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幼兒園老師:孩子是奶奶帶還是媽媽帶,一眼就認出來
前不久看到一個視頻,小孩兒自從去奶奶家待過一段時間,整個人就開始放飛自我,甚至直接躺在臟兮兮的臺階上曬太陽,
一開始看到孩子,媽媽還覺得有點眼熟,再仔細一看是自己家的,媽媽瞬間呆住了
。
想起閨蜜就是幼兒園老師,之前她跟我說:我們都有火眼金睛,孩子是媽媽還是奶奶一手帶大的,一眼就能看出來。
我
當時還
不相信,閨蜜立刻給我上了一課。
“
穿著上,媽媽帶的就是時尚界的弄潮兒,粉粉嫩嫩小公舉;要是奶奶帶的,冬天大花襖子身上穿,一秒鄉下農家風。
”
“
才藝上,媽媽帶的娃,琴棋書畫小主持信手拈來;奶奶帶的呢?別的不說,廣場舞跳的那肯定賊溜。
”
“
飲食上,奶奶帶大的孩子多數比較挑食,吃飯也不專心,要人哄著喂著。媽媽帶的孩子挑食的較少,吃飯也比較規矩自覺。
”
由此可見,父母帶娃和老年人帶娃,區別真的還是蠻大的。
現今社會,很多父母因為工作忙,在孩子讀書之前,往往會選擇把孩子送去鄉下,讓老年人養大,直到上幼兒園才接回來。
那些家長只圖省事,其實忽略了
學齡前
教育
很重要。
隔代教育
會引發
許多弊端,不僅讓孩子很難融入幼兒園,甚至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要不要把孩子送去農村給老年人帶?看完這
5
個
“
影響
”
再說。
一、
溺愛導致行為習慣不好,性格驕縱;
老年人疼孩子,時常對孩子百依百順。
餐桌上永遠只有孩子愛吃的菜,從來不管飲食均衡。所以很多老年人帶的小孩兒愛挑食,營養也不平衡,甚至后期發育也會出現問題。
當孩子犯錯時也不及時指出,或者孩子哭一哭就心軟放過。這直接導致孩子行為習慣不好,后期送入幼兒園也很難融入集體,老師要調整教育也很難。
二、醫療衛生條件不完善,體質差易生病;
農村醫療衛生條件不完善,孩子生病去診所或者村醫院,基本都是一步到位,要么打針要么輸液。而孩子過早又如此頻繁的接觸抗生素等藥物,直接導致自身免疫力低下,體質偏弱,容易生病。
三、沉迷電子產品,沒有自制力和學習探索精神
老年人體力差,沒有多余的精力陪小孩子出去玩兒或者做游戲。
要么只能抱著孩子在家,要么就讓孩子自己看電視或者玩手機,于是孩子過早的接觸甚至沉迷電子產品,很難有自制力,也會缺乏學習和探索精神。
四、靦腆膽小,不善于交際;
跟著爸爸媽媽長大的孩子,父母年輕,精力旺盛且眼界寬廣。所以會經常帶孩子出門玩耍、交朋友、學習和增長見識,這樣也會提升孩子的交際能力和自信心,故而在集體活動中,一眼看過去,爸爸媽媽帶大的孩子會顯得更落落大方。
而在許多老一輩的眼中,孩子文靜乖巧才最討喜,所以多數老年人更傾向于把孩子圈在家里,要求孩子安安靜靜看書做作業。
如此,自然就容易將孩子養的膽小靦腆,面對集體扭捏害羞,甚至會有自卑情緒。
五、性格驕縱,缺乏禮貌和教養
常在地鐵里看到老年人帶著孩子,孩子喜歡大聲吵鬧,到處亂跑,甚至爬上座位或者在地鐵里吃東西,少有老年人上前制止,即便有陌生人說上一兩句,可能還會換來一個白眼加一句:
“
他還是個孩子。
”
。欢贻p的父母帶的孩子,要么安安靜靜的站在父母身邊,要么一板一眼,規規矩矩的坐在座位上。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之前有一對母女,孩子大概
5
、
6
歲。小朋友手上拿著一個啃了一口的蔥油餅,在關門前匆匆上了地鐵。
那時候地鐵人不多,媽媽輕言細語的問孩子:
“
寶寶,現在我們在地鐵上,好孩子應該怎么做呢?
”
脆生生的童音響起:
“
把餅餅收起來,不要蹭臟了叔叔阿姨的衣服,等到下車才能打開吃。
”
說完,那個媽媽笑著親了她的臉頰以示獎勵,而旁邊所有的人,幾乎都給這對母子投去了贊許的目光。
老年人帶孩子,只要孩子身體健康不調皮,便是萬事大吉,甚少有老年人會思考
“
孩子應該如何教養這個高深的問題?
”
。
但是孩子是每個家庭的重要紐帶,關系到整個家庭的和諧和幸福。養育孩子,并不是只需要養其身體,更要教其明事理,懂禮儀。
孩子教養的好,上下三代人都和諧愉快;而孩子教育出現問題,也往往是家庭矛盾的導火索。隔代教育因為思想和經濟等各種原因,往往弊大于利,故而孩子還是跟在父母身邊長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