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男孩嫌媽媽糊紙盒丟人,不讓她送飯!這位老師的一個舉動……
感恩教育要從感恩父母開始,而實施的途徑就是講好故事,不僅要給孩子講好感恩故故事,父母與孩子之間也要講好故事,讓愛相互發生,讓孩子學會感恩父母。
感恩教育一直是學校重視的教育內容之一,而 孫蒲遠老師正是一位在學校里和孩子們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人。
孫老師從1961年開始從事教育工作,是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因工作成績突出,先后獲得全國少先隊優秀輔導員、北京市先進少年兒童工作者、北京市紫禁杯優秀班主任特等獎等榮譽。
從北京史家教育集團退休后,孫老師還一直被學校邀請給年輕教師分享教育智慧。她是如何看待感恩教育并在學校中踐行的呢?
父母要說出愛的故事,讓孩子學會感恩
我認為讓孩子學會感恩, 首先就是要學會感恩自己的父母,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德。
父母愛孩子,同時孩子也愛父母, 這樣的愛才算得上是完整的愛。只有父母對孩子單方面的愛,是不完整的。
那么,想讓孩子學會感恩父母,可以從 講故事開始。
只有故事才能打動孩子,而且,不是講別人的故事,而是父母把愛的故事講給孩子聽,因為了解父母之愛,體諒父母的不容易是孩子感恩的第一步。
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只感受到了爸爸媽媽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并不認為父母是愛自己的,至少是沒有感受到父母的愛。
我在學校工作的時候,開展過很多次感恩主題的班會。
目的就是希望 給父母和孩子提供一個情感交流的機會,讓父母通過具體的故事,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愛你的,同時也讓孩子了解到爸爸媽媽的不容易。
在這樣的主題班會前,我都會和家長一一溝通,啟發、指導他們講什么樣的故事。
其實事情都很平常,比如就是孩子生病的時候家長如何著急、如何夜里帶孩子去醫院看病的故事,但是這些故事孩子平時是聽不到的。
所以,即使家長在班會上講這樣平常的故事,很多孩子還是能聽哭了。
01
一枚針頭
開感恩主題的班會是我當班主任時的傳統,在我退休之后,我也帶領兩個年輕的老師分別開過這樣的主題班會,其中有一位李娟老師主持的感恩班會還是北京市的公開課。
那次,在她的班會上,有個孩子媽媽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當時孩子生病住院,媽媽一直在醫院寸步不離地陪護,后來孩子打了一針之后終于度過了危險期,媽媽一顆懸著的心才算放了下來,媽媽也一直保留著這個救了孩子一命的針頭,并且帶到了班會上。
這枚小小的針頭包含著一位母親當時的焦急、心碎、擔憂以及后來的如釋重負,這就是愛的象征,所以孩子聽哭了,當時很多來聽課的老師都不禁動容,眼含淚水。
02
一張相片
當時的這次公開課不知道怎么被中央電視臺的一位導演看到了,她提出希望錄制一臺這樣的感恩主題班會的節目。
當時中央電視臺的工作人員跟我溝通的時候,距節目錄制只有9天的準備時間了,很緊張。
我趕緊找到另一位年輕的班主任老師王瑾,和她一起討論、設計整個班會的流程。
當時我還有一個擔心,在電視臺錄節目,現場會有很多攝像機和工作人員,還要被幾十盞聚光燈照著,參加班會的孩子和家長會不會受到影響,不容易真情流露,而影響到班會的效果呢?
所以我和王老師就在故事上下功夫,逐個給家長打電話,啟發他們找更具體、更打動人的細節,甚至還請一些家長到學校來,和他們當面聊。
我記得當時有個男孩的爸爸一直在國外工作,一去就是5年,雖然他無法每天陪著孩子,但是在他的辦公桌上一直擺放著孩子的照片,也整整擺了5年。
這張照片飽含著一位父親對孩子無比的想念和愛,也寄托著他完成不了但向往著與孩子一同成長的心愿。
在錄制現場,這位父親講了這個故事,孩子們聽得很入迷,不僅是這個孩子,很多其他孩子和家長都哭了,他們是真的被故事打動了,完全忘了還有無數的攝像頭和燈光對著他們。
讓孩子認識到父母值得尊敬
讓孩子感恩父母,也要讓孩子認識到父母是值得尊敬的。
那時候我經常給學生們講著名攝影家焦波的故事。
焦波在北京工作,那時候交通不便,但他每個月都要回山東老家去看望父母,每次回家都給父母照相,而且專門為這些照片出了一本書,叫作《俺爹俺娘》,封面上用的就是兩位農民老人樸實的照片。
之所以講這個故事,我就是希望孩子們認識到, 無論自己的爸爸媽媽是什么樣子的,都很值得尊敬。
多年前,我的班上正好有一個學生家里的情況很特殊,他的媽媽沒有工作,平常就靠糊紙盒賣錢,但是糊一個紙盒才掙幾角錢,家里的生活特別困難。
有一天,他上學前沒有吃早點,媽媽就給他買了一個油餅送到學校,結果他看到媽媽后,立刻把她趕走了,嫌媽媽給他丟人。
我知道后,和他談了很久的心,還組織班里的孩子們一起去他家,幫他的媽媽一起糊紙盒,孩子們都干得熱火朝天,還贊美他的媽媽手巧,家里也打掃得很干凈……
這個孩子的心結一下子就解開了,也意識到糊紙盒并沒有什么丟人的,是在靠辛苦的勞動掙錢。
從此以后, 這個孩子就特別關心媽媽,有好吃的讓媽媽先吃,媽媽生病了悉心照顧,對媽媽特別尊敬。
學生的感恩,是老師最大的榮譽
我當了一輩子的老師,我的母親也是老師,我的兒子現在還是老師。
我們家的這種傳承, 以及我樹立以教師為職業的理想,都和我的母親給我講過的一個故事不無關系。
我母親也是小學老師,有一天,她正走在大街上,一個騎著馬的高級軍官突然下馬,走到我母親面前,恭恭敬敬地向我母親行了一個軍禮,說了一聲老師好。
其實,我母親教了那么多的學生,根本不記得他是誰。
這個故事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師是一個多么令人尊敬的職業!
而學生的感恩,也許正是無數教師安守職業、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的最大動力源泉。
在學生們的心里,我是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是一個會講很多很多好聽故事的老師,是一個能用故事把他們說服的人。
所以學生喜歡上我的課,也喜歡我這個老師,他們也在我的故事中受到滋養,懂得了感恩。
我的很多學生都在畢業后的很多年中回學?次遥彝诵莺,他們就來家里看我。
我在教學生涯中,得過太多的榮譽,但我覺得最大的榮譽,最值得驕傲的,仍然是一批批的學生和家長感謝我,記得我,愛著我。
愛國主義教育如何做?
感恩父母是一個人的道德底線,這是孩子愛集體、愛祖國的情感基礎。
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感恩,那怎么會熱愛自己的國家呢?
在學會感恩父母的同時,可以通過讓孩子感受祖國的壯麗山河、風土人情等方式認識祖國,從而熱愛祖國。
當時我在課堂上的做法,是讓每個孩子都找愛國方面的格言或者名句,在班會上念一念,然后說一說自己的感想,說一說自己應該怎么做,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將愛國情感付諸于實際行動。
“感恩,與愛同行”2021北京家庭教育主題培育實踐感恩人物第5期
采寫 高婷
受訪人 孫蒲遠(北京特級教師)
微信編輯 任明霞(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