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為您編輯的《麻辣燙的危害》的食品安全知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食品原料不新鮮,或者經過處理,如甲醛處理可以改善水產品、動物血、豆腐等食品的質地。不吃麻辣燙,這種危險就不存在了么?吃涮鍋的時候一樣危險。
2、油脂不新鮮,使用反復加熱后的油,或者檢驗指標不達標的油。吃餐館中的炒菜,油經過反復加熱更加危險。相比之下,麻辣燙不需要油炒,這方面略安全一些。
3、調味品不合格,如使用化學水解醬油、配制醋等。這種問題,各種小餐館和大排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4、燙菜水反復使用,其中可能積累有害物質。這個問題有可能存在,比如亞硝酸鹽和草酸的含量不斷上升。因此涮菜水應當定期更換。
5、如果鹽味過重,味精過多,則不適合需要控制鹽分的高血壓、心臟病、腎病患者。調料的多少可以控制。生產者通常傾向于添加較重的味道,以便吸引消費者,并掩蓋原料不夠優質帶來的鮮味不足問題。但是消費者完全可以自己控制,要求少加一些。
6、如果辣味過重,則不適合呼吸道疾病患者、消化道疾病和各種慢性疾病患者。這方面完全可以由消費者作主,不是麻辣燙的錯。如果吃水煮魚、香辣蟹、紅油火鍋之類,辣味恐怕更嚴重。
7、如果喜歡在溫度很高的時候食用,則對消化道粘膜有傷害。消費者可以自己選擇涼一下再吃。因為麻辣燙的調料本身是涼的,盤子大散熱也快,燙傷粘膜的事情完全可以避免。相比之下過橋米線、水煮肉片之類用油保溫的菜肴更危險。
8、加熱時間不足,可能存在病菌存活的隱患。那么吃涼拌菜呢?關鍵在于,一定要洗干凈,加熱充分。
9、食物容器不夠清潔,未充分消毒;一次性筷子、餐巾紙的衛生不合格。這個問題路邊攤點普遍存在,不獨麻辣燙。此外,大多數食客似乎也沒有洗手之后吃飯的習慣。有關部門應當經常抽查,做好餐飲衛生管理;食客們也應當自己搞好個。
麻辣湯和火鍋都是人們在冬季喜愛的美食,但是它們也都暗藏傷害。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讓其的危害降到最低呢:
1、火鍋鍋要一定要及時清理干凈:普通銅火鍋使用完之后,很容易生長出一層薄薄的綠色銅銹,所以,我們用餐前一定要將其充分的洗凈;
2、火鍋底火一定要旺:因為如果不等燒開、燙熟就開吃的話,食用當中的病菌和寄生蟲卵就沒有被徹底殺死,是非常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的;3、吃火鍋一定不可以太燙:因為人們的口腔、食道和胃黏膜通常只能耐受50℃—60℃的溫度,太燙的食物對于黏膜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吃的太燙會導致急性食道炎和急性胃炎。而吃的過于肥膩,就會導致高血脂癥、胃病、十二指腸潰瘍、膽石癥、口腔潰瘍、牙齦炎和痔瘡等疾病。所以專家建議我們吃火鍋一定要清淡、辣度適中;
4、火鍋涮湯不能喝:火鍋湯千滾百沸、久涮不換。肉類、海鮮當中所含的大量嘌呤物質多溶于火鍋湯中,所以火鍋燙是萬萬喝不得的。高濃度嘌呤經肝臟代謝,會產生大量尿酸,會家中痛風、關節痛等疾病的病情,嚴重的時候或會損傷腎功能;
5、吃火鍋室內要通風:如果通風條件不甚理想的話,極易造成頭暈、精神不振等情況。
最后要提醒的大家的是,一些無良商販所賣的肉類涮材中,都是一些劣質肉經過加工而成的,看上去雖然沒有問題,但其本很是非常危象的食物。
編輯:西西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