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媽媽,你比同學的媽媽又老又丑!”80后媽媽反應,值得家長學習
麗麗兒子的班級在這個周末進行了家長會活動,結束了之后,麗麗開著車帶兒子回家,兒子晨晨一聲不吭。麗麗很奇怪的問晨晨:“兒子,怎么了?心情不好嗎?”晨晨看了一眼麗麗,回答到:“媽媽,今天開家長會的時候,同學們都在說,小雅的媽媽比你看著年輕多了,
你比同學的媽媽又老又丑,
因為這件事我還和同學吵架了。”晨晨說完,一臉不高興的樣子,嘟起了嘴。
就在這個時候,麗麗開車路過幾個大泥坑,她靈機一動,對兒子說:“兒子,你看到前面幾個大坑了嗎,很多人開車路過這個坑的時候都被甩了一身的泥,你看看我的技術怎么樣?”說完麗麗平平穩穩的開了過去,順利地避開了地上的泥坑。晨晨在一旁歡呼:“媽媽真棒!”
麗麗對兒子說:“寶貝,你看,在泥坑面前,長得好看的小轎車也不一定有用對不對,反而像我們家這種越野車,雖然難看了點,但是很實用。”麗麗說完,晨晨明顯心情變好了,話也多了起來。
教育家默克爾說過:價值觀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孩子的價值觀教育、人格教育和幸福教育,對孩子重要無比,是萬萬不可敷衍的一件事。
不恰當的教育觀念和行為
對于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概念,一定要提早教育,提早糾正。像晨晨這樣以外表取人的小孩子并不是個例,這種情況在那些還不會說話的小孩子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比如他們看到穿著漂亮衣服的阿姨,就會很樂意的被抱,反而看到那些穿得不是很光鮮亮麗的人,就會拒絕被抱,這主要也是因為家長在從小的教育中,有些不恰當的行為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1、溺愛孩子,給孩子買過多漂亮的衣服
愛美之心人間有之,的確,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對美好的東西有著強烈的渴望,喜歡看長得好看的人,喜歡漂亮的衣服,但是這種喜歡千萬不可太過頭,不可以讓孩子養成“拜金”和“虛榮”的心理,應該防止孩子因過度沉迷物質帶來的虛榮,從而影響心理的健康成長。
2、大人之間的攀比心理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隨著年齡的增加,許多大人們開始戴上面具,逐漸失去了那顆童心,也逐漸產生了攀比心理。這種攀比在當年社會上非常常見,于是就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孩子。就像金星的女兒有次在作文中寫道:今天媽媽帶我去了新年舞會,還給我買了雙一萬塊錢的皮鞋。金星看到之后很生氣,趕緊教育孩子不能有虛榮心。
3、父母的觀念錯誤導致孩子的思想錯誤
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聽話,不惜編造一些錯誤的觀念說給孩子聽。相信很多家長對這些話都不會很陌生,比如:“你不好好努力讀書,長大了就只能去做農民工”;“如果你學習不好,考不到好學校,長大了就只能去掃大街”;“你再調皮,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起來”……這些看似平常的話語,早已對孩子造成了深刻的影響,讓孩子首先習慣從外表上面去看人。
年輕的,好看的,孩子就喜歡,年老的,穿衣打扮稍微差一點的,或者容貌不是那么好的,孩子就會將他們自動歸結為“農名工、掃地工”一類。
媽媽必須知道這幾個教育孩子的方法
大人們經常會忽略的事情是,一時口快說出的一些為了讓孩子聽話的話話,也許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影響。所以這就需要媽媽們掌握好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使用正確的途徑去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重要的幾個方法
媽媽們要教會孩子接受現實,人無完人,還要教會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寬容,以及學會保護自己等等。
1、尊重孩子的“叛逆”
在很多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大多數孩子的第一反應不是立即能夠找到自己的錯誤,而是會立馬找個理由為自己辯解。這種行為會使家長感到非常氣憤,認為這是 孩子的“叛逆”行為。殊不知這是孩子對于家長教育的一種反饋,所以要從家長身上找原因。是否因為自己太多嚴厲,讓孩子用撒謊的借口逃避責任。
2、尊重孩子的思想
孩子在發育時期,思想還不夠完整,所以會經常出現“十萬個為什么”的情況。小孩的問題會很多,比如:“為什么同學的媽媽比我的媽媽年輕?”“為什么比人家的車子比我家的大?”“為什么別人家比我家有錢?”這種時候父母一定不要第一時間選擇責怪孩子,要尊重孩子的思想嗎,并引導孩子正確的思想。
3、對孩子進行有目的的家庭教育
針對這個問題,很多媽媽在發現孩子犯錯時,只會用責怪甚至打罵的態度相對待,但是我們需要弄清楚,我們生氣的原因是什么?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什么?是讓孩子懂得自己錯在哪里,并且下一次不要再做錯。而不是讓孩子懼怕這件事。媽媽應該通過實例讓孩子知道不讓他這樣做的道理,并規整孩子以后的行為。
4、學會“手表定理”教育法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給你一塊手表,當別人問你時間時,你能夠快速而且自信地說出時間;然而,當給你兩塊不同的手表時,反而不能很快地說出時間了。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手表現象”,并由此而引伸出了一個結論:
在做事情時,只能有一個指導原則或價值取向。后來,人們把這個結論稱為“手表定理”。在教育孩子時,也應當注意手表定理,要把孩子的思想往正確的道路上引領。
綜上所述,孩子的教育與家長密不可分,只有當家長找到了正確的教育方向,才能讓孩子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對于孩子今后的成長也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