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孩子的這個習慣最難養成,又容易被忽視,卻對孩子一生影響至深
每個人在孩提時代,都會形成一種個人的行為和習慣,而這種行為和習慣就會影響孩子的觀念。當形成一種觀念后,孩子會對這種行為和習慣有著潛移默化的遵守和執行。
甚至,孩子會“看不慣”不遵守自己習慣的行為,包括別人的行為和習慣。
一個朋友的老家處在中西部一個極為寧靜和偏僻的小山村。他們有著自己行為和習慣,甚至有些變成風俗。舉個例子來說,在公共場合吃飯時,出聲或者發出吧唧的聲音是很不禮貌的行為,不僅會影響周圍人吃飯的心情,甚至會被當作沒有家教的表現。
但是在他們老家那里,如果去別人家做客,吃飯時發出聲音或者吧唧嘴,代表主人的飯菜很可口,客人很喜歡吃的表現。同時他們吃飯時候也會情不自禁地發出聲音。但是對于我們當時一起去朋友家的幾個同伴來說,那頓飯吃得相當痛苦和不自在,因為他們很不習慣吃飯發出聲音,同時聽見別人吃飯發出聲音也感覺非常別扭。
這個例子,想告訴大家的是,
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是極為重要的。
同時也能夠
讓孩子自己自覺地去遵守這些習慣,甚至這些習慣已經成為孩子的觀念和生活約束的一部分
,對于孩子來說,這不是一種約束,就是一種做事的正確不二的方式。
這個習慣很重要,一個物品有條理的人,會保持自己的居住環境和工作環境干凈整潔
。這有這樣,才能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方便尋找和拿到,辦公桌的干凈整齊的人,更容易受到主管的青睞。同樣,對于能力差不多的應聘者,一個干凈整潔的應聘者更能打動面試官。因而,
具有條理性和井井有條的習慣,也是一個高能的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習慣。
孩子在不到1歲的時候,就會具有很強的觀察能力。如對物品擺放不在正確的位置上,孩子為認為這個物品不應該放在這里。
這時候,父母應該利用孩子的對物品秩序的敏感時期,養成孩子物品擺放整齊,井井有條的好習慣。
讓孩子理解 各種不同的物品有不同位置,如玩完玩具后,已經把玩具進行歸納和收拾好,以便于下次玩的時候能夠方便找到。
有些孩子,
特別是一些性格比較大條的孩子,缺少有條理的習慣。
如拿完任何東西后,沒有歸位的意識和習慣,這樣的行為,可能在很多父母來看不是什么大問題,畢竟孩子還小,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整理房間和進行物品歸位。
但是父母更應該知道的是,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成年后甚至需要別人來幫助自己收拾亂攤子。
這在職場上,是很讓同事討厭的行為。
關鍵是孩子自己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所在,這才是最要命的事情。因而對于孩子來說,做事情都有一種習慣,而養成好習慣,會讓孩子自覺地遵守。
甚至在對于他們來說,這才是事情的正確做法,就像在朋友的家鄉吃飯吧唧嘴的習慣一樣。
那如何養成孩子的做事有條理的習慣呢?
這個習慣其實非常簡單,就是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比如在1歲的開始有物品位置的意識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的物品歸位的習慣。以及培養孩子做事需要流程,需要按照事情的先后順序來完成。
比如剛剛從外面回家想吃飯,應該先換成居家服,再洗手,洗手后擺碗筷,待菜上桌,大家都到齊后才能一起吃飯。
這就是做事的流程,也是日常的規矩。
這里面包含著講究衛生,家庭觀念以及尊重父母等相關的觀念。而這些習慣,會形成觀念,會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而
從保持物品歸位,到做事有條理,以及做事講究流程的概念,將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
而一個具有良好的習慣,做事有條理的人,在哪里都是受別人的歡迎的。畢竟大家都喜歡“有規矩”的人。
J媽學堂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教學課程已經上線啦!關注即可免費獲得!
文章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文內如果有錯別字,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