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電信詐騙案的犯罪嫌疑人都是“心理游戲”的高手,他們通過提前策劃,將受害人引入“無喘息之機”的氛圍中,再以“保密”“重要”等心理暗示的手段,使受害者放松警惕,進而實施詐騙。
據辦案人員介紹,很多受害者回顧案情時都表示,聽信騙子的言辭后,思維就處于停滯狀態,事后才覺得自己上當受騙“很不可思議”。
鄭有俊表示,騙子們精心設計的“心理陷阱”,一旦進入就難以識破,因為他們把握住了人們的心理弱點。
比如,包頭市的QQ詐騙案,犯罪嫌疑人利用的就是家長對子女學業的重視來實施詐騙;“詐騙劇本”的犯罪嫌疑人則利用受害人“恐懼涉案、息事寧人”的心理,將其一步一步引入騙局而不能自拔。
除此之外,電信詐騙還呈現產業化特點。
據負責偵破QQ詐騙案的包頭市昆都侖區刑警大隊大隊長雷永軍介紹,犯罪嫌疑人所在的廣西南寧有一條較為完整的QQ詐騙產業鏈,當地有負責提供身份證號碼、銀行卡卡號的販子,也有提供裝有各類盜號軟件電腦的商家,甚至還有負責取款的“公司”。
雷永軍說,犯罪嫌疑人只需湊夠三四個人,用較低的成本即可開設一個用于QQ詐騙的“工作室”,再用購買來的詐騙模板實施電信詐騙。
對于層出不窮、花樣翻新的電信詐騙,王鐵峰提示公眾,在接到短信或電話轉賬要求后,一定要與收款方核實確認后再轉賬;對于自稱是工作人員而以各種理由要求轉賬的,一定要提高警惕并致電有關部門進行核實,以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