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六個孩子五個博士一個碩士,爸爸的育兒經:聰明父母狠抓小學階段
在我們國家,讀書是一件非常“特殊”的事情,盡管很多人都在說,讀書好不代表未來就有出息,它與孩子的人生成就并不是決定性關系。
然而,不管是富豪家庭還是貧苦大眾,人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讀書上有所作為,學歷越高越好。其實這一現象很好理解,畢竟從現實狀況來看,讀書是目前唯一一條面向各個階級、全體國民的上升之路。
在某種意義上,它確實做到了公平、公正,人人皆可。
那么問題來了,怎么才能確保孩子成績優秀呢?有沒有什么獨門絕技?
一門5個博士生,鄉村醫生成為“教育大師”
這個男人叫蔡笑晚,1941年出生于浙江瑞安一戶殷實的書香門第,可以說是名門之后。
然而,因為特殊的時代原因,蔡笑晚不得不輟學從醫(事后一段時間自學考入杭州大學)。種種因素干擾下,他并沒有順利完成大學學業,一直以鄉村醫生自居。對于愛學習的蔡笑晚而言,這樣的生活顯然不是他想要的,但他也無力反抗,只能將希望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
從1967年到1977年的10年間,蔡笑晚夫婦共育有5子1女,在他特殊的教育策略下,一共出了5個博士生,1個碩士生。
對于正常家庭而言,碩士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學歷了,博士基本不敢想,能讀到那一等級的孩子,用老話來講,那都屬于“人中龍鳳”,少之又少。放到古代,那也是一等一的才子,沒點天賦根本辦不到。
一般家庭能出一個,就已經算是非常厲害的了,而蔡笑晚家居然一口子出了5個?難怪消息一出,舉國沸騰,很多人甚至一度懷疑造假,畢竟這個比例未免也太高了!
造假是肯定不可能造假的,畢竟沒背景、不在一個學校讀博、還牽扯到國際超級高校,造假的代價太高。那么到底是什么讓蔡笑晚的孩子如此出眾呢?難不成他真有什么獨家教育秘笈?
對此,蔡笑晚在一次訪談節目中透露過“真相”,他表示一切的關鍵在于“小學教育”。
天賦固然重要,但天才的數目決定了它無法成為決定性因素
“我家小孩沒有讀書的天賦……”很多家長都喜歡用這一點作為自家孩子成績不好的借口,她們覺得自己的理由很充分。
同樣是背書,別人家的孩子背半小時就背上了,而自己孩子花雙倍,甚至四五倍的時間,依舊無法成功,這不是天賦不行是什么?明明已經很勤奮了。
乍一看,好像確實是天賦問題,畢竟差異如此之大,但如果我們將時間軸拉長,以一個較長時間段為觀察樣本,不難發現,其實一切從起始階段就已經注定。
用蔡笑晚的話來說,“天才確實存在,但他們的數目很少,不具備可對比性,跟我們競爭的,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因此,我們不能將天賦視為失敗的精神寄托,想辦法改變才是父母應該做的。
為何重點強調小學教育?
很多人無法理解,為何蔡笑晚不提初中教育或者高中教育,而是將小學教育拿出來重點強調?
理由其實很簡單:
1、小學生的可塑性較強
盡管現在的孩子普遍從幼兒園階段就開始文化學習,但從生理發育以及認知完善角度來看,小學才是孩子真正打基礎的階段。
此時他們無論是思維模式還是心理發育程度,都處于特殊時期,可塑性強、而且離叛逆期較遠,不論家長說什么,孩子都會向哪一方向轉變,反抗固然存在,但與叛逆期孩子相比,教育難度無疑要低幾十倍。
好教育的時候不教育,未來再后悔可就晚了!
2、小學是打基礎階段
個人認為,學習這件事情,智商與天賦固然重要,但學習習慣才是真正拉開差距的因素。
我見過很多“優等生”,他們在生活中平平無奇,完全沒有“天才”的特征,但有一點是一樣的:他們都有一種或者數種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自律性強、做事專心、能耐得住寂寞等等,而這些都是“差生”的缺陷所在。
小學正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而一個好的學習習慣,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天賦上的不足,畢竟國內的應試教育模式,對于靈感的要求并不高,它不需要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屢屢產生“神奇的點子”。
與之相反,題海與不斷重復才是日常所需,說句不好聽的,只要智商正常、肯努力,這樣的孩子成績基本不會差。
笑話“題海戰術”的往往是兩種人,要么是真正的天才,能舉一反三,過目不忘,他們有資格那么說,要么是“學習失敗者”,自己不想做,也不愿意看到別人進步,純粹是敗犬哀嚎。
在孩子小學?過程中,家長要做什么?
學習固然是個人的事情,不過家長的任務也不輕松,細節決定成敗。
1、創造好的學習環境
蔡笑晚為了孩子的學習,前前后后搬了很多次家,正應了“孟母三遷”的典故。大家如果有心,不難發現,優等生多半出自知識分子家庭,父母有學問、有財力,能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教育環境。
妄想“出淤泥而不染”的,最后基本都失敗了,畢竟成年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憑什么指望孩子能辦成?
2、
監督是必須的
孩子的天性是玩,尤其是在小學這個階段,他們的認知發育尚不完善,不可能做到完美自律。此時就需要家長在一旁監督,給與一定的壓力,不要覺得這是不信任孩子,對于他們那個年齡而言,信任的精神需求很少,家長基本可以忽略。
作為補償,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安撫他們,比如買好吃的,或者完成任務之后可以玩一小時之類的。
總而言之,要想孩子出人頭地,家長一定要抓住小學階段,起始階段也許辛苦一些,不過未來必然會享福!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的作者,
于敏老師,豐富的多年小學一線教師經驗。多年的工作中,面對大量的孩子和家長,于老師知道孩子成長背后的規律,并且從父母可以理解的角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父母聽。
讓家長能夠精準抓住小學階段的重點,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
這本書把孩子成長的各種問題歸納為十個大方向。從假期到學期,從生活習慣到學習規劃,全方面的告訴家長,孩子小學階段到底應該怎么度過。
書中有豐富的
案例解析,
讓家長從似曾相識的例子中,了解自己的孩子,清楚自己應該怎么做,從此不再困惑。
此書原價35元,
開學活動價格只要29.8元,點擊上方鏈接即可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