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防進學校的可行性分析
1.現代消防自身的專業性、科技性和包羅萬象的豐富外延奠定了它成為一門學科的根本基礎,也使得它被編撰為教科書的基本前提。
2.現代消防在社會發展、社會安全方面越來越凸現的重要意義奠定了它被普及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而學校最有條件成為普及和教授消防科技知識最理想的選擇載體。
3.學校分布廣泛、人員集中、教化功能專一,為現代消防科技知識的普及教育提供了無可比擬的人文環境和保障機制,通俗地講,學校為現代消防科技知識的普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
4.學校以教和學為主的人文環境既可以創造消防的專才,也可以成為消防專才為社會造就和輸送更多消防專才的平臺。
5.現實中校園消防安全環境不容樂觀,消防科技宣傳的教育落實迫在眉睫。
二、消防進學校的現狀分析
1.國內現成的模式不多或者說絕無僅有。據筆者的有限掌握和了解,截止到目前,全國似乎還沒有一家學校將消防科技知識納入到九年義務教學的目標范疇,更不用說有相應的專業教材了。同樣的,在全國眾多的中、高等學府中,除了武警廊坊消防指揮學院、南京消防指揮學院、昆明消防指揮學校等幾個屈指可數的消防專業學校之外,幾乎很少能夠找到消防教育的專門學校。
2.直接的經驗還不成熟。消防進學校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管理工程,其管理制度、教育模式、教授目標、教材制定、量化標準、社會實踐等等都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其探索的進程還處在初級的思考討論階段。
3.我國目前的學校消防宣傳教育還存有盲區
(1)、校園由于人員大量集中,用電、用火頻繁,而且多數學校是集教學、住宿、食堂、會議、游藝活動、理化實驗室、電教等多功能公共場所,因此,消防工作不可忽視。
(2)、教師、學生缺乏必要的防火、滅火和火災自救知識,消防安全教育管理與教學管理不相適應,隱患百出、災害腫瘤繁多。
(3)、在為數較多的農村學校,教師、學員和員工取暖、做飯、做實驗隨意亂拉亂接電線,宿舍內使用易燃電熱器具,造成學校用電負荷增大,很容易使電器保險、開關、電線接頭短路。
(4)、住宿學生用蠟燭照明或有臥床吸煙或采取簡易方法使用煤炭、柴火取暖,隨時都可引發火災,真可謂隱患百出。
(5)、一些校園的教師、學生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做實驗、做飯,上課鈴響后繼續上課,無人看管的爐子、酒精燈和蠟燭、碳爐等,極易點燃桌面和周圍可燃物引發火災。
(6)、大部分學校由于建校時間較長,加之費用瓶頸,幾乎沒有配備滅火器材或者是雖然配備了滅火器材但實際使用效果卻大打折扣,例如消火栓沒水、老師和學生不知道如何使用滅火器等等。
4、國外的消防教育學校模式啟示珍貴。與我們相比,西方發達國家,通過多年努力,在這方面已形成了不少成熟的做法。美國制定了一項黨校安全教育課程Rish watch(關注危險),圍繞對少兒生命威脅最大的包括火災和燒傷預防在內的八個方面展開討論。該課程現已融入全美學校教學體系;日本從小學開始設有消防課程,可以說,將消防安全納入小學這一基礎教育階段,無疑是從根本上提高國民消防素質的一條捷徑。一方面,他們接受了消防安全教育,即可以說未來的全體公民接受了教育。另一方面,在有針對性地開展對中小學生的教育和強化學習,還能起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理想效果。
三、關于消防進學校的幾點思考
1、站在尊重人的生命的高度盡快建立健全校園消防教育機制。教育主管部門要將消防安全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教育工作中去,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同其它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基礎學科一樣同部署、同落實、同評比。筆者認為,消防科普是一門生命技能科學,因為生命存在先于發展,所以在現代社會,無論是“以人為本”的科學思想還是“先生活后生產”的觀念,其最真本的實質都是對人的生命的一種虔誠和尊重。顯而易見,人的生命只有存在了才會有生活,只有生活了才會有發展和進步。所以消防教育的地位不應該次于語文、數學等,反而應高居其上。
2、抓好孩子的消防安全教育,影響深遠。孩子是未來,是明天,其可塑、可造性強,“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已經是理論界不爭的理想效果。我們不妨借鑒素質教育的策劃理論之一“0歲方案”——一個人的成才從生命的點滴開始到生命的最后:受孕最佳時段的選擇、胎教的開展、幼兒教育的設計,直至上小學、中學、大學等等生命年齡的不同階段,都有一套嚴密的素質教育和成才設計規劃。與“0歲方案”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一句俗語是:“孩子的心是塊空地,種什么長什么”,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教育從娃娃抓起”、“教育從幼兒開始”等等的含義。現在的社會教育中屢見不鮮的有“少兒劍橋英語”、“少兒神童速算”等等的“少兒”教育的系列內容,無一不說明少兒教育的重要性和奠定性。所以,筆者認為抓好兒童的消防科技知識教育是消防進學校后的首要思考命題之一。當然,消防啟蒙教育要逐步形成系統,需要大力開拓,并引起全社會的重視。令人欣慰的是目前的少兒教育中已經列入了“科學”這一課程,對孩子技能的教育已經使我們看到了科普進入少兒教育領域的可能和希望之所在。
3、教育部門、學校、消防三方要建立長效的消防宣傳教育合作機制,以制度的形式確立宣傳教育工作上的協作關系。如前所述,只要制度上有了保障,落實上有了措施,那么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所有的道路都會距離目標越來越近。公安、教育、學校、勞動等有關部門要切實依法履行自身職責,在自己的范圍內積極采取措施,推動消防教育進學校,進入各類勞動技能培訓班,在諸如教育教材、培訓內容、課程設置等方面要多聽取消防部門的意見,切實改變目前消防教育和培訓中公安消防部門唱“獨角戲”的現狀,努力開創全社會重視消防教育、關注消防教育的良好局面。
4、群策群力,唱好消防宣傳教育大戲。
(1)、形式上要靈活,內容上要豐富。如“課前一分鐘消防”、“幾句話消防”宣傳教育,在每年的“中小學校安全日”、“119” 消防日、學生署寒假期等,定期不定期參觀消防站開放活動,組織消防知識競賽、文藝聯歡等寓教于樂的活動,在中小學校積極開展一些“防火安全小衛士”、“防火安全小功臣”、“消防安全學校”的評比活動,這些對于在少年兒童中普及消防知識,促進對學校、家庭和全社會的消防宣傳教育工作,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并通過學校學生進而輻射全社會共同搞好消防安全工作;
(2)、消防宣傳手段要不斷推陳出新。通過廣播、板報、文藝演出、錄像等多種形式進行消防教育和宣傳活動,開展滅火演練、模擬報警等活動,幫助廣大師生掌握較豐富的消防知識基本技能,這種宣傳和模擬演練應長期堅持下去;
(3)、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全社會要共同做好消防宣傳教育工作。消防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部門密切配合,才能取得預期效果。近年來,無論是城市消防還是農村消防,不管是公安消防還是企業專職消防或者是群眾義務消防,公共消防設施、消防裝備方面的投入力度在明顯加大,但與之配套的社會群體的消防安全素質如果不同步加強,結果只能事倍功半。所以,利用學校這個特殊的有效載體,有計劃地進行民眾消防素質教育,消防法律教育和消防科普知識的教育培訓,達到“ 以一帶十”、“以十傳百”的教育效果,最終取得每一個社會成員自我宣傳、自我發動、自我教育、自覺提高消防安全意識的教育目標。
學校是一個特殊的公眾場所,中小學生是一個大的群體,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消防知識和消防意識將關系到消防事業的長遠建設和消防工作的社會化進程。在幼兒園和中小學對兒童、青少年進行消防安全教育,他們長大以后,就會在一生中對“火”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對消防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對預防火災、以及日常一旦發生火災,也會想方設法自救和營救他人,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或者成年以后,會很有意識的把學到的消防知識和切身體驗灌輸到家庭,傳播到社會,產生連鎖效應,其意義和影響是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