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安全 水管理 水安全文化
一、 概述
中華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通常我們在文化中成長,所思所夢都依循文化標準,文化所重視的,我們也重視,文化所憎惡的,我們也憎惡。每個水管理工作者都受文化的影響。文化影響人的需求、欲望、抱負,這些都是水管理工作者所必須面對的。
1.文化
從廣義來說,文化是指人類社會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來說,文化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文化是一種歷史現象,每一個社會階段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并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對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起著巨大影響和作用。
近年來,人們把文化與知識領域結合起來,使實際生活中的文化出現了明顯的組織特色,例如企業文化、鄉村文化、軍營文化、校園文化、水文化、商業文化及社區文化等,這些都不是原有對“文化”的定義所能解釋的。這些“文化”都帶有明顯的行業特色,有其各自的內容和表現形式。這種以組織或行業冠名的“文化”,其載體大都以文化生活為主,如讀書、藝術、表演等,其目的是豐富業余生活,陶冶情操,振奮精神,進而實現組織或行業的目標。
2.安全
狹義的安全是指某一領域或系統的安全,如礦山安全,具有技術安全的含義。廣義的安全概念擴展到生活安全與生存安全,如國家安全、城市安全、水安全,其實質是一樣的。安全是作為客體的有機系統服務于作為主體的系統控制者的相對穩定性,以及主、客體相互作用過程中對環境產生可接受影響的相對程度。
3.水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生命線,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以水資源匱乏、水污染嚴重、水土流失加劇、洪澇災害為特征的水安全問題已成為社會、經濟、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成為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問題,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安全就是一個地區(或國家)可承受涉水災害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并確保社會、經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水安全問題古亦有之。我國大禹治水的傳說,西方圣經中的“諾亞方舟”神話,足以說明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以洪水災害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水安全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在人類文明的早期,水安全表現形式是自然型的,如洪水、干旱、河流改道等。進入現代社會,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對水文循環的大量干預,對水資源的大肆索取,出現了人為的水安全問,如水量短缺、水質污染、水環境破壞。也就是說,人類不當行為的長期積累超過水體承受閾值后,引發水安全問題,進而危及人類對水的需求,引發一系列社會、經濟和生態等不能持續發展的問題。
4.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是安全觀念和安全行為準則的總和。1991年國際原子能機構(1AEA)的國際核安全咨詢組(INSAG)出版了《安全文化》一書,對安全文化下了這樣的定義:“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單位和個人中的種種特性和態度的總和,它建立一種超越一切之上的觀念,即核電廠的安全問題由于它的重要性要得到應有的重視和保證。”安全文化的表現形式有兩個主要方面:一是體制,由單位的政策和管理者的活動所確定;二是各級人員適應上述體制并從中獲益所持的態度。安全文化的成功也取決于這兩方面的因素,即政策、管理方面的和每個人本身的承諾和能力。它對體制中的三個不同層次(決策層、管理層和個體)在安全上所承擔不同的責任和義務進行了明確而具體的劃分(如圖1所示)。
圖1 安全管理層次
5.水安全文化
水安全文化,是指水管理工作者在預防水安全事故,抵御水多、水少、水臟等水災害,促進水與社會、經濟、生態協調發展的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如水安全價值觀、水安全活動、水安全規章制度、水安全技術及設備等。它包含心態安全文化、行為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和物態安全文化四個層次。
水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水安全文化既是管理文化也是生存文化,它反映了水利職工對水安全的共同追求。水安全文化將實現水的社會經濟價值與實現人的生命價值和諧地統一起來,保護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對生命的渴望,實現人的價值,它應該是全體水利職工的共同行為準則。
二、建設水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建設水安全文化的主要目的是透過科學和理智的觀點,將水安全觀念作為人的行為習慣,繼而將水安全意識浸透深入到潛意識中。傳統的單純依靠行政方法的水安全管理已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營造實現水的價值與實現人的價值相統一的水安全文化是建設水安全管理機制的基礎。根據水利行業的特點,可以把水安全文化建設作為水文化建設的突破口。
1.“事務型管理”和“變革型管理”
水安全管理工作中,水管理者面臨兩類不同性質的管理使命:一類是事務型管理,是為了保證水利系統的正常運行和日常經營工作的順利開展而實施的管理活動;另一類是變革型管理,是為了推動水利系統變革、革新或創新而實施的管理活動。水安全文化建設在更大的成分上是變革型管理。
變革型管理過程也包含計劃、組織、領導、控制這幾大環節,但這些職能活動在具體內容和實施形式上與事務型管理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對水安全實施卓有成效的管理,要求管理者能切實將變革型管理和事務型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
2.組織文化對管理的影響
一個組織的文化會對其各項管理職能產生重大影響。簡要歸納見表1。
表1 組織文化對管理工作的影響
管理的基本
職能
組織文化的具體表現
計劃
計劃方案中應包含的風險度有多大
計劃應由個人還是群體來制訂
管理是否應常到現場巡視以了解計劃的前提條件
組織
水利員工應有的自主權有多大
任務應由個人還是集體來完成
部門之間的相互聯系程度如何
領導
采用哪種領導方式更為適宜
對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各自的重視程度
對非正式溝通渠道的態度
是否所有的分歧意見都應該消除
控制
規章制度應在何種程度上得到嚴格執行
是否允許員工控制自己的行為還是施加外力控制
工作績效的評價中應采用何種標準
適當的個人行為將會產生什么影響
水安全文化是一種組織文化,在水安全文化建設過程中,營造共同或共享的水安全價值觀體系,將全體水利人引導到水安全價值觀上來,無疑是水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
三、水安全文化建設的步驟
在水安全文化建設中,要妥善處理好領導倡導與群眾參與的關系。水安全管理的實踐證明,水安全文化的創建關鍵在于水利行業領導的態度和行動。對待已經起步的水安全文化建設,領導要多指導,不能因噎廢食,應充分重視它在管理提升中的作用,發揮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作用。水安全文化建設的步驟可以概括為“溝通、尊重、凝聚、整合”。
跟蹤國際先進的管理經驗,可以導入CI (Corporate Image Identify),即企業形象識別。通過調查研究、制定計劃、定格設計、教育認同、具體實施等步驟,在水管理組織中形成良好的水安全文化氛圍。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幾個問題:重CI設計,輕基礎管理;重視覺識別,輕理念識別;重策劃,輕實施;重專家設計,輕群體參與;重CI策劃,輕水安全文化建設。
四、結語
水安全文化是指人們對待水安全的科學態度。水安全文化不單是指水管理組織水安全管理活動產生的成果,還包括造成那種管理方式的原因和所體現出來的安全行為準則;不單指有序的安全環境,更是指產生這種環境的感情基礎;不單指水利行業領導做出的水安全決策,更是指這種決策折射出的領導者信仰的水安全哲學;不單指水安全事故率及損失率的下降值,更是指對待這種下降的心理態勢……總之,水安全文化是滲透在水安全管理活動中的靈魂所在。
組織氛圍、組織文化的營造、倡導、改革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需要水管理者具備一定的領導素質和制定激勵機制才能實現。遵循科學的工作思路,尊重群眾的創造力,定能營造出“忠誠生命、熱愛水利、把握安全、共創卓越”的組織氛圍。
(作者單位:河海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