測多在生產環節,涉及該市生產行業的產品質量監測,對成品糧油市場質量監管多是以點帶面,其檢測人員技術能力、儀器設備、工作量等都不能滿足管理要求[3]。糧食部門有監管職能,《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糧食流通監督檢查暫行辦法》《糧食質量監管實施辦法》(試行)中明確了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有對糧油市場成品糧質量的監管職能,但質量監管大部分條款不是由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直接單獨執行的,而是根據職能由工商、質監、物價、衛生等多個部門共同執行。糧食行政部門一旦發現問題,大多需要移交到工商部門、物價部門、質監部門或衛生部門等來執行,但糧食行政部門對處理結果不得而知,影響了執法的延續性與直接性,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糧食行政部門的執法積極性。有的執法工作需要幾個部門一同參與,而往往因為涉及部門多,難以協調,很難形成經常執法的局面。聯合執法的次數少之又少,缺乏對經營者有效的法律威懾。
2加強成品糧油市場監管的措施
根據目前成品糧銷售市場這一發展現狀,加強成品糧油市場糧油質量監管勢在必行。為確保糧油質量安全,讓百姓在成品糧銷售市場買到安全、可靠、放心的成品糧油,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立法部門或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在政策法規上明確成品糧質量監管細責!都Z食流通管理條例》《糧食流通監督檢查暫行辦法》《糧食質量監管實施辦法》是在2004—2005年實行的,與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式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迫切需要重新修訂或作修改。上述3個法規多數條款是針對糧食收儲環節制定,對成品糧油經營監管涉及條款極少,特別是2個“辦法”中的法則沒有明確對經銷不合格糧油的處罰,會造成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在執法監管成品糧油經營中沒有充分依據。
(2)要充分發揮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職能作用。成品糧油銷售市場質量監管應以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為主體,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有多年的管理經驗,檢測設備先進,技術先進,人員素質高,在監管糧食質量、確保糧食食用安全方面有著明顯優勢[4]。
(3)要建立成品糧油銷售準入制度。成品糧油銷售市場經營銷售活動應經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按準入條件審批,方可進行經營活動,使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能夠充分掌握轄區內成品糧油銷售最基本信息和市場動態,才能對其經營活動進行有效質量監管[5]。
(4)糧食行政主管部門應提高對成品糧油經銷市場質量監管的自身認識。相關糧食監管條件或辦法賦予糧食行政主管部門質量監管職能,因此,糧食部門應加強監查力度,確保糧油供應的質量安全。
(5)從成品糧油監管的建章定制等基礎抓起。①實行成品糧油經營者在進貨時必須索要證、票的制度,必須攜帶本批次或本車次成品糧油質量檢驗報告,并隨貨同行[6]。②對大型批發成品糧油經營者建立報驗制度。鼓勵經營者自建自檢機構,加強自身復檢能力。同時,糧食行政主管部門對市場成品糧油要建立定期檢驗和不定期抽檢制度[7]。③定期將檢驗檢測結果向社會公布,對經銷糧食質量、糧食衛生質量不合格的經營者或有經營違章違法行為進行曝光,同時移交工商、質監部門嚴肅處理,以維護消費者和合法經營者的利益。④成品糧油應建立臺帳管理制度。規范經營者的臺帳是準確監察市場的基礎。對所有經銷成品糧油經營者要實行統計臺賬管理,以便糧食行政主管部門掌握經營成品糧油的質量和數量信息。發現質量問題才有可能進行追溯,否則市場監督就無法進行[8]。⑤實現市場監管部門之間的網絡互聯和資源共享,以利于做到監管部門之間相互協調和監督。
3參考文獻
[1] 麻玉娥,劉莉.淺談糧油質量安全問題[J].科技信息,2008(6):323,304.
[2] 白獻曉,馬強,韓蘊,等.監管的國際經驗比較與啟示[J].河南農業科學,2006(12):102-105.
[3] 邱于飛.對加強糧油食品安全管理有關問題的思考[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08(10):91-92.
[4] 史豪.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的對策與建議[J].河南農業科學,2004(5):35-36.
[5] 我國將全面實施食品安全市場準入制度[J].河南農業科學,2003(7):49.
[6] 曹志英.糧油食品安全必須全程控制[J].糧食科技與經濟,2001,26(6):3-4.
[7] 廖順平,譚紅專.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探討[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0,27(3):139-140.
[8] 葉永茂.中國食品安全監管現狀及發展趨勢[J].藥品評價,2004(5):32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