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陪你一起長大》熱播,這個養娃真相,很多父母都沒明白!
兒童牙刷
DK套裝
晴雨傘
精選繪本
最近劉濤新劇《陪你一起長大》熱映,劇中4組家庭的育兒生活,可謂“人間真實”:教育政策、孩子升學、學區房、離婚、二胎、全職媽媽、職場媽媽、隔代養育……
每個話題都是分分鐘上熱搜的節奏。
尤其是父母們的“雞娃”行為,仿佛讓觀眾看到了自己:
劇中,劉濤飾演的職場媽媽蘇醒,一向是散養式養娃,可后來對口學區政策的改變,讓她慌了神。
由于政策變化,晚遷入戶口的孩子,需搖號入學。
于是她開始慌忙聯系兒子同學的家長,加入小區家長群?蛇@一下子就陷入了焦慮。
別人家的孩子,早早地就報了各種早教班、興趣班。
幼兒園表演,別人家的孩子都是 跳芭蕾、彈鋼琴、法語朗誦、1分鐘還原魔方……可自己的孩子,卻 只會翻跟斗!
這讓蘇醒大受刺激,決定開始“雞娃”。
可事實上,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并不一定贏在起跑線上就能順里到達終點。
相信每個家長也都不愿意在這場比賽中,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第一個百米遙遙領先,卻在后半程不見了蹤影。
那么, 如何“訓練”出一個后勁十足的孩子呢?這取決于我們在這個電子時代如何育兒。
01
朋友的孩子兩歲半,正是求知欲旺盛的時候,看見什么都要鼓搗一陣子,攔也攔不住。
家里的老人照顧起小家伙來很費心,就對我的朋友說,應該讓孩子靜下來多學點兒有用的東西,開發智力,否則就 輸在起跑線上了。
正好一個熟人到她家里時提到電子學習機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智力,學到好多知識,孩子也會變得安靜許多。
這位熟人自己的孩子就是利用學習機,在短時間內認識了好多字,會背誦好多唐詩,強烈推薦我的朋友購買。
這位心急似火的媽媽聽了這話,好像 找到了靈丹妙藥一般,恨不得馬上掏錢買。
恰好我正在旁邊,聽到了這場對話,急得我就差撲過去堵住朋友的耳朵,按住她掏錢的手!
等熟人走后,我就和朋友講了一大堆掏心窩子的話。
一個孩子智力的發展,固然可以從識字和背唐詩等方面看出些端倪。
但即使是 5歲的孩子,識千字、背千首唐詩、會用電腦卻也完全不能證明其智力發展的水平很高。
心理學家格塞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讓雙生子(雙胞胎)中的一個從出生后48周起就每天爬樓梯,連續爬6周;
而讓另一個從出生后53周起作同樣的爬梯訓練。
結果是后者在2周以后爬樓梯的水平就趕上前者。
這個研究證明: 學習的前提是身心發展成熟。
02
問題還有另外一面: 很多家長在讓年幼的孩子認真學習知識的同時,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自由玩耍的機會。
家長覺得一個孩子到處亂爬、亂跑,把家里搞得很亂甚至破壞東西,當然是錯事,沒有任何好處。
其實,這恰是一個誤解。
學習能力的基礎是大腦皮層的發育,而促進大腦皮層的神經產生出的豐富聯結則是日后具有高超學習能力的重要保障。
打個比方說,100米跑得再快,也不能確保在馬拉松比賽中可以跑到終點;但是長期的基礎體能訓練卻可以保障輕松地跑完馬拉松。
對于現代人來說,終生的學習和發展不正是一項馬拉松運動嗎?!
在人的早期發展中, 集中學習具體的知識,就等于在練習百米短跑;而促進全身心的能力發展則是在做基礎的體能訓練。
03
孩子所有的早期玩耍,甚至那些令家長頭痛、難以管理的行為,都是孩子自發的基礎體能和心理訓練,是最基礎、最重要、最全面的學習!
這些學習,可以刺激大腦皮層所有部位的發展,包括視覺中樞、聽覺中樞、感覺中樞、運動中樞、語言中樞等等,而 單獨的知識學習訓練的卻只是大腦的某個局部。
就像看起來功能強大的電子學習機,給孩子的刺激其實也比較單一,主要是訓練視覺和聽覺。
所以,大多數電子產品對大腦潛能的開發也許只有一小半,比起受過全腦訓練的孩子來說,在將近20年的學習生涯中,想持續保持成績優秀的可能性顯然不高。
而 全腦訓練也并不是什么真正意義上的訓練,只是指經過“全天然”、“純自然”的玩耍。
毛毛從小就是我們小區里有名的“臟兮兮冠軍”,在讀書、識字方面默默無聞。
然而上學后,她 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速度卻是最快的一個。
她接觸電腦的時間不長,卻很快成為班級里最受歡迎的“科技骨干”。
重要的是,她 對新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和有著強烈的興趣。
我想,她在學習這項馬拉松的賽事中,應該會跑得更遠,也更輕松、開心。
劉濤新劇《陪你一起長大》,看點十足:4組家庭,4種教育,教出的孩子真不一樣……
本文知識內容刊于《父母必讀》雜志
編輯 《父母必讀》編輯部
組稿排版 宋宇 視覺設計 宮穎
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歡迎點擊下方封面圖一鍵下單。
右邊給我 一朵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