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孩子哭鬧、打人?父母要培養娃的“加法思維”,增強情緒控制能力
多多和小伙伴們玩的正開心,突然就翻了臉,原來他們一起在玩橡皮泥,他看中的旁邊小朋友手上的藍色橡皮泥,可是對方也非常喜歡,所以不愿意給他。
這一下子惹怒了多多,突然大聲哭鬧起來,媽媽趕緊上去調解,可是并沒有效果,反而多多還開始打起了媽媽,似乎越來越生氣。
最后還是一位小朋友的媽媽拿了許多零食來到大家旁邊,讓他們從里面挑自己喜歡吃的東西,這才讓多多破涕為笑。
他從里面拿到了自己最喜歡的巧克力,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仿佛也忘記了剛才的不快,很快又和大家有說有笑了。
孩子為什么容易爆發情緒?情緒腦在發育。
情緒腦是什么?
情緒腦是一條短路
,只能攜帶少量信息,
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快
,也就是人們的最直接最本能的反應。
我們從外界接收的信息,
一般會兩條路可以傳遞給大腦。
一條是短通路
。呵鹉X→杏仁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情緒腦。
一條是長通路
:丘腦→扣帶回→大腦各區域相應皮質→杏仁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理性腦,和情緒腦相比,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作出反應。
兒童心理學家曾說
。
3歲
左右的孩子正處于情緒腦發展的關鍵期。
這時候的孩子心智還未成熟,所以他們所產生的行為和反應往往是本能的,不會經過太多的思考。
在情緒腦的作用下,孩子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所以會
經常性的哭鬧或者是打人。
因為他們急于發泄自己的情緒,但是又找不到合適的方法,所以才會做出一些讓父母看來非常不聽話的行為。
人們的大腦由上層大腦和下層大腦所組成
,雖然他們有著不同的結構,相互之間是獨立的,但也有一定的聯結性。
下層大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情緒腦
,
又被稱為爬行動物腦
,包括腦干和邊緣區域,即大腦較低部分,從脖子上端到鼻梁處。
上層大腦由大腦皮層及各個部分構成,包括中部前額葉皮層。
在功能上,上層大腦進化程度高,非常復雜,負責思考、想象、計劃、分析等高級思維活動。
孩子出生之后,下層大腦已經發育得非常完善,因為它負責基本的對一些相對原始的功能(
如呼吸、眨眼等
。、與生俱來的反應和沖動(如打斗、躲避等)以及強烈的情感(如憤怒和恐懼等),可以說孩子出生時就已經具備。
但是上層大腦卻不同,因為它的進化程度非常復雜,所以需要日積月累的發育才能夠完善。
一般要等到人20多歲的時候才能真正
擁有成熟的上層大腦
。
這也表示在此之前,人們大部分的思考還是依賴于下層大腦,所以才會經常做出一些沖動性的行為。
上層大腦對人們的言行舉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讓孩子具備更多的優秀能力,其中自然包括情緒控制能力。
但是在孩子的大腦中往往是下層大腦更占優勢,如何鍛煉孩子的情緒腦,往往是困擾很多父母的一大問題。
情緒腦對孩子會造成哪些影響?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
。耗軌蚝芎玫毓芾碜晕仪榫w、擁有正面情緒的人,通常智力水平也較高,在情緒和理智發生沖突時,他們更能用理智控制沖動的情緒。
反之,不能控制自我情緒、負面情緒較多的人,往往會被情緒左右,生活也更容易陷入困境和煩惱中。
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建立上下層大腦的聯結?
1、孩子出現不良情緒時,調動孩子的上層大腦
當孩子已經處在負面情緒中的時候,如果家人還是一味的指責孩子,那么只會讓孩子的下層大腦占據優勢,這時孩子的不良情緒會越來越明顯。
之后不管家人做出什么樣的行為,孩子的下層大腦都會表現的非常敏感。
這時父母要做的是盡量
調動孩子在上層大腦
,這就需要父母首先做到認同孩子的感受,讓孩子的情緒能夠平靜下來,這樣孩子才能夠盡可能的控制自己,逐漸用上層大腦思考問題。
2、利用加法思維以及加強孩子上層大腦訓練
拓展孩子的思維方式
孩子的
思維方式往往比較單一
,比如當他們面臨困難的時候,本來的想法也許就是選擇回避。
因為他們覺得眼前的事情已經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圍,所以他們會感到畏懼,覺得這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時
父母不妨從另一個方面去引導孩子
,在承認困難的前提條件下,鼓勵孩子勇敢的去做。
因為孩子會有成功的可能性,這對他們來說這也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能夠讓他們更有信心去面對以后的困難。
當孩子的思維方式被拓展之后,他們就能夠換一個角度去看問題。
這會讓孩子不再像之前那樣局限于某一個條條框框中,自然讓孩子能夠學會更好的思考問題,對他們的上層大腦起到了一定的鍛煉。
教會孩子用多種思維思考問題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其實人們的思維也是一樣的,也許一種思維方式行不通,但是當我們不斷嘗試多種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的時候,總是能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所以
當孩子處于負面情緒中的時候
,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
引導孩子走出負面情緒。
因為只有當孩子處于一個平靜的狀態中時,他們才能夠更好的去思考問題,更理性的思考問題,而不是陷入自己的不良情緒,從而影響判斷。
培養孩子積極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其實和成人一樣,會有一定的波動起伏,他們有的時候情緒也會陷入悲觀低落中,所以父母一定要學會觀察孩子的情緒。
一旦發現孩子的情緒不對,必須第一時間引導孩子重新回到積極的情緒中。
當然這需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更需要父母首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否則父母的不良情緒會傳染給孩子。
只有父母讓自己保持平靜,才能夠對孩子進行耐心有效的引導,從而使孩子的情緒變得積極,更好的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