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學學霸升初中后成績下滑,初中階段很重要,家長需做好3件事
學習是一生的事情,我們真正開始接受系統的教育是在小學。不少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取得優異的成績,不過當他們進入初中之后,成績就開始下滑,這是什么原因呢?
我國目前采取的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接受教育一直到初中,不過去不是所有的初中學生都能夠進入高中學習,從初中升入高中有中考這一道門檻,只有百分之六十的學生能夠進入普通高中,從而考上大學,剩下的學生可以進入職業高中進行學習,也能夠進入大學,不過道路要曲折一些。因此,初中成績的好壞對于孩子的意義重大。
面對中考接近40%的淘汰率(這部分孩子無法升入高中,需要去職高),以及重點高中的高升學率(有數據顯示,進入985和211學校的學生絕大多數都來自于各地的重點高中),讓大家無法忽視中考的重要性。
不少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擾,為什么自己的孩子在小學期間成績很優異,在進入初中之后,成績就不斷下滑。首先是教育的性質,小學還是一種普及性質的教育,教授孩子的知識是非;A的,而到了初中之后,教育的性質就成了選拔人才的了,會淘汰一部分的孩子,孩子們之間也開始競爭。
其次,教育的程度上有著明顯的不同,初中學習的知識要難于小學學習的知識,在課程上,由原來的三門主課增加到九門課程。而且在初二的時候還有一次計入中考成績的會考。學習的難度要增加很多,小學時期的課程在考察內容比較淺,只要能夠記憶,再加上簡單的思考就能夠學會,初中的課程并非死記硬背就能夠學會,需要思考的部分也在不斷的增加。因此,在小學成績好的孩子,在初中未必會取得好成績。
面對如此重要的初中階段,父母要注意什么事呢?
1、分析總結失分的原因并且找到解決的方式
在進入初中之后,孩子面對考試的次數會增加,而且這些考試對于孩子來說的重要程度都要高于小學時候的考試,在初中想得到滿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考試結束之后,看到自己的試卷,總會發現一些失分的地方。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分析是什么原因導致失分,在找到這些原因之后,與孩子一起討論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處理自己出現的失誤。
2、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我們在看對比過小學生與初中生的作文就能夠發現,小學時代的作文更傾向于敘事,只要把事情寫清楚了就能夠拿高分,不過進入初中之后,作文就不再是流水賬式的敘事了,要接觸更多題材的文章。而想要寫好作文,就需要孩子擁有一定的閱讀量,因此,在小學期間,父母就要培養孩子對于閱讀的興趣。增加閱讀量不僅僅能夠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還能夠提高孩子做閱讀理解的能力,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很重要的。
3、針對孩子的學習情況改變教育方式
初中的學習與小學學習有著很大的區別,在教育方式上也有著很大的區別,父母不能只是使用小學時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初中的孩子,小學的教育方式偏寬松,而面對初中這個競爭比較激烈的時段,繼續放任孩子,沒有約束孩子的話,會使得孩子出現很多青春期問題。
因此在初中,父母應該學會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幫助孩子積極地去解決問題,不要過分地說教。可以適當地借鑒其他父母成功的教育方式,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教育孩子。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想要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父母就不能松懈要陪伴著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