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v1tj"></form><noframes id="tv1tj">
<noframes id="tv1tj">

<form id="tv1tj"><nobr id="tv1tj"><meter id="tv1tj"></meter></nobr></form>
<address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tv1tj"></address>
    <listing id="tv1tj"><listing id="tv1tj"><cite id="tv1tj"></cite></listing></listing>

        <em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em>
        第一課件網板報幼兒管理
        當前位置: 第一板報網 > 板報文稿 > 安全文稿 >

        食品質量安全困惑-食品安全問題中的矛盾

         

         

        食品安全是當前公眾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例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是一起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曾在國內外造成嚴重的影響。但更令人憂慮的是,今年年初以來,全國多個地區又發現了三聚氰胺超標的乳制品,截止到2010年8月20日,全國已查處了三聚氰胺超標的奶粉 100多噸。這些奶粉或原料,正是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發生后被少數不法廠商藏匿起來的存貨。而早在2008年的查處過程中,這些問題奶粉就已被要求全部銷毀。

        應該說,近年來尤其是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以來,我國已采取多項措施加強了對食品安全的監管。但目前食品安全事件仍時有發生,特別是三聚氰胺奶粉的重新出現,說明食品安全的形勢依然嚴峻。進一步來看,食品安全事件的頻繁出現,除了監管體系依然不夠完善、少數不法廠商見利忘義等原因外,很可能還由于食品行業中存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尚未得到解決,從而使食品安全監管的難度加大。()

        食品質量安全與數量安全的關系(

        食品安全問題中的第一個深層次矛盾是質量安全和數量安全的關系。從概念上看,人們一般所說的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的質量安全,即食品無毒、無害并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與此相對應的概念是食品數量安全,即生產出數量充足、品種多樣的食品,以滿足全體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要。改革后不久我國就已解決了溫飽問題,亦即基本實現了食品數量安全的目標。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近年來人們的關注重點已逐漸轉向了食品質量安全。

        本文認為,食品的數量安全和質量安全這兩個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著矛盾的,即提高食品的質量往往要以降低產量為代價。從理論上看,由于食品生產高度依賴自然資源,若不考慮技術進步,達到一定水平后食品產量的增長潛力是有限的;仡檨砜,農業生產技術以及食品加工技術的進步,大大提高了食品生產的效率,同時降低了生產成本。但是,食品生產技術的進步是一柄雙刃劍,若控制不當就會帶來質量安全問題。例如,種植業中濫用化肥和農藥,養殖業中濫用激素和抗生素,以及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各種有害的添加劑,已成為世界范圍內的一個普遍現象,當前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很大程度上也與此有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類食品的產量都有了大幅提高。與 1978年相比,2009年的糧食產量增長了74.2%,副食品的增產則更為迅速,例如 2009年肉類產量達到7500萬噸,比1978年增長了近 9倍。這一成就是在我國耕地 30余年來凈減少了 1200萬公頃的背景下取得的,說明我國食品的生產效率有了大幅的提高。但如前所述,食品產量的快速增加可能會帶來質量方面的問題。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乳業,當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發生后,有媒體曾統計了這樣一組對比數據:1998年至2006年,中國乳制品產量從 60萬噸增加到1622萬噸,增長近28倍;但奶牛存欄數僅從1998年的439.7萬頭增加到2007年的1387.9萬頭,只增長了3倍多。當然,乳制品產量的增加還有進口原料增加、技術進步等因素,但這個例子也說明了,在食品行業中生產擴張過快,很可能會威脅質量安全。

        目前,我國的人口數量和食品需求量都還在繼續增長,需要進一步增加食品生產。但另一方面,基于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勢,食品質量也亟待進一步提高。從生產技術角度看,為提高食品質量,就需限制農藥、化肥、激素及各種添加劑的濫用,但這很可能將引起產量的下降,因而兩個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矛盾。如果要同時提高食品的質量和產量,則必須在技術體系層面對食品生產進行徹底的改進,而這需要通過加大對農業和食品產業的投入才能實現。

        食品質量與食品價格的關系

        長期以來,我國的食品價格穩定在一個較低的水平。這總體上對消費者是有利的,但也可能帶來食品質量低劣的問題,最終損害消費者的權益。而食品的低價格,主要是由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目前消費者整體支付能力較低,不能為食品支付較高的價格。據統計,目前我國城鎮居民的人均食品消費支出只相當于美國居民支出水平的1/13,而中國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更是只相當于美國的1/34。《麥肯錫季刊》2008年的調查表明:在發達國家市場,消費者愿意為品牌支付20%或更高的溢價,而中國消費者平均只愿意支付 2.5%的溢價。這導致了高價格、高質量的食品難以暢銷,大多廠商只能選擇低價格、低質量的經營策略。

        第二,由于食品漲價被認為是推動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政府對食品價格進行了較嚴格的管制。例如,2010年7月,我國的CPI同比上漲了3.3%,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了6.8%,食品價格的漲幅顯著高于整體CPI漲幅。在食品漲價較快時,物價部門往往會對企業行為進行限制。例如,近年有關部門就曾先后查處了方便面、米粉、綠豆等產品的集體漲價事件。少數廠商在漲價受限的情況下,很可能會嘗試暗中通過降低產品質量來獲利。

        第三,食品的低價也和目前部分食品產業的過度競爭有關。例如,在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發生時,中國乳制品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某企業負責人指出“我們的牛奶賣得比純凈水還便宜”,這顯然違背了價值規律。

        就如何改善中國的食品質量,人們已提出了大量的對策和建議,但一般都忽視了改善食品質量所產生的成本問題,仍希望在提高食品質量的同時保持低價格。但當價格低到一定程度時,食品生產者可能會陷入“遵循了質量標準就要虧損”的困局,事實上這正是一些廠商生產劣質食品甚至不惜摻入有害物質的初始動因。而當食品安全處于一個行業性的高危境地后,再嚴格的質量監管也防不勝防。務實地來看,隨著食品質量的改善,其生產成本的提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必要在合理的范圍內提高食品的價格水平,與此同時,也需相應地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

        其他深層次矛盾關系

        我國的食品質量安全還面臨著一些其他矛盾關系,如食品生產的分散性與質量體系建設之間的關系、處罰問題廠商與行業發展之間的關系、出口食品質量與內銷食品質量間的關系等,本文試分析如下。

        第一,我國的食品生產者非常分散,不利于建立完備的質量安全體系。生產初級農產品的,是2億多戶小農戶;從事食品生產加工的企業則有40多萬家,其中獲得生產許可證的,大約只有12萬家。而由于食品質量問題的危害具有隱蔽性、累積性的特點,需要廠商提供更具顯示性的質量安全信號,這主要又有創建食品品牌和建立質量可追溯體系兩種辦法。但對于大多數小規模生產者來說,創立品牌和建立可追溯體系都很難實現,因此市場上大多數食品的質量信號尚難以明確。顯然,我國應提高食品生產的集中度,而這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第二,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后,處罰問題廠商和保護產業發展之間可能會出現兩難。由于食品質量安全具有不可協商性,理論上說對問題廠商無疑應嚴懲不貸,但這樣做又可能使整個行業遭受重創。例如,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根據質檢總局2008年9月的檢測,共有22家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的69批次產品檢出了三聚氰胺,許多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也牽涉其中,如果全部嚴懲,勢必會打擊整個乳品行業的發展。又如,今年金浩茶油致癌物超標事件發生后,當地政府的對策也并非是嚴懲企業,而是提供了專項資金來幫助企業進行技術攻關。由此可見,對于一些帶有行業普遍性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處罰廠商與保護產業之間存在著矛盾。本文認為,如果從行業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還是應從嚴處罰問題廠商。

        第三,應注重出口與內銷食品質量之間的關系。目前少數企業在對待食品質量時存在“重出口,輕內銷”的心態,即在生產出口食品時采用高質量標準,生產內銷食品進則采用較低的質量標準。當然,這一定程度上與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有關,但整體上看企業的這種行為選擇將對國內的食品安全造成不利的影響。從近年發生的案例來看,事實上國內的食品安全事件也會影響中國食品的國際形象,從而間接影響食品出口。因此,提高內銷食品的質量、實現內銷與出口食品質量標準的并軌應是大勢所趨。

        綜上所述,我國的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頻發,事實上還與多方面的深層次矛盾有關。要從根本上改善我國的食品質量,就應重視并解決這些深層次的矛盾。

        第一板報網是第一課件網旗下專業板報網站,提供各種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板,以及板報素材,板報教程等資源,是大家辦報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xed-int.com
        欧美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