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v1tj"></form><noframes id="tv1tj">
<noframes id="tv1tj">

<form id="tv1tj"><nobr id="tv1tj"><meter id="tv1tj"></meter></nobr></form>
<address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tv1tj"></address>
    <listing id="tv1tj"><listing id="tv1tj"><cite id="tv1tj"></cite></listing></listing>

        <em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em>
        第一課件網板報幼兒管理
        當前位置: 第一板報網 > 板報文稿 > 環保文稿 >

        [原創]綠野

          一連幾日的陰雨天氣,沖洗了些許夏日的燥熱。透過清晨淅淅瀝瀝的小雨,路邊紫色的小花,仿佛鮮活在無邊的綠色荒草中。
            記憶中是昔日那片五色的花海,直叫人的心都跟著歡暢起來。兒時的生活包圍在藍色和綠色之間,藍的是海,綠的是松。如今海多了些憂郁,而松樹林卻被那些挖沙的人砍伐得遍體鱗傷。
            在那個人跡稀少的指狀沙壩上,20年前,來了一批以此為家的人。那就是父輩和我們。70年前,那里還隨處可見海水的影子,是當地的漁民在那里播散下綠色的種子。于是,我曾看到過一片片整齊嚴肅的松樹林防護帶。有了它們的保衛,我們的生活才充滿著安心和快樂。
            我們去到那里的時候,除了一條山石鋪成的小路與外界連通之外,再無其它路徑。而后發展成了那里不停的話題,洋洋灑灑的拓寬了兩條主路,當地政府還殷勤的吸引外資企業。大片大片的松樹林被砍伐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高樓和廠房。沿海的路修得寬敞而時尚,抄襲了蓬萊旅游區那里的風格,在后來來這里度假的人慨嘆說這里是最后的一片凈土的同時,它的一切正在悄然的改變著。
            如今每次回家,心里總是有種痛楚,對這里的未來感到茫然。當地一個“能人”竟然以此處的沙子做文章。打著旅游開發的旗號偷偷摸摸或者正大光明的把一大片的松樹砍伐掉,夜以繼日的用大卡車把一車車的沙子運到全國各地。于是,原來可以自由散步的海灘被所謂的“旅游公司”用圍墻圈起來了,原來高高的沙壩被他們用挖掘機挖成了足球場那么大的養魚池,原來干凈的沙灘上突兀的出現了一堆堆的建筑廢料。原來記憶里美好的一切都因為他們變得模糊。他們真是人嗎?養魚池里的沙子被挖出來運走了,留下的是海灘一個空曠的海水池子,沒見到里面有幾只魚在游泳。建筑廢料成了被挖走沙子的充填物。那邊怎么出現了一片稀松的弱不經風的小楊樹林呢?定睛一看,原來又是這幫掩耳盜鈴的土匪所為。他們把沙子運走后,在挖到地平面往下80多公分的地方又“煞費苦心”的栽上楊樹。又是一片沙場,又是一片無辜的松樹。
            更讓我無法接受的是,聽說那里方圓幾十里的地都被什么公司買下。他們正在新建海壩,還要新建火車道。所有的一切看起來都是為了搞好經濟,為了增加收入。實際上,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在挖沙,運沙。有了海運港口和火車道,他們的業務豈不是可以遍布全世界?可憐的人呀,可悲的人呀。他們就不怕遭到后人的唾棄和鄙視。據說那里的葡萄園,瓜地,以及麥地,菜地的主人都被用錢收買,放棄了曾經的經營。嚴格意義上講,那里除了漁民就是挖沙的人了。而我們的父母們作為外人是無能為力的。他們只能慨嘆那些挖沙的人都窮瘋了,傷天理。挖沙的地點是我青少年時期的樂園,這讓我一想起來便會感到切膚之痛。
            學過環境法的人大都知道蓬萊(或萊州)那邊一個唐朝就存在的西王屋村因為長期挖沙而被海水吞沒的案例。挖沙行為改變了海底自然的抗擊風浪的能力,即便是用再多的人工堤壩都無法補救。而那些挖沙的人一定知道,島子上的山體還是活動著的,地質運動還在不動聲色地展開著。這個一下雨水就會泛濫的地方到底能承受得住多大的風浪。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恐怕后果不堪設想。而這絕不是我的杞人憂天。20年后這里還能存在嗎?
            膠東人是全國有名的致富的能手。但這里“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事情屢見不鮮。如今海產品養殖基地隨處可見,優質金沙灘的沙子也在到處變賣?傆幸惶,這里的人會受到自然環境的懲罰。
            如果把土地的使用權都交給了這樣一幫土匪,那么國家空有土地所有權有有何用?不由得我想起了黃河入海口的曾經的亞洲面積最大的人工槐樹林場。我是不能確定它現在是否還是最大的,但我知道,在如今房地產開發的熱潮中,那里的槐樹林正在以不可抗拒的速度日益的縮減著。越來越多的人更關注自己是否可以住的更寬敞,舒適,而忘記了綠色的原野和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光這樣的感慨是無濟于事的。有實際行動才是對我生活過的地方的一種回報。我想讓它們繼續健康快樂的生活在那里,讓藍綠的風情永遠的延續在我們的視野里。
            我業余時間癡迷于環保事業的那幾年,有朋友提議要成立“綠黨”組織。我當時還沒切實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峻性,F在我能體會他的心情。此時,如果要讓我加入一派組織,定然是“綠黨”。作為民間環保組織的上千萬的成員之一,我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我會盡我所能去反映這一社會現實的存在?傆腥藭P注的,忘記自己的責任是種悲哀,哪怕是無法與社會現實抗衡。
            感謝這一季的綠色,讓我看到了從前的自己。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該有一副美好的畫面,那便是:綠色的原野,綠色的麥田,綠色的希望,綠色的人生。
        (2006.6.21)

        第一板報網是第一課件網旗下專業板報網站,提供各種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板,以及板報素材,板報教程等資源,是大家辦報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xed-int.com
        欧美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