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分析是對操作者的作業方法和人機配合進行研究,設計出最經濟、最有效、最安全操作方法的技術。
操作分析常用的手段有操作程序圖、人機程序圖、多動作程序圖等,著重研究操作者在工作場所的工作狀況,分析操作工人和機器在同一時間內的協調動作,尋求進一步發揮人和機器的作用,減少時間的浪費,縮短操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操作分析的方法,沿用提煉法,如刪減、合并、減化、改進、代替、重排等;分析法,即將作業分解為工序和動作,進行工效探索;或者與動作經濟原則相對比的對比法和試驗法。其具體要求為:將操作總次數減至最低;確保安全操作;使作業簡便易行;發揮雙手作用,平衡雙手負荷量;合理利用肌肉群,防止某些肌肉群使用頻率過高而致勞損;選擇適合人使用的控制器和顯示器;采取經濟的切削量;讓設備完成更多的工作;排列最佳操作程序;縮短物料的運輸和移動次數;改進設備、工具、材料的規格和工藝;實現人機同步作業;選擇高效操作方法;消除不合理的閑余時間;減輕勞動強度等。操作分析的結果是使操作結構進一步合理化。
什么是勞動強度?
勞動強度是指勞動力的支出量與勞動時間的比率。它是用來計量單位時間內勞動消耗的一個指標。它表明勞動的繁重與緊張的程度,以及勞動力消耗的密集程度。勞動強度不問,單位時間內勞動消耗也就有所差別。勞動強度高,單位時間內勞動消耗多;反之則少。
研究勞動強度的目的,是為了科學地確定勞動強度的生理極限,并據此正確劃分勞動強度,確定體力勞動負荷量最高限度,制訂合理的勞動定額,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健康,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提高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