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要注意哪些 食品安全注意事項 食品安全解決方法
時間:2014-06-26 11:07
作者:[db:作者] 點擊
次
一、就餐者應選擇到衛生條件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級別高的餐飲單位就餐,不要到無衛生許可證或就餐條件差的場所就餐。 二、采購節日食品,應當向銷售者索要購物憑證。采購畜禽類產品要查看檢疫證明。 三、從事餐飲行業的單位和個人,一定要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加強對食品衛生的管理,建立健全衛生管理組織機構。 四、加工食品要做到燒熟煮透;剩余食品和原料應冷藏貯存,隔餐食品食用前必須徹底加熱;餐飲單位加工熟食制品、涼拌菜等直接入口食品必須在專門場所、使用專用工具、由專人加工,熟食制品加工至銷售時間不能超過4小時,超過4小時的必須重新徹底加熱;存放食品及原料要做到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污染。 五、加強餐具和食品容器具的衛生管理,公共使用的餐具必須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食品容器具要按照規定清洗消毒,盛裝生、熟食品的容器具必須分開使用,防止交叉污染。 六、接待婚宴等聚餐的餐飲單位要對食品進行留樣,每種樣品不能少于100g,冷藏保存48小時以上,并專人做好記. 家庭食品安全要點人們常常會提到食品安全,其實,最重要的食品安全問題是食源性疾病。各類食品都要避免有害細菌、病毒、寄生蟲、毒物以及化學的和物理的污染,才能保證健康地攝取食物。食源性疾病經常出現的體征與癥狀主要來自腸胃道綜合癥,例如胃部不適、腹瀉、發熱、嘔吐、腹部痙攣、以及脫水。比較嚴重的綜合癥如麻痹癥和腦膜炎。每年患食源性疾病的人數很多,但只要采取相應的但并不復雜的措施,就可能減少發生食源性疾病的危險,尤其是在家庭中。家庭的食品安全問題著重在食品的選購、加工、儲存等方面。保證肉類食品的食品衛生肉類食品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食用價值較高。但肉品可能傳播人畜共患傳染病及寄生蟲病,容易腐敗變質,引起食物中毒,危害人體健康,應引起我們的重視。為了保證肉類的安全食用,要做到: 1)正確選購一般經衛生檢疫部門檢疫后的合格肉,已排除了患有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病畜肉,并蓋有圓形印章,可以放心購買,其它蓋有非圓形,如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圖章的肉,均不能購買。肉的新鮮程度可用肉眼來觀察。新鮮畜肉的表皮微微干燥,有光澤;肉的斷面為淡紅色,稍濕潤,但不粘;肉質緊密,有彈性,指壓后可迅速恢復原狀;脂肪分布均勻,沒有"哈拉味"及腐臭味。經冷凍后的肉如肌肉等保持原有顏色,表面有光澤,結構堅硬,敲擊后發出清脆的聲音,且沒有異味,則可證明肉質良好,可以購買。一般最好選購超市的放心肉,質量可靠。如發現肉已有發粘、失去彈性、顏色不正或變色、異味等情況,就不能購買。 2)正確貯存現代家庭中一般采用冰箱來貯存肉類,但低溫下許多微生物仍然有存活的可能,因此保存時間也不宜過長,一般家畜肉在1℃~ -1℃可保存10~20天,-10℃~ -18℃可保存時間較長,一般1~2個月。購買后可將肉分裝成若干份保存在冷凍室內,每次取出一份食用,這樣可避免冰箱門反復開啟及肉的反復解凍和凍結。建議冷藏室溫度不低于4℃,冷凍室不低于-17.5℃。 3)注意肉類正確烹調由于未煮熟的肉中可能含有寄生蟲和細菌,因此肉應徹底煮熟煮透方可食用,特別是在吃火鍋時。肉制品類熟食最好當天購買當天吃完,一頓吃剩的肉類菜肴如紅燒肉、咖喱雞等必須放入冰箱,吃前重新加熱。肉制品罐頭在貯存中如發生胖聽或破裂,則說明肉已變質,不能食用。腌制的肉制品在食用前,也應注意加熱至少半小時以上,因為有些細菌如沙門氏菌,能在含鹽量10~15%的肉類中存活好幾個月,且只有用沸水煮30分鐘方能將其全部殺死。千萬要注意的是,肉類有輕度異味或發生變質后,不能加熱一下再吃,因為有些細菌是耐高溫的,且細菌產生的毒素也并不能被加熱所破壞。要注意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感染。此外,家禽和魚都以選購鮮活為好,它們的貯存和烹調方法與肉類食品相仿。總之,我們要從肉類的選購、貯存和烹調這三方面把關,防止病從口入。保證蔬菜水果的食品衛生蔬菜水果是我們每天必不可少的健康食品,能提供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但蔬菜水果往往會被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細菌和寄生蟲污染,如挑選或處理不當,會危害人體健康。尤其是夏天新鮮瓜果蔬菜常被生吃,而且夏季蔬菜生長期短,農藥殘留問題更為突出,應引起我們重視。 1)挑選:不要挑選農藥味特別濃的蔬菜水果及腐爛的蔬菜和表皮破損的水果。應注意帶蟲眼的蔬菜并不一定未受過農藥污染,因為農藥大量的施用已使一些害蟲的抗藥性大大增加。對一些洗凈后能直接食用的水果如草莓、楊梅、李子等,購買時更要謹慎。一般情況下不要購買已削皮的或切開的水果。 2)清洗與去皮:對于新鮮水果蔬菜,食用前應仔細用水沖洗,為了減少它們外面的細小臟物、細菌和農藥,可以去除蔬菜或水果的外皮。帶葉蔬菜最外層的葉片應摘除,水果和瓜果類蔬菜可用肥皂擦洗;根莖類和瓜果類蔬菜如胡蘿卜、土豆、番茄、萵筍、冬瓜、西葫蘆等,去皮后應再用清水沖洗,水果也應洗凈后削皮再吃。 3)浸泡:將清洗過的蔬菜用水浸泡1/2~1小時,或用84消毒液浸泡,再用清水洗凈,用流水沖洗最好。 4)水燙:有些蔬菜,如青椒、芹菜、花菜、生菜、菠菜、刀豆等洗凈后可先用開水燙一下,再下鍋煸炒。 5)變花樣:不要長時間總吃同樣的食物,要選擇不同種類的食物,即食物多樣化,這樣可以避免攝入太多的某一種農藥,同時還可提供全面的營養素。 6)其他注意事項:除非是綠色食品,一般不要生食蔬菜,以防寄生蟲、細菌及農藥殘留的污染。不要吃腐爛的水果和霉變的甘蔗,因為即使將水果的腐爛部分挖除,未爛的部分也已侵入了微生物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毒素,只不過肉眼看不見而已。蔬菜要現炒現吃,不要過夜。 寒瑞 [學者] 向寒瑞提問 1)盡量不喝瓶裝水或者桶裝水。要喝就喝自己煮的開水。 2)盡量不在外面吃飯,在家里吃飯。餐館里面的所謂的“消毒餐具”,在使用前還是自己再用開水燙一下。 3)盡量不要買熟食,特別是有顏色的食品。 4)買食品不要單看外表。外表光鮮漂亮的,往往是有問題的。 5)最好不要飲用奶粉,如果要的話,那么托人從國外帶回來。 6)注意新聞和信息,發現有問題的食品或者污染源,就要小心回避。這年頭,沒辦法,我們只能自己小心了!食品安全的若干注意事項 食品的安全性問題一直是我們關注的熱點話題,因為只有吃得安全,廣大朋友的健康才有保障。那么,在食品的安全方面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 注意食品的保質期。 食品的保質期通常都在其外包裝上明確指出,購買時一定要注意食品是否過了其保質期限。 要正確使用冰箱。 不正確地使用冰箱是健康的隱患之一。這兒給您提供幾個小建議: ①要注意冰箱內的實際溫度是否高于它的指示溫度,要經常注意調節冰箱的溫度。 ②將冰箱塞得過滿會導致冰箱內溫度不均和霜狀物的形成。冰箱的密封性出了問題,如過于頻繁地開關冰箱的門,門不夠密封等,也會促進霜狀物的形成。 ③去掉食品外的大包裝袋可減少食品間的相互接觸。 ④在食用食品時才將其從冰箱里取出。 ⑤分開包裝不同的食品,以避免食物之間細菌交叉感染。 ⑥先食用在冰箱己放置較久的食品。 ⑦至少每3個月將整個冰箱進行消毒除霜和清洗,在清理冰箱過程中,將食品放在恒溫袋里,并且不要把已經化了的食品重新放入冰箱。 要注意廚房衛生。 ①為避免食品間的交叉感染,應該把不同的食品獨立包裝,做飯炒菜時避免肉類和蔬菜類共用一個菜板和共用一把刀。將需要冷藏的食品放入冰箱,并盡快食用。 ②在接觸食物前不要忘了洗手,特別是接觸那些不需要再加工的食品。 ③直接食用的蔬菜和水果一定要保證清洗于凈。 ④如果每天使用抹布,一定要每天清洗抹布。 1.認真對待“有效期”和“保質期”,不購買過期產品,發現過期產品應向商店經營者報告。如果包裝食品在包裝上標明的有效期內“變壞”或回家后發現包裝破損,應退貨并向零售商或食品加工商報告。 2.假冒偽劣食品涉及到使用劣質、廉價原料來欺騙消費者并降低競爭成本。如發現銷售假冒品牌、假冒標簽的食品及被污染過的食品等應向有關機構檢舉揭發。檢舉揭發這些事件可以幫助當局查處不法商販,防止此類事件重現。 3.生鮮食品特別是肉類、魚類和其他海鮮應存放在冰箱底層,加工過的食品放在頂層。食品應包裝或妥善蓋好后儲存。 4.不要將熱食物放人冰箱,因為這樣會使冰箱內溫度升高。 5.將罐、瓶和包儲存在干燥涼爽的地方并防范昆蟲或鼠類等。 6.記住在準備食物和吃飯前一定洗手。 7.處理生鮮食物的用具使用后,處理已烹調過的食品前或處理打算生吃的食品前,用具必須徹底清洗。 8.認真選擇食品采購和就餐的地點。確保其人員、餐具和其他設施都干凈整潔。這是反映餐館包括“幕后”設施、衛生標準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