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培養孩子樂觀心態,聰明父母有3招
開朗樂觀的人,不僅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有強力的抗挫能力,他們總是那么勇敢,敢于挑戰,敢于承擔,他們總能看見生活的陽光,并給別人帶來陽光和力量。
對于孩子來說,從小培養孩子樂觀積極的性格就顯得尤為重要。3-6歲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關鍵期,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小性格的培養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以后將成為怎樣的人。
那么父母平時應該怎么做才能幫助孩子養成樂觀的性格呢?
1.學會傾聽孩子的話語
很多時候父母太過于苛責孩子,總是以自己所看到的“事實”,先入為主,比如有些父母就沒有Kelly媽媽那么民主,看到自己臟兮兮的孩子,會皺眉頭,然后聽了孩子的借口會先訓斥。
女孩子要講衛生,要注重個人講究,對自己小孩子要求過高希望他們承受自己所想的那些壓力。
他們始終站在自己的視角去約束孩子,認為孩子過于嬌氣,因為討厭雨天在他們看來這是個不成熟的借口,其實這部分家長需要反省自己。
當孩子與你訴說時,這時Ta最希望的是你能修復Ta心里的損傷,給予孩子力量,耐心地傾聽Ta的想法與解釋,在這過程中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動態與情感表露,引導孩子走向樂觀。
解釋風格是影響孩子樂觀和悲觀性格形成的關鍵因素,而樂觀養成的基礎,就是改進孩子遇到問題時的“解釋風格”。
2.有效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有時候我們覺得越消極面對,生活就越和我們開玩笑,似乎非要和我們撕扯到底,想看看你最終的敗像,向他屈辱的臣服,然后笑道“因為你一直用不友好的態度對待我!”。
Kelly媽用心理暗示來使Kelly轉移注意力,告訴孩子事物都有雙向的一面。
由于孩子太單純,很多時候她只專注與她有關的事,尤其煩擾她的瑣事硬是要咬住不放,好像是要讓自己得到充分的發泄與釋放。
她可能那一段時間都會沉迷于此,而這樣是不利于積極人生態度的培養,有過于狹隘視角的人難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所以作為家長這時候可以起到醍醐灌頂的作用,轉移孩子的關注點,以另一種方式打開原先不美好事物,來循序漸進的開導,剖析事物的另一層面。
3.注重孩子積極向上價值觀的培養
價值觀是我們一切動作的指引,以一種無形的方式時刻干預我們,我們生活中那些不假思索的行動都是源于此。
社會是本大書,社會信息良莠不齊,社會里的主人公們更是形形色色,而這些信息憑孩子的個人能力是無法辨識的。
更可怕的是往往那些不美好的事物,我們的大腦更容易主動接受,所以,在小孩處于懵懂無知狀態時,家長應主動參與來指引,給孩子樹立積極良好的價值觀。
父母可以每天找時間來與孩子進行溝通(可以是在接小朋友放學的路上),讓孩子主動與你分享她一天所經歷的事情,然后就具體事件進行剖析,用假設不同行為結果的表現方式來告誡孩子,讓孩子進行自我篩選與評析。
此外,適當選取一些有益的插圖及兒童讀物給孩子進行知識補充;在周末帶孩子去體驗生活參加公益活動,通過活動讓孩子學會感恩。
感恩生活中所擁有的一切。對于培育孩子的積極情緒與價值觀都有不錯的效果。
扮演好孩子的傾聽者,解惑者,陪伴者,指引者角色,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督促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具備良好自我接納能力,使其成為積極樂觀主義者,未來才能笑對人生的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