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秋天吃什么能補肺?6句俗語里藏著古人的智慧!
今日秒殺
智慧百科
數學游戲
智能暖寶
3.30-4.1
常常聽到一些俗語,比如春捂秋凍,秋天蘿卜賽人參,等等。
這些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古代醫家指出: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這句話說的是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四季養生也應順應自然界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
秋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而人們長期以來總結出來的一些有關秋季養生俗語也正好與這些“天人相一”的理論相一致,讓我們來看看。
1
春捂秋凍,百病難碰
這是自古以來就流傳著的養生保健諺語。秋凍是說隨著秋季的到來,天氣逐漸變涼,但不要氣溫稍有下降就立即增加厚衣,捂得嚴嚴實實的。
要適當地凍一凍,以雖有涼意但不覺寒冷為度,這樣就會逐漸增強御寒能力,提高身體的抵抗力,從而增強體質,減少生病。
人是恒溫動物,體內有一套完善的體溫調節系統,體溫調節中樞——大腦皮層下丘腦通過接受氣溫變化的刺激來增強體溫的調節能力,從而提高對外界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
而長期的恒溫環境會使我們適應溫度變化的能力下降,容易生病,氣溫稍有改變而添衣保暖,就是在制造這種恒溫環境。
另外,對寒冷的適應,醫學上稱為“低溫習服”,也叫“冷習服”,指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使人體對低溫產生適應性。
“冷習服”可以使體內的某些物質如葡萄糖、脂肪、蛋白質代謝得到加強,還可以使血管彈性增強,從而減少疾病。
除了年老體弱以及慢性病和體溫調節功能差的人, 對多數人來說,秋凍之說還是符合健身養生的科學道理的,特別對于孩子的體格鍛煉尤為必要。通過日常生活中對冷環境的逐漸適應性鍛煉,是可以提高他們的調節能力的。
秋凍,就是從秋天開始的耐寒鍛煉。當然,不能把秋凍簡單地理解為“遇冷不穿衣”。
天氣驟然變冷時,給孩子適當增加衣物是必要的,否則不但不能防病,反而會惹病。
2
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這句話的意思是: 每天早起空腹喝淡鹽水,每天晚上睡前喝蜂蜜水。
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醫學理論依據:經過一夜,人們由于呼吸、出汗帶走了許多水分,早上喝淡鹽水可以更好地補充體液,稀釋黏稠的血液,而且有少許消炎、抑菌作用,在干燥的秋季其作用更為明顯。
智能恒溫55℃,加熱底座不挑杯具!
禮盒裝,送禮更有范!
而晚上喝蜂蜜水有助于補充各種微量元素,且蜂蜜有潤燥的作用,所以也很適宜秋季食用。
但是,在生活中,我們不一定要天天早晨去喝鹽水,通過飲食搭配也能起到類似的作用,如平常人家早晨喝米湯、米粥,吃點咸菜,也同樣能達到效果。
蜂蜜水1歲以上的寶寶才可以適量服用,服用后要喝些白水,以防止寶寶出現齲齒。
3
秋不食辛辣
秋與五臟中的肺相對應,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而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 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吃些酸味的果蔬。
“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容易侵犯人體而耗傷人體陰津,如果調養不當,就會出現咽干、鼻燥、皮膚干燥等秋燥癥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
秋天要少吃辛辣的食物,如辣椒、生姜、蔥、蒜類,避免耗液傷陰。要以滋陰潤燥的食物為主,可適當吃些芝麻、糯米、粳米、枇杷、梨、菠蘿、乳品、鴨肉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4
秋瓜壞肚
俗話說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后不宜繼續生吃大量的瓜果,否則容易引發嘔吐、腹瀉、腹痛、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
秋季瓜果類易被滋生的細菌所污染,造成腸胃感染。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秋天陽氣漸收,陰氣慢慢增加,在寒氣漸重的時節, 過多食用涼性的瓜果,如西瓜、香瓜等,容易損傷脾胃的陽氣, 導致嘔吐、腹痛、腹瀉等疾病。
脾胃虛寒的人秋季更要慎吃瓜類。
5
秋食白食,滋陰潤肺
在中醫理論中,肺應于秋,與白色對應,所以秋天吃白色的食物有助于補肺,比如白蘿卜、蓮藕、梨、百合等,正如古語講:“秋食白食,滋陰潤肺”。
白蘿卜性味甘、辛、平、微寒,含有較多的水分,且具有消積化滯、化痰清熱、生津除燥、解毒、調理脾胃的作用,對秋季常見的消化不良、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有較高的食療價值,因此民間有 “秋后蘿卜賽人參”的說法。
冰糖蘿卜就是特別適合秋天的理想潤燥養肺的美味小食。
冰糖、蜂蜜都有潤肺、養肺的功能,和蘿卜搭配在一起,減少了生蘿卜的辛辣之氣,多了冰糖和蜂蜜的甜味,非常適合寶寶食用。
具體做法如下:
白蘿卜一根,冰糖15克,蜂蜜適量。將白蘿卜洗凈,切成約5厘米厚的塊,不用削皮,用水果刀在蘿卜上面挖一個約2厘米的洞,將冰糖放在蘿卜小洞里,上蒸鍋蒸30分鐘至冰糖化,待蘿卜涼至溫熱,澆上適量蜂蜜即可。 (因為里面有蜂蜜,所以寶寶1歲以上才可食用。)
6
立了秋,便把扇子丟
“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這些都是古人通過長期以來的體會總結出的一些秋天的生活規律。
這些規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秋天是陰氣見長、陽氣逐漸收斂的時期,也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要時刻注意固護自身的陽氣。
所以,在天氣漸涼的秋季,雖然有時還會出現氣溫比較高的天氣,但也 盡量不要長時間吹電扇、用空調。
水性屬寒,進入秋季,即使天氣仍然較熱,也不要長時間待在水中,以免受涼。
而且隨著氣候的進一步轉涼,要適時增加衣服,固護陽氣,減少寒涼之氣的侵襲。
這些俗語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經過一代代人驗證了的。有了這些溫馨提醒,相信你們和寶寶都能健康度過秋冬季節!
本文知識內容刊于《父母必讀》雜志
編輯 《父母必讀》編輯部
組稿排版 宋宇 視覺設計 宮穎
................................
全年300元,每天不到1元
你將擁有
200+篇養育話題深度解讀
100本優秀圖畫書先睹為快
孩子特別喜愛的《阿毛手冊》
30次參與話題討論機會
看+聽,多元知識獲取渠道
定制服務,個性化養育支持
專屬直播,與大牌專家面對面
...............................................
即贈價值 198元的teteo嬰兒奶瓶!
右邊給我 一朵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