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如今校園暴力不斷,幼兒園的3種“冷暴力”容易被忽視,家長注意
校園原本應該是很純潔的地方,都是涉世未深的孩子,再調皮能夠壞到哪里去,然而近年來曝光的校園暴力事件,一次次刷新了大眾的認知,情況比我們想象的還要糟糕,這不是同學間的簡單打鬧,完全已經超出游戲的范圍。其實不光是部分中學生被校園暴力,幼兒園的孩子也正在默默承受著一些“冷暴力”。那么,如今校園暴力不斷,幼兒園的3種“冷暴力”容易被忽視,家長注意。
老師成為間接的加害者,幼兒園時期的孩子不免留下心理陰影。洛洛是個很活潑的女孩子,爸爸媽媽認為她已經四歲,到了接受學前教育的年紀,就把她送去了學校。最開始的時候洛洛表現得很高興,不過很快家長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原本喜歡去幼兒園的女兒,逐漸排斥去學校,家長找去學校才發現,自己的女兒被安排坐在垃圾堆角落。
質問老師也只得到一句這樣的答復:因為洛洛上課喜歡說話,為了不影響其他學生,才會想出這個辦法,輕描淡寫的語氣徹底激怒了洛洛父母,也許在老師看來這只是懲罰學生的手段,可她們沒有考慮到這種做法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其實洛洛事件不是個例。下面介紹3種幼兒園常見的冷暴力,家長要注意了。
第一:被其他孩子孤立
性格內向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被群體排斥,他們無法快速融入全新的集體,孩子都不會喜歡這樣的同學,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很會察言觀色,能夠明確感受到老師態度的變化,他們更愿意和老師喜歡的學生玩,自然的疏遠不受老師喜歡的學生。
第二:老師忽視孩子
小孩子都還處在調皮搗蛋的年紀,想要管束那么多的孩子,對于老師來說很不容易,于是就想出殺雞儆猴的招數,把不聽話的孩子安排在角落,讓他一個人“自生自滅”,小孩子的世界還很單純,他可能沒有辦法想到這是老師的錯,只會將責任攬到自己身上,這對他們的性格養成非常不利。
第三:獎勵制度
老師想要激發孩子的好勝心,就會采取獎勵政策,這無疑是讓孩子更加的“功利化”,根據名次的好壞來判斷學生是不是好孩子,這是很片面的評價,但小孩子不會想到那么多,于是在他們的潛意識里,成績差的孩子自然就變成了所謂的壞孩子。老師本來是教書育人的工作,但教會學生知識還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們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學生會模仿老師所做的一切,因為他們還沒有很強的判斷力,孩子被冷暴力,老師也得承擔很大一部分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