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高原和高山均屬于低氣壓環境。高山與高原是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點,海撥愈高,氧分壓愈低。在低氣壓下工作,還會遇到強烈的紫外線和紅外線,日溫差大,溫濕度低、氣候多變等不利條件。
在高原低氧環境下,人體為保持正;顒雍瓦M行作業,首先發生功能的適應性變化,逐漸過渡到穩定的適應,約需1~3個月。人對缺氧的適應個體差異很大,一般在海拔3000米以內,能較快適應;3000米以上,部分人需較長時間適應。
低氣壓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人體對缺氧的適應性及其影響,特別是呼吸和循環系統受到的影響更為明顯。在高原地區,大氣中氧氣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少,直接影響肺泡氣體交換、血液攜氧和結合氧在體內釋放的速度,使機體供氧不足,產生缺氧。初期,大多數人肺通氣量增加,心率加快,部分人血壓升高;適應后,心臟每分鐘輸出量增加后,每博輸出量也增加。由于肺泡低氧引起肺小動脈和微動脈的收縮,造成肺動脈高壓,使有心室肥大,這是心力衰竭的基礎。血液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有隨海拔升高而增多的趨勢。血液比重和血液粘滯度的增加也是加重右心室負擔因素之一。此外初登高原由于外界低氣壓,而致腹內氣體膨脹,胃腸蠕動受限,消化液,如唾液、胃液和膽汁減少。常見腹脹、腹瀉、上腹疼痛等癥狀。輕度缺氧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反射增強,海拔繼續升高,則會出現抑郁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