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醫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所長李群偉教授在其歷時三年完成的一項研究中發現,人類骨關節炎發病可能與糧食中真菌毒素(DON,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有密切關系,DON可能與遺傳、增齡和負荷一起導致骨關節炎的發生。
李群偉作為主要研究人員曾在哈醫大中國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參與了大骨節病的病因、現場防治等研究工作,對骨關節炎的發病學、病因學、診斷學以及預防和控制也有過較深入的探索。他采用流行病學類比的方法,比較骨關節炎與大骨節病的時空、人群分布特點,病理特點,發病機制等異同之處,提出了全新的骨關節炎的病因假設,即骨關節炎與大骨節病一樣是由谷物中的真菌毒素所引起的,在真菌毒素的長期慢性作用下,軟骨受到損害,繼而出現一系列病理性變化的結果。而衰老、機械損傷等則是骨關節炎發生的重要的相關因素。
該研究經過描述性流行病學、分析流行病學、生態學研究和動物模型復制等工作,最終得到了比較明確的結果:主食面食和主食大米兩類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差異顯著,其病情嚴重程度差異更加顯著;而糧食中DON含量與手骨關節炎嚴重程度呈現明顯的正相關;動物實驗證實DON確可導致多臟器損傷,其中以關節軟骨、心臟、肝臟和腎臟損傷較重。
據悉,該研究項目已通過專家組的鑒定,專家們一致認為:本項目通過大量現場及實驗室工作,提出了骨關節炎全新的病因假設,并對該假設進行了現場及實驗室的驗證,初步證實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具有原始創新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