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溫殺菌法。即低溫長時間殺菌法,是在帶有夾層的保溫缸中進行,缸為雙層圓筒狀,有攪拌、溫度控制裝置,缸外壁有絕熱保溫層,內壁為傳熱良好的壁層,一般用不銹鋼制成。蒸汽或熱水可通過夾層來加熱牛奶,使牛奶在62—65℃下保持30分鐘,然后夾層通入冷卻水,可使經過消毒的牛乳冷卻。這種方法設備簡單、操作簡易,但工作效率不高,熱能消耗大,不能連續生產。
2.高溫短時間殺菌法。這種殺菌方法一般是采用板式熱交換器來進行,加熱介質為蒸汽或熱水,冷卻時用鹽水或冷卻水。板式熱交換器由數片不銹鋼板排列而成,鋼板的一面牛乳成薄層流動,隔著鋼板的另一面加熱或冷卻介質以逆方向流動,從而進行熱交換。原料乳進入熱交換器后經過預熱,再加熱到72—75℃,保持15秒,經過冷卻后排出。這種殺菌方法熱能利用率高,節省能源,可連續操作,處理能力強,牛乳在全封閉管道中流動,污染機會少。
巴氏消毒法指利用低于100℃的濕熱殺滅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巴氏消毒法為61.1~62.8℃作用30min,或71.7℃作用15~30min。這樣處理后,可將其中的非芽孢病原菌殺死。此法主要用于在高溫下容易被破壞的流質食物及藥品。
1.適用范圍
適用于對不耐高溫的流質食品(如牛奶等)、奶瓶、棉織物(如醫院的床單、被罩、醫生的工作服)、清潔工具、便盆、尿布等物品的消毒。在生物醫學中巴氏消毒法可用于血清的消毒和疫苗的制備。
2.使用要求
對流質食品,可直接在巴氏消毒器或其他加熱容器中加溫消毒。對物品、用具或包裝的流質食品可完全浸沒于巴氏消毒器或其他加熱容器中加溫消毒。對物品或用具也可擺放在密閉容器中,通入熱蒸汽進行消毒。
常用的加熱溫度與作用時間為:60~62℃,30 min;70~72℃,20 min;80~82℃,10 min。在生物醫學中,用于血清的消毒和疫苗制備,對血清加熱56~60℃,作用60 min,每天1次,連續3天,能使血清不變質。
3.使用注意事項
(1)消毒時間應從水溫達到要求的溫度后開始計算。
(2)一次消毒物品不宜太多,一般應少于加熱容器水容量的3/4,消毒物品應全部浸沒于水中。
(3)使用通入熱蒸汽進行消毒時,物品的擺放應有利于熱蒸汽流通(上下左右相互間均應間隔一定距離,如可將物品放于網籃中或載物架上)。
(4)開始消毒后,勿再加入新的物品,以防消毒時間不足。
采用巴氏消毒法生產消毒牛乳時,由于對細菌的致死率只有96—99%,達不到滅菌效果,消毒牛乳都需在低溫下保存,貨架期也只有一個星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