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天鵝,八個冬天!度伺c生物圈》雜志的特約攝影師周海翔先生自96年開始關注山東榮成越冬天鵝的生活。此次來京后受動物園朋友之約,為大家奉獻他幾年來的力作。
除了家鵝外,我最早對天鵝的認識是芭蕾舞《天鵝湖》里那群潔白的生命。一直以來天鵝都是絕美的生靈,是美好與純潔的化身。第一次見到天鵝卻是在保護區里那只落單的亞成體。羽翼上還夾雜著灰色,而后感受過十一只白天鵝從頭頂飛過的欣喜。
然而,在聽周老師講座的同時,我的思緒變的復雜沉重。那一幅幅唯美的圖片背后就是一部反映白天鵝生活的辛酸的血淚史。
一、穿梭于天堂的使者
膠東半島以前是最大的天鵝越冬地。當地人所稱的天鵝湖是一瀉湖,以前占地600公頃的水面,周老師96年在那里最多時看到有4500左右只天鵝。(當地統計以前能有12000多千只天鵝。)
天鵝主要分為大天鵝,小天鵝,疣鼻天鵝三類。在榮成,周老師曾經拍攝過9只疣鼻天鵝,多見到的是大天鵝,沒發現小天鵝的蹤影。天鵝動人的生活習性在我們的眼前展現,看到天鵝們在嬉戲,在飲水,在飛舞,在梳理羽毛等等。伴隨著英國著名配音師所配的天鵝的鳴叫聲,伴隨著周老師動情的講解,伴隨著幻燈片里交替切換的天鵝的圖片,我沉浸在一種神圣的感覺當中:為天鵝的潔凈與空靈,為離天堂最近的日子。
04年的春節前陰歷臘月27日,周老師驅車從遙遠的沈陽趕到天鵝湖,為了捕捉人與天鵝和諧相處的鏡頭,為了看到他熟悉的老朋友們。然今年的冬天,天鵝不好過。從臘月28日到初五連綿不斷的大雪讓他們變的沉靜,片子里多是漫天的飛雪和匍匐在麥地里的把頭深深的埋到羽毛里的天鵝。周老師無奈地告訴我們這次他所看到的天鵝數量不足1000只,樂觀的說絕不會超過1500只。
二、天鵝生境的惡化
剛才從片子里,大家只是看到天鵝們生活的片段。我帶著疑問,繼續關注周老師給我們展示的另外畫面——大海停止呼吸之后。
沒有看過這些圖片的的朋友可能會想,大海怎么會停止呼吸了呢?首先一點,我們不得不慨嘆人類的能力,能夠帶來滄海桑田的巨變。在《中國國家地理》03年山東專版的那期雜志上,榮成被褒揚為中國水產養殖業的“硅谷”。聯合國曾認可最適合人類生活城市之一是威海。“榮成市水產公司”的招牌頂上是兩只飛翔的天鵝,可見他們在這里的地位!巴H丝词澜纾澜缛丝赐!,那標志性的建筑讓我們曾驕傲。在公海上飄揚的五星紅旗讓我們心潮澎湃。
的確,林林總總、一望無際的海帶養殖筏子,豐富的海產品,這些我們能夠看到的好象是正面的、積極的,值得炫耀的。但是所有這些付出的代價是什么呢?
曾有同學問過我一個問題,海水的顏色是藍色的嗎?我說不全是,她不信。跟船出過海,知道海水的顏色會分段,不同地帶的顏色變化與海底的植物及水深有關,海面映出底下的顏色。藻類植物越多,密度大,海水的顏色就越重。榮成那里的水產養殖讓周老師鏡頭里海水的顏色也因此而不再是蔚藍,從遠處看來,是種凝重而發黑的墨綠粘在了那片廣袤的海面。初六,周老師跟著漁民出海,船航行了50分鐘,走了20—30海里,只是到了其中一個漁業隊的頭?上攵卸嗌賯漁業隊在“霸占”這片曾自由的水域。
一組數字可以讓我們看到這里水產養殖的發展,從建國后的10萬噸/年到90年的162萬噸/年,再到2001年的1131萬噸/年?上部少R嗎?不,這是種人類物欲的悲哀結果。水產品養殖,讓這片海水變的毫無生機:赤潮富營養化,海水不能進行正常的對流交換。那片海域甚至連正常的海浪都很少見到。密集的海帶筏子以及養殖水產品的吊籠,讓這里的海水不能如從前一樣自由的運動呼吸,海被一張很厚的網罩住了。整個海岸線的水草基本上都沒有辦法生長了,他們不是水產公司想要的東西。曾引以為榮的當地漁民,此時也不得不面對一種困惑,到6月份,養殖的海貝類就得收獲了。讓它們繼續生長不好嗎?漁民們也這樣希望的。但是,海貝無法再長大,不收的話,它們就會死掉,爛掉。10年他們為什么沒有看到今天?
話題再回到我們可愛的天鵝上吧。周老師讓我知道了天鵝曾經的主食。是什么呢?是魚,是蝦,還是水草?哦,是水草。這種特有的,在以前的膠東半島80%以上住戶房頂上都可見的海草,如今少的可憐。不會再有人能夠把它們當成建筑材料的組成部分了。這里的地理環境曾是那類海藻最適合成長的地方,海水與淡水交接。吃完海藻,自由的到河口區喝點淡水,如今成了天鵝的奢望。
三、絕地
天鵝的食物“突然”沒有了。為了要生存,他們要到麥田里吃冬小麥。老百姓自然不會甘心,小麥也是他們生存的基礎。剛開始住戶趕天鵝,為了解決矛盾,當地政府給農戶補助并下令不讓趕天鵝,之后他們就想方設法嚇唬天鵝。圖片出現了一張扯開來的魚網,上面掛著凌亂的以紅布為主的五顏六色的布條?蓱z的白天鵝就趴在那里,地上是被雪覆蓋住的冬麥。另張片中間是條隱約可現的網線,網線的兩邊是天鵝在無助的張望。暴風雪很大,他們把手和頭都揣到了腹部的羽毛里,象堆大棉花糖。
背景音樂我從前沒聽過,不曉得如果單獨聽曲子的時候我是否會掉淚。我只知道,是天鵝的命運讓我忍不住落淚。當然,我聽到了身后和我一樣的啜泣聲。
在漫天飛雪的天氣里,天鵝飛行是很有危險的。能見度低,影響他們的判斷,經常會出現天鵝撞電線桿的事件。周老師特地講了一只脖子被電線勒破的天鵝。脖子下的傷口因不時的伸頸,無法愈合,越扯越長越深,以至于整片脖底下都是鮮紅的顏色,沒有誰能幫助到他,他的命運自然是死亡。
受傷的天鵝在周老師的鏡頭里演繹著讓人心酸的故事。
系列鏡頭之一:我們看到的是兩只大天鵝亞成體站在灘涂里,面對面的站立著,脖子靠在一起。只看圖片,我感覺到的是種溫暖和親情。周老師講解鏡頭背后的故事時,我才感覺到那是多么一種殘酷的美。右邊那只天鵝腿受傷了,左邊的那只天鵝慢慢的象他靠近,他們靜靜地站在那里足足有2個小時。是最后的告別,還是期待?他們之間都有怎么樣的交流?我們無法知道。親如兄弟姐妹的感情,讓他們難以分離。受傷的天鵝被當地的老袁帶回家救治了,7天后死掉,在他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分明看到了他眼角邊流淌的淚。是對人類的控訴呢?還是對他同伴的眷戀?天鵝也會掉淚。
來看看天鵝的體重吧。正常情況下,天鵝約20—30斤,而周老師他們解剖過的的兩只天鵝不過才10斤左右,而且是食道潰爛,無法進食,無法起飛。他們需要減肥嗎?不,是他們壓根就找不到食物。這只死去的天鵝,被抱回去后,稱重是12斤。
系列鏡頭二:翅膀受傷的,失去左、右腿的天鵝。是誰讓他們這樣的呢?是當地的偷獵者,是那里的魚網。如果你問,有人會明目張膽的套天鵝嗎?這我沒有定論。可套野鴨的一定存在。不幸的是,很多蒼鷺、天鵝難逃其“夾”。右腿帶血的天鵝,羽毛上染著鮮血,靠翅膀,他終于飛起來了。天鵝梳理羽毛,平常在我們看來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呀。翅膀受傷后,天鵝彎下脖子費力的用頭來頂已經耷拉下來的翅膀,痛苦的閉著眼睛,還是不能恢復原位。不能象往常一樣展翅飛翔了,他只好在水里游,遇到狀況的時候,他只能奮力的扇動著那只好翅膀,拼命的逃離。冰上,艱難的飛起了另一只受傷的天鵝,在沒起飛前,他半個身體是被凍在了冰面,求生的欲望還是讓他離開。田埂上,一只孤單的受傷天鵝,因為怕冷他不能和同伴在一起,畫面的兩邊是兩隊天鵝,他們用期待的目光在關心著他。心與心的交融原來不止人類會有。飛翔,飛翔是他們的本能。無法象往常一樣了,他們還是想要飛翔。清晰的畫面對比,我分明看到了一種殘酷。
看這些圖片的過程中,我留意著周老師的構圖。對攝影一竅不通的我,分明看出了他精巧但不刻意的用意。只有意識到問題,才能如此的別具匠心。不同的視角,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我想以后自己再也無法安于看所謂純藝術的天鵝攝影,因為我會聯想到所有周老師拍的圖片及所有我所知道的天鵝的絕地。
鏡頭切換到一張在灘涂雜草中伸長脖頸死去的天鵝。停留,停留了很長時間。周老師給我們講了這其間的故事。多年來,拍攝天鵝,他與天鵝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聽天鵝的叫聲成了他特欣慰的享受。在他看來,天鵝在睡覺之前會竊竊私欲,會發出象人睡時香甜的酣聲。那日傍晚,他與三個影友照例帶著馬扎一同去湖邊聽天鵝的叫聲。他聽到了一只有點問題的聲音,與周圍的同伴交流時,大家都打趣,房東大嫂還開玩笑似說他走火入魔了。第二天,與房東女兒一同去那里觀看,一堆靜止的白映入眼簾。小靜穿著水鞋進到灘涂里面,出來的時候,鞋里灌滿了泥水,說“大叔呀,是只天鵝!碑敃r周老師第一次受不了感情的沖擊,失聲痛哭起來。他說他感到了良心的譴責,意識到有問題了,卻沒有去深入解決。
在我看來,那只天鵝的死是種必然。即便是周老師當晚就發現了他把他帶回去,也未必能夠把他求活。下雪的夜,天鵝無處躲藏。
講這圖片的時候,周老師提到了一插曲——關于他和女兒的感情。他常過年在外拍片,與家人的支持是直接分不開的。女兒非常敬重父親,經常跟他一起拍攝。有次過年初一周老師高燒病了,當地村里買不到藥,女兒便用熱毛巾敷在周老師額頭上,精心的照顧父親。他醒來時,聽到了女兒甜美的酣睡聲。那是種特別幸福的感覺。周老師說,聽天鵝的聲音時,也會有這樣的感覺。
四、從天堂中走失
正常的遷徙,天鵝此刻是不會出現在大連的。何況是在那個風景如畫的美麗的城市的最臟的地方——大連自然博物館門前的水里。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那里的水迎接的是凌水橋污水排放口的污水。大連的老人孩子們都很興奮,爭先恐后去看真天鵝。是呀,動物園里的天鵝是“真天鵝”嗎?
大連的媒體爭相報道此處的城市環境得到改善,引得天鵝來這里越冬。是呀,在這個大連環境中最差的點,我們的天鵝來了。這反常的現象原因是什么呢?大連的黑石礁是他們艱難飛躍海洋的落腳點,污水里的垃圾里有他們想要找的食物。飛躍海洋,該需要怎么樣的勇氣呢?那些老弱病殘的天鵝,是不是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年輕的同伴們飛走,尋找新的食物來源地?那些起飛了的天鵝,在茫茫的大海上漂泊,又有多少能夠挺過來呢?
周老師面對著當地的媒體,沒有任何掩飾,說了內心的話,“鏡頭沒有氣味!碧禊Z是為了補充體能才提早的遷徙的。在原來的越冬地他們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前面提到的他們的體重就可以知道,他們是如何的不堪負重。
“你讓別人流淚,你自己就得流血!敝芾蠋熢谶@里提到了這樣的拍攝感悟,背景音樂是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是的。不知從那個畫面開始,我內心就是種悲傷的情緒在涌動。為白天鵝,也為我們自己。
鳥的遷徙不會舍近求遠,中途受傷的天鵝被一好心的夫婦收養。從畫面上我們可以看到農家的小院里自由行走著多種鳥類,據說都是受傷后落下的。天鵝,豆雁,家鴨,足夠熱鬧的大家庭。還有一名叫雁鵝的新品種。孤獨的豆雁與家鵝(祖先是鴻雁)產生了感情,發展到現在那家人便對雁鵝進行了小規模繁殖。這讓人苦笑不得。
這個階段,周老師還向我們展示了他的第一次“影展”畫面,98年在大白鷺的繁殖地,他用圖片向周圍的人群宣傳了愛護鳥類的重要性。
五、在神的彎臂里你安然的睡覺
天鵝是單腿立著睡覺的。畫面上一幅幅安詳的睡姿讓人想到了小孩子,天真,無暇。伴隨著圣桑的《天鵝》曲,我們欣賞到了天鵝的靜態美。
然而他們真的就無憂無慮了嗎?不是的。讓我們來看看他們另外一種覓食的選擇吧。當我們把垃圾與天鵝相提并論的時候,心底不免痛的很!袄Z”,不是天鵝的新品種,而是天鵝靠吃垃圾為生。畫面上兩只天鵝在為了搶垃圾而爭斗;畫面上一隊白天鵝在布滿垃圾的污水邊睡覺;畫面上一群白天鵝在躲一個靠近垃圾堆的農婦。畫面上兩個孩童在岸邊嬉戲著嚇唬天鵝等等。拋卻環境背景,只看到天鵝,我們的視覺得到的是很美的享受。問題是,我們的天鵝生境變的如此的惡劣,他們該如何象從前一樣安然呢?
人和天鵝的距離是近了,我們可以近距離的欣賞天鵝的美了。有的攝影者甚至把電腦搬到現場流水作業,邊拍邊傳輸,外邊的人看到的僅僅是再美不過的圖片。他們看不到滿地的垃圾;看不到為了爭奪水源天鵝之間的爭斗、號叫、退讓;看不到相持的天鵝脖子;看不到距離天鵝飲水不足1里地的地方,農婦們洗著載滿小推車臟衣服時漂流的洗衣粉、肥皂水等等,他們看不到的東西太多了。
人和天鵝的距離還是要保持在原來的位置上的。只有這樣,那群生靈才可以悠閑自得的生活在幸福里。
六、變異——紅頭天鵝之迷
圖片上幾只亞成體總跟水接觸的部位如腹部、臉、頸部羽毛是紅色的,象是被染上的色。這曾作為個問題,引發一番“研究”,大家都在想是否出現了亞種。周老師在今年拍攝時并沒有發現紅頭天鵝,只有在幅圖片里看到一只天鵝的臉頰部位有隱隱的紅,根據他的判斷,那只天鵝在去年一定是紅頭天鵝。
無意中,周老師從天鵝以前的飲水水源找到了答案。原來那里的地下水富含豐富的鐵等礦物質,而那段是正好與天鵝湖相連。而今年,那里已經不在是天鵝的飲水地,自然沒有天鵝被染上紅色。
這要“得宜”于馬山集團的清淤工程。是他們的工程讓天鵝另尋水源,是他們讓天鵝找不到水藻,是他們把天鵝趕跑了。
七、夢醒之后你還能恢復嗎?
天鵝湖的環境惡化了,政府也知道了。與企業聯合搞治理,于是有了馬山集團的清淤工程。商家看中的第一位是經濟效益。他們真的是為了這里的環境著想嗎?我們看看后面的圖片就知道了。
大海沒有了涌浪不能對流,湖心地露出灘頭。高高的水泥臺,即便是底下長滿了海草,天鵝的脖子再有兩倍長,也不會夠到。大量的淤泥被清到了原先的淡水口處,成片堆積。天鵝居住的地方成了淤泥的家。
周老師用了最簡單的照片對比方法來我們感受到那里環境的變化。房子多了,樹少了,草沒了,清澈透明的藍色淡水沒了,淤泥倒是排成了新的長城,我們的天鵝失去了蹤影。清淤工程的最終目的不過是為了讓更多游人可以來這里劃船游覽,甚至他們還想讓游人劃著船觀看天鵝優美的舞姿,F在以后,天鵝該在哪里跳舞呢?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沙壩里的兩個雕塑。投資280萬元的鍍金的龍,半埋在沙地里奄奄一息,龍的尾巴是魚網。不遠處是把大扇子。這兩樣東西據說花費近500萬元。周老師無奈地給我們說,大概是為了讓徒步半個多小時去那里游覽的客人,看到扇子后心中自生涼意,來欣賞龍在沙子里掙扎。
八、高貴的事物,總在天上
天鵝在人們心中,一直是神圣的吉祥物。我們經常被他們的優美與高潔感動,看完此片之后,心中多是憂傷和悲哀。
春天來了,你深長了脖子,在心中飛翔?傆星宄旱墓,為你照亮。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的感受到圖片背后的故事,周老師采用了幻燈片放映的方式,整個過程中,他邊講邊切換片子,加上背景音樂的渲染,可以說深深的觸動了我們的心靈。宣傳是有用的,但如果只宣傳,那將毫無意義。
走過,路過,我們不能再錯過,不能再錯過行動的機會。周老師身體力行,長期奔波于自然之間,他所做的努力是我們都能看到的。我們,該如何去做呢?
。╰he end) 04.3.3/涂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