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個孩子有沒有出息,比拼的不是智商,不是情商,而是“逆商”!
成長課
名家指導
錯題歸納
兒童科普
養育只有一次,無法重來。
對于父母而言,對孩子的擔憂是無休止的,害怕他們遭受來自外界的傷害,擔心孩子突然的情緒崩潰,希望孩子走一條平坦寬闊的未來道路,一生平安喜樂。
畢竟,每天都有太多令人揪心的真實案例發生,有些事情一旦發生便再沒有回頭的余地。
近幾年,青少年輕生事件越來越多,并且呈現低齡化趨勢。
和父母的一次爭執、老師的一頓訓斥、一次不理想的成績,甚至犯錯后怕被責罵……這些在我們看來稀松平常的小事,都能成為他們輕生的原因。
類似的不幸事件我們聽過也看過太多,每每這個時候,網上總會有一些評論,說現在的孩子心理太脆弱。
可是,發生這種悲劇,真的只是因為孩子心理脆弱嗎?其實,家長也難辭其咎。
在一部分大人的眼里,學習成績好代表了一切,我們拼命的催促孩子向前奔跑, 告訴他們怎么做才能“贏”,卻忘了教他們如何面對挫折與失敗。
知乎的高贊帖子中有這么一段話:
“成大事者,逆商比智商、情商更重要,你的逆境生存能力在哪一層,你過的便是哪一層的生活。”
“每個人在逆境中的生存能力是不同的, 同樣的逆境,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順從了,有的人反敗為勝了。”
所以, 什么才是好的養育方式?
作為2個孩子的媽媽,一直以來我都被這個問題困擾著。陪伴他們成長的日子里,總有一些瞬間,讓我覺得自己很失。
前幾天帶小寶出去玩,碰到一個經常一起玩耍的小姐姐(比小寶大1歲多),小寶提出要跟小姐姐比賽跑步,那就跑唄,結果小姐姐跑的比他快,小家伙跑到一半不跑了,抱著我就哭,邊哭邊說: 她跑的快,我追不上,我不跑了。
再說大寶,小時候沒覺得多愛哭,現在是動不動就哭:新買的玩具找不到了、玩游戲輸了、摔跤被小朋友笑話了……
就是這些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小事”,引發了我的深思: 在陪伴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忽略了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挫折教育。
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家長忽視對孩子的挫折教育,是造成孩子心理脆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說到挫折教育,發現太多家長對它有誤解。以為刻意給孩子制造挫折,就可以讓他們多一些挫敗感,就能鍛煉他們成為抗挫力強的人。
事實上,無數人童年時的噩夢就是聽到父母說“你看人家×××” (這個真的很傷人),結果有了孩子之后,又不知不覺將這個魔咒傳給自己的孩子。
這是挫折教育嗎?并不是,這只有挫折,而沒有教育。它給予孩子的只有打擊和創傷。
1
好的挫折教育,是讓孩子心有所依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挫折教育”可不是要你制造挫折!》。
文末的幾條留言深深的戳痛了我,曾經我們還是孩子時應該也親身體會過……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原來, “人為制造”的“挫折教育”給這幾個孩子帶來了這么多負面影響。
那么,真正的挫折教育應該是什么樣呢?
-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給孩子制造挫折,而是家長能夠陪著孩子面對挫折、壓力,讓孩子有直面它們的勇氣和信心。
-
真正的挫折教育,需要讓孩子被“看見”、被“關注”,讓他明白自己不是一座孤島,他的背后有父母支持他、愛他,接納他不完美、不優秀的一面。
- 真正的挫折教育,還要讓孩子懂得,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積極去應對。即使失敗了,也沒關系。我們可以把失敗、挫折化身為經驗值,下一次做得更好。
真正的挫折教育,其實就是愛與陪伴。一個人只有得到過愛的滋養,能感知溫暖和幸福,他的內心才能夠經得起嚴寒和傷害。他才會知道怎樣更好的面對挫折。才能擁有一顆有彈性的心,而不是脆弱的玻璃心。
好的挫折教育,是讓孩子心有所依。父母要為孩子營造一個溫暖的家庭氛圍,這樣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當孩子在遇到困難、遭遇失敗或挫折時,請站在孩子身邊,無條件地給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
這些話不要對孩子說
不要說:“沒關系的,這有什么呀!”
這是很多父母面對孩子受挫時會脫口而出的一句話,特別是孩子還在低年級時,鞋子穿不好,紅領巾系不好。于是我們本意是希望孩子好受一點,說出了這句話。
受挫的感受是非常主觀的,我們不能用自己對于這件事的認知去判斷對方受挫的感受?此瓢参康脑,其實就是在不認可不認同孩子的受挫經歷。
這樣的回復常常會讓孩子更加沮喪無助,“自己最親密的人原來覺得這件事這么簡單,我卻做不好”,孩子的自信就會被慢慢消磨,從而他就真的放棄努力和嘗試,覺得自己肯定處理不好。
不要說:“別哭,媽媽來幫你”
很多父母會把“孩子開心,孩子不哭”作為養育的終極目標。在這樣的一個迷思下,很多父母見不得孩子任何的負面情緒,總是用應激反應來制止孩子的負面情緒,給予過多不必要的幫助,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這樣的孩子不僅容易出現自我中心嚴重,也不利于擁有良好的抗挫能力。這類家長完全包辦代替,替孩子制造了一個“真空免疫環境”,孩子小時候完全沒有經歷過挫折,長大后一點點困難就會一蹶不振。
父母應該這樣做
01 幫助孩子認識情緒,平常心對待挫折
失敗乃是平常事。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讓孩子認識到這個情緒是非常正常的,即認識情緒。
比如,孩子因為系紅領巾系不好而沮喪,家長如果這時說,“沒事沒事,系不好就不要系了”,那這就是直接錯過了第一步“認識情緒”。
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當自己經歷激烈的情緒沖擊時,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怎么了,有了這份“覺察”,我們才能管理情緒。
家長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一些名人成功前的挫折經歷故事,或自己小時候歷經挫折的故事,讓孩子懂得生活中隨時都可能遇到挫折,挫折是生活中的“?”, 沒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勇于面對就能取得成功。
02 幫助孩子消化情緒
等到孩子平靜后,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去明白到底是什么讓他出現了如此的情緒。
千萬不要害怕孩子再次沮喪,相反,這就是孩子在“自我消化情緒”的過程,我們成人受挫有時都需要消化幾天,孩子情緒沮喪甚至哭泣再正常不過了。
但只要我們愿意堅持這樣做,帶著愛去陪伴孩子經歷消化這些情緒,慢慢的,孩子自己對于這些負面情緒的消化能力就會越來越強,這本身就是抗挫能力培養的基礎。成功不是終點,失敗也不是毀滅,最關鍵的是我們繼續的勇氣。
03 告訴孩子正確的情緒發泄方法
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小孩子心情不好時大人不以為意。其實只是錯誤的觀念,孩子會因為作業、友情和父母的原因影響到心情,那么當小孩發脾氣時父母該怎么處理?
家長不要隨意打罵孩子,也不要壓制孩子的脾氣。父母應該找孩子來聊,傾聽孩子的情緒,看下孩子是什么原因,幫孩子疏通思想,但是注意要用正確的方法。還可以用做運動、聽歌、看動畫片、玩游戲等方法來幫助孩子發泄情緒。
04 自我鼓勵
每個人都會有做錯或者做不好的時候。這時父母應該教導孩子,沒有人每次都能拿第一的,我們只希望你下次比這一次進步就好。這樣的父母會讓孩子從心里感到愛,從而學習會更加努力。
05 補償方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能和別人的孩子作比較。告訴孩子:你自己有自己的優點,有些地方你還是很棒的,不足的地方,我們可以慢慢學習,一定會更好的。
人的堅強和內心的力量,都來源于愛和安全感。父母要在平時就要為孩子營造一個安全有愛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感受到愛,充滿力量的去面對世界。
2
對孩子的挫折教育越早越好
有些危險來自于周圍環境,有些危險則可能深藏于孩子心中。一個有著強大逆商的孩子,就是給自己鑄造了一個堅實可靠的自我防護盾,能更加勇敢地跨過挫折,也能避免難以解脫的自我拉扯。
《你好,失!》選取了“失敗”這個很特別的點,而不是當下人人追求的成功, 因為從失敗里吸取教訓比從成功中借鑒經驗來得更直接。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
事實上,這也不只是一套關于失敗的書,它的內容涉及逆商教育、性格培養、習慣養成和安全意識等多方面。
這套書將璀璨星河中的大人物背后經歷的失敗小故事,和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小煩惱,用積極、正面的話語連接起來,教會他們如何面對失敗、嘲笑、拒絕、欺負、犯錯、批評、朋友、死亡……引導孩子用多維視角重新認識自己、完善自己,給他們注入源源不斷的勇氣和力量,從而成長為更好更優秀的自己。
《你好,失!》共有3冊:《成長進取篇》《勤奮求知篇》《探索夢想篇》。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
《你好,失!》適合4~6歲親子共讀,7~10歲自主閱讀。每天10分鐘,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抗挫力,讓孩子不知不覺就擁有了高逆商、好性格、好習慣。
故事的主題關于生命、成長、熱愛、夢想、信念、堅持、責任、友誼……這些話題能夠引發小朋友積極思考,正視失敗和挫折,進而提高逆商,還可以引導孩子養成好性格、好行為、好習慣。
書中的文字淺顯易懂,富有童趣,搭配夸張、幽默、有趣、好玩的插畫,講述出一個個大人物的失敗小故事:詩人屈原、李白,三國梟雄曹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牛頓,發明家愛迪生,鋼琴家貝多芬,童話作家安徒生……
每個故事結束后都會有簡單的總結(故事啟發),讓孩子們明白如果遇到類似的事情,怎么做才更合適。
名人故事背書,滿滿正能量
01.《成長進取篇》
大多數人對名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聰明絕頂,智商逆天,但事實并非如此。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小時候曾被人叫“笨瓜”,他很晚才學會說話,家人都說他發育遲緩,家里的女仆甚至給他起了個綽號“笨瓜” 。
上課時,他總是提出一些五花八門、稀奇古怪的問題,還經常頂撞老師,于是很多老師都不喜歡他,有的老師甚至還想讓他退學。
他的爸爸問老師兒子以后能從事什么職業,老師竟然說:“他什么都做不成。”看來老師對他的偏見還真不小呢。
可惜老師不能預知未來,看不到這個男孩以后要撼動世界呢!
故事啟發:有時候,我們不要被別人的評價干擾,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拿出成績來,讓曾經輕視自己的人看看!
圖書實拍展示
晚清名臣曾國藩小時候連小偷都嫌棄他笨,有一次個小偷溜進了他的書房打算偷東西,聽到他走近后,慌忙躲進了床底下。
曾國藩走進書房后,一直回味著當天學的一篇文章,讀了幾百遍還是背不下來,就始終不肯上床睡覺。
小偷一直沒有機會逃跑,在床底下等了很久,終于不耐煩了,就憤怒地爬了出來,把那篇文章流利地背誦了一遍,然后揚長而去。
故事啟發:原來名人小時候未必就天賦異稟,后天的努力非常重要。
圖書實拍展示
02.《勤奮求知篇》
牛頓曾經是個“失敗的莊稼漢”。他去喂雞,卻只顧研究雞圈,結果雞全跑出去把菜苗吃光了。還好他很擅長研究,后來成了偉大的科學家。 小朋友會知道:一件事做不好也不用沮喪,一定有自己更擅長的事情。
達爾文提出“進化論”后,被人抨擊、辱罵,還被畫成猴子登到報紙上。一開始他也很苦惱,還好后來想明白了, 不去在意別人的評價。這樣還能利用苦惱的時間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何樂不為呢?
圖書實拍展示
肯德基老爺爺——山德士上校被拒絕1009次都沒有放棄,相信這個故事也能夠 幫助遇到問題的小朋友建立自信,消除挫敗感,激發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范旭東不怕吃苦,遇到問題堅持不放棄,才讓中國人告別了黑乎乎的大顆粒海鹽,吃上了晶瑩細膩的白色精鹽。
看了這個故事,小朋友就能知道辦法總比困難多,自己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不會輕易妥協了。
圖書實拍展示
03.《探索夢想篇》
麥哲倫在進行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時,遇到了很多困難,但為了夢想,他都一一攻克了下來。 相信小朋友也會被他這種執著追求夢想的精神所感動。
另一個追夢的探險家斯科特卻因為天氣原因和準備不充分,再也沒能走出那片冰天雪地。這個故事也提醒小朋友們做事情之前一定要做好規劃。
圖書實拍展示
愛國詩人屈原被奸臣陷害,兩次被流放到偏遠的地方。當屈原得知楚國都城被攻陷時,憤怒絕望地跳入汨羅江,以身殉國。這個故事讓小朋友在 了解屈原愛國的同時,也會記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凡事要多動腦筋;
戲劇大師莎士比亞曾被嘲笑是“混進白鴿里的烏鴉”,但他并不在意,反而更加努力地創作,最終寫出了《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多部經典作品。這也告訴 小朋友不要在意他人的嘲笑,要勇敢堅持自己喜歡的事情。
圖書實拍展示
幽默Q萌漫畫 讓小朋友愛不釋手
全套書涵蓋12幅趣味十足的創意大場景插畫,120個有趣、好玩的人物故事插畫,近200個可愛的人物、物品小插畫。每頁底部的小插畫元素也很有趣,小朋友捧起書都不愿放下。
益智小游戲 提升孩子專注力
這套書里自始至終有一個關鍵人物——秀逗小博士,他會帶著小朋友來一場失敗旅行,去結識114位大人物。
但他太調皮了,有時候會躲起來,和小朋友玩躲貓貓游戲。小朋友得仔細觀察,才能找到他。 尋找秀逗小博士的過程可以很好地鍛煉小朋友的專注力,千萬不要放過這個專注力提升的好游戲哦!
趣味小游戲——尋找秀逗小博士
趣味貼紙 寓教于樂
出版方很貼心地為小朋友準備了精美的贈品—— 彩色折頁和3張精美貼紙,有近100個可以撕下來的小貼畫呢。
每讀完一冊,小朋友就可以根據彩色折頁上的文字提示,從貼紙中找到相應的人物貼畫,貼在折頁上對應的剪影位置。
如果貼對了,爸爸媽媽就和孩子擊個掌吧!或者獎勵孩子一個黃色的小鴨子吧,想貼哪兒就貼哪兒!
可撕小貼畫
每一冊都有貼紙可以玩,相信小朋友一定會玩得不亦樂乎!最關鍵的是,小朋友在玩中能長見識,認識114位大人物,還能收獲滿滿的正能量和動力。
綠色印刷產品保證 呵護孩子的健康
硬殼精裝,附加高品質函套,設計精美,送人自用都可以。內文采用157g無光銅版紙,環保大豆油墨四色印刷,呵護小朋友視力和身體健康。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
什么時候會發生什么事,我們誰也不知道,這就是人生。所以呢,我們應該在活著的每一天都開開心心的,還有什么比快樂、有意義地活著更重要的事呢?
人生的目標在于尋找到自己獨特的價值,在漫漫人生路中,愛自己才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希望小朋友們都能從這些大人物的失敗里汲取能量和動力,為自己打造一顆彈性十足的心,熱情滿滿地過好每一天!秀逗小博士在書里等著與小朋友來一次奇妙的“失敗”旅行呢。
教會孩子如何愛自己,才能讓孩子學會愛他人;
教會孩子如何在逆境中成長,才能更有韌性地一往無前;
教會孩子世界上還有很多人經歷著和他一樣的生活,他/她便能在未來的長長旅途中充滿自信的力量。
愿所有孩子都能平安喜樂地成長!
歡迎留言,我們一起討論關于孩子的養育問題~
-END-
《你好,失!》
寫給孩子的逆商培養繪本
精裝彩插版(全3冊)
(4.5折,附贈貼紙)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