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懷念黑板報
時間:2014-03-26 20:56
作者:mj 點擊
次
昨日下午,天空開始變得陰森,星星點點的雨灑落在了大會議室門口那新鮮出爐的兩塊安全環保展板上。我擔心雨水澆壞了展板,就提醒他們得把展板抬進室內。
“沒事,淋不壞的。先放在那里吧。”
“要是黑板報放在那里就不行了!
……
而后是在主管安全的副經理的要求下,他們終于把展板抬進去。否則后半夜的大雨,定然再怎么抗澆得展板也會弄得個落花流水的下場,F在外面依然飄著雨,我卻按耐不住想把對黑板報的思念記錄下來。
說來話長,出黑板報基本上屬于上個世紀的話題了。
從中學時代,出黑板報成了班里同學們一種時尚的話題?粗淌液竺娴暮诎遄约河梦孱伭枥L的圖案文字,心里都會有種說不出的快樂。尤其那時的觀察筆記,許多地方總是被語文老師用鮮紅的筆畫一串串圈,而后批注上“傳閱”二字,心中的驕傲自是無法言表。而筆記的內容往往也成了板報主題內容。所以,吃粉筆末出板報時的滋味是心甘情愿的。
讀中專時期,同樣是時時與黑板報打交道的,另外還有班里的墻報,專業科樓下的宣傳墻報。那個時候已經不單純的滿足于用粉筆來涂畫了,更多時候是用廣告色,那種畫上了顏色鮮亮,擦掉的時候必須費功夫的燃料。那時的版面文字也基本上是用毛筆寫,站在黑板前,耐心的書寫毛筆字的感覺真的很辛苦。有的時候一寫就得一兩個小時。且不說占去了多少自習或者課余時間,就是胳膊也累得酸疼。記得有次周日,我剛用了半個下午寫完教室后面的板報,正坐下翻開書預習周一的課程,進來一男生,他還酸溜溜跟我說,“喲,這么用功呀!蔽野颜碀M白色廣告色還沒來得及洗的右手一舉,他就不說話了。
上班后,負責青年管理宣傳工作期間,也是常出黑板報的。但內容相對來說就簡單了許多,很多都是些口號性質的文字。忙起來,隨便劃拉就是一板報了。那個時候也曾覺得黑板報可有可無,出來出去就那么點主題。雷鋒叔叔的畫像畫了N遍,畫的我得到處找不同姿態的他的樣子;“三八婦女節”得出塊黑板報宣傳慶祝一下,否則就不是過節;“環境日”的主題每年改來改去的,環境問題依然層出不窮;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七一,八一,十一國慶,元旦,春節等等一系列的主題黑板報每年都不能拉下?扇兆舆是得跟平常一樣過。
上班后各個科室會組織基層單位進行黑板報評比,評來評去,就出現一問題了,黑板報出的好,基礎工作一定做得好嗎?有些人會逆向思維,連黑板報這么簡單的工作都不重視,其他重要的工作怎么能做好呢?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呀。得把黑板報做好呀,那就是意味著重視宣傳工作。于是從黑板報可以到外邊定做開始,我相信很多喜愛出黑板報的人就和我一樣無所事事了。那所謂的“黑板報展評”,就成了哪個單位舍得出更多的錢來制作一塊精良的作品的問題。
終于黑板報的時代基本上畫句號了。用“基本”二字表述,是由于我在某家醫院的走廊里,依然能看到精心制作的黑板報宣傳欄。
“展板”成了新時代的寵兒,F代的廣告裝飾,現代的刻字技術,現代的工藝流程,所營造出的作品效果和一塊簡單的黑板報所能表現出的內容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初衷卻在很多人的意識里改變了。至少我是極少去欣賞那色彩艷麗的展板,寧可去看一塊用心來出的黑板報。
那日無意中打開電視,看到了勝利電臺播放井下作業三公司的“六五世界環境日”宣傳展板的片段,一圈展板,一群領導看似認真的觀看著。“一個熱點話題,正在融化的冰”醒目于每個人的眼中。高大的展板在那個公司的辦公樓前能呆幾分鐘呢?或者幾個小時呢?六月六日之后,它們又將在那里展示自己的魅力呢?帶著這個問題,我詢問了幾個經常因工作而定做展板的同事,他們的回答基本上一樣,展板極少回收,通常放到庫房里堆著,用的時候再做新的。
順便的,我問了一下定做一個展板所需要的費用,通常情況下,至少二百元。要視大小情況而定,大的還要貴。腦子里不由得算了筆經濟賬。一年下來,這活動那活動,這節日那節日的,這宣傳那宣傳的,就一個基層單位來說少說也得參與十幾次吧。按十次來算,每年也得花費至少二千元。而油田團委倡導的捐助一個貧困的小學生才一年才需要多少錢?若是我沒記錯的話,是二百元。十個小學生的讀書錢,就在瞬間扔到了庫房甚至是垃圾回收站里。
往小里想,整個采油廠有幾個基層單位?往大里看,整個勝利油田有多少個基層單位呢?一個采油廠每年的成本核算里有多少的錢是用來出展板的呢?
展板的問題同樣也是一筆不得不算得“環保帳”。04年在中國青年報社會議室里,當我頭一次知道中國已經很快榮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木材進口國的時候,我感覺到特別不可思議。在我以前的印象里,中國缺什么也不能缺樹木呀。所謂的地大物博,廣袤森林如今都變成了什么概念!皻㈦u取卵,竭澤而漁”的現象層出不窮,樹木的濫砍亂伐更是屢禁不止,偷伐者亂伐者依然到處為了那可憐的經濟利益為所欲為。
這些年,社會上提倡要禁用一次性木筷子,說是為了保護森林樹木。飯店里,一次性的筷子隨處可見,并沒有減少。一雙筷子能用多少木料呢?同樣的,一塊展板需要用多少的木材呢?用多少雙一次性的筷子所需要的木材和一塊兩平米多的展板所用的木材一樣多呢?反過來想,一塊展板所需要的木材能制作多少雙一次性筷子呢?
我想起了一個古代故事《掩耳盜鈴》,說得是什么恐怕誰都知道。“自欺欺人”也象是優良的傳統一脈傳承至今。
為形式上的東西所累才使得很多簡單的事情復雜化。細想想,有必要嗎?
想念那簡單的黑板報,你完全沒有必要較真的說,那板子也是木頭做的。與展板相比,黑板的重復利用率有多少次呢?除非有人為瀉私憤,用腳踢上幾下,否則它怎么會輕易的壞掉呢?若是黑的底色淡了,可以用墨汁重新刷新一遍等干后再用。那黑板還是一樣的新鮮,一樣的充滿激情。
也許有人要說,這是發展的潮流,如同有了彩色電視沒有人會看黑白電視一樣。試想想,如今哪一年的春節聯歡晚會真的讓誰人滿意?頻道多了,可是往日欣賞春晚的熱情沒了。
而今,“同一首歌”掀起的懷舊風潮讓我們重溫了許多的經典歌曲,而黑板報則是如同一經典的歌一樣會駐在很多人的心里。
(2007.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