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乳牙患齲齒不用管?這個誤區坑了很多孩子!
玩轉北京
自然科普
外出水壺
護膚指南
3.30-4.1
表哥家的兒子,今年4歲了,長得虎頭虎腦的,著實惹人喜愛。
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有一口黑黑的、殘缺不全的“蟲牙”。
原來,這孩子從小就愛吃糖,又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所以被“慣壞了”。只要想吃,爺爺奶奶就給。
這可倒好,小小年紀就滿口“爛牙”!
但爺爺奶奶不在意,說反正小孩子都是要換牙的,等換萬牙,再好好保護就行!
可事實真是如此么?
實際上,如果孩子的乳牙過早缺失,其余的牙齒就會移位,導致恒牙萌出的空間不足,從而影響新牙的整齊漂亮和健康。
另外,如果孩子的齲齒沒有得到及時防治,牙疼會令孩子感到非常難受,甚至可能發生感染而危及孩子的生命。
那齲齒是如何產生的呢?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呢?一起來看看專家的解讀吧。
01
齲齒是怎么發生的?
齲齒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小寶寶出現的齲齒也叫 喂養齲或奶瓶齲。
從孩子的第一顆牙齒長出來,就有可能發生齲齒。
因此,早期的口腔保健非常重要,家長應該盡早幫助孩子建立起健康的口腔清潔習慣。
那么,孩子的齲齒是怎么發生的?家長很有必要知道,因為只有知道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避免。
細菌感染
當孩子的口腔被細菌感染后,就會發生齲齒。
父母和看護孩子的人會無意中通過唾液將細菌帶給孩子。
例如,與孩子共用勺和杯子,喂奶前、喂飯前習慣性地先嘗嘗食物的溫度等。
牙齒長時間接觸飲料或食物
如果孩子的牙齒長時間接觸除水之外的飲料或食物,也可能造成齲齒。
因為飲料和食物中的糖在口腔內細菌的作用下會轉變成酸性物質,酸性物質會腐蝕牙齒的表面,導致孩子出現齲齒。
讓孩子含著奶瓶或乳頭睡覺
有的爸爸媽媽在哄孩子睡覺時,會讓孩子用奶瓶喝牛奶、果汁、軟飲料、糖水或其他含糖飲料;
喂母乳的媽媽則讓孩子含著乳頭睡覺,長此以往,就容易造成孩子齲齒。
02
齲齒的表現
齲齒最早出現的時候,可能只是在上前牙齦邊緣的下面出現白色的斑點。
如果沒有適當的設備,這些斑點最初連兒科醫生或牙醫都很難發現。
如果不及時治療,斑點顏色會逐漸變黑,然后還會出現齲洞。
齲齒一旦發生,要盡早檢查、盡早治療,以防齲損進一步發展。
03
預防齲齒要趁早
要預防孩子患齲齒,一定要早行動,而且不僅僅是孩子一個人的事。
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步驟,來預防孩子患上齲齒。
● 父母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口腔保健。
● 保護好孩子的牙齒。
保護牙齒,從愛上刷牙開始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12個月以內:用干凈的紗布輕輕擦拭牙齦,以此來保持孩子的口腔清潔。
當孩子的第一顆牙齒長出來后,就要用柔軟的嬰兒牙刷和清水給他刷牙。
12~24個月:每天至少給孩子刷牙兩次。刷牙的最佳時間是早飯后和晚上睡覺前。
● 如果孩子一時半會兒脫離不了奶瓶,可以在奶瓶里裝白開水給他喝。
● 盡量少給孩子吃又甜又黏的食物,比如蛋糕、點心、糖果等。
如果孩子一定要吃,最好讓他在吃飯的時候吃,而且吃完后要及時用清水漱口。
● 不要讓孩子喝太多的果汁,每天喝120~180 毫升就可以,而且喝完后要給他喝幾口白開水清潔口腔。
但6個月以內的小寶寶不建議喝果汁。
● 如果發現寶寶的口腔有任何異常情況,最好在他1歲前帶他去看牙醫。
特別提醒
孩子6個月時,最好帶他去兒童口腔科檢查一下,請醫生給他做個口腔健康評估。
從孩子第6個月開始,應該定期讓他接受口腔檢查和口腔健康行為的指導。
在孩子12~15個月時,要盡可能教會他用杯子喝奶或喝水,這樣可以減少飲品與牙齒的接觸時間,使牙齒保持清潔,避免齲齒。
本文知識內容刊于《父母必讀》雜志
編輯 《父母必讀》編輯部
組稿排版 宋宇 視覺設計 宮穎
................................
今日話題關注
“了不起的體育運動”
我們為什么要讓孩子運動?
運動可以給孩子帶來什么?
和孩子一起,積極運動起來吧!
................................................
新刊上線
右邊給我 一朵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