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農村食品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受消費水平及消費觀念的影響,農村市場假冒偽劣商品現象較為普遍,多數農民屬于低水平消費群體,購買能力有限,所以他們購物時多圖便宜,而且識假辨假能力差,因而為成本低、價格低的假冒偽劣商品提供了市場。
二是經營主體的素質相對較低,他們大多數是農民,文化程度較低,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識和守法經營觀念。個別經營者往往只求經濟利益,不管商品質量,更不會去考慮人們食用不合格食品所造成的惡果。所以,即使是食品已經超過保質期,或是明明知道是劣質食品,為了不讓自己虧本,甚至是有利可圖,經營者也會想盡一切辦法將商品銷售出去。
三是在農村,小賣部、食品商店等零散食品經銷商大量存在,他們經營規模小,廣泛分布在農村的各個角落。這些狀況滿足了農村的消費需求,但不利于監管。
四是農民消費者自我權益保護意識較差。遇到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他們不能正確運用法律維權,多是自認倒霉。還有的是礙于同鄉的情面,不主張自己的權益,因而使違法經營長期得以生存。
五是維權成本較高。為幾元錢的食品,費錢投訴很不合算。
六是基層執法力量薄弱。以我局半壁山工商所為例,轄http://www.719w.com/區5個鄉鎮,70多個行政村,食品經銷單位近200戶,而執法人員僅有6人,轄區面積大,經營主體多且分散很難及時發現問題,很難監管到位。同時,工商所還承擔著大量的收費任務,在履行食品安全職責時,難免出現監管盲點、盲區。
二、加強我縣農村市場食品安全監管的幾點建議
一是利用村鎮廣播、發放宣傳冊(單)、張貼宣傳畫、“一會兩站”宣傳欄等形式大力宣傳法律法規,不僅使消費者知道該如何維護自身權益,而且要讓經營者了解進行違法經營將受到何種處罰。引導理性消費和健康消費,改變農村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提高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法律意識以及識假辨假的能力。同時還要強化經營者守法經營觀念,使食品安全觀念深入人心。
二是扶持國家商務部倡導的“千鄉萬村工程”進入農村,規范食品市場,形成連鎖經營,這既有利于保證食品的質量和安全,又利于我們工商部門的日常監督管理,提高監管效能。
三是加大對制售假冒偽劣食品行為的打擊力度。對惡意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經營者從嚴從重處罰,起到殺一儆百、以點帶面的輻射作用。
四是深入發展農村維權網絡,發揮農村“一會兩站”作用,使消費者投訴問題得到方便快捷地解決。同時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協助我們開展食品安全的監督,以彌補執法力量的不足。
五是加強對流通領域食品批發環節的經營行為的監管,從源頭上切斷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場,保護好廣大農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