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v1tj"></form><noframes id="tv1tj">
<noframes id="tv1tj">

<form id="tv1tj"><nobr id="tv1tj"><meter id="tv1tj"></meter></nobr></form>
<address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tv1tj"></address>
    <listing id="tv1tj"><listing id="tv1tj"><cite id="tv1tj"></cite></listing></listing>

        <em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em>
        第一課件網板報幼兒管理
        當前位置: 第一板報網 > 板報文稿 > 環保文稿 >

        “治沙與致沙”隨想


          作者苗玉坤(內蒙古赤峰沙漠綠色工程研究所所長)



          近來,曾多次有人對我說“在沙漠植樹造林有問題”,我反問“有什么問題”?回答說“在沙漠植樹,樹可以將地下水抽干,然后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干旱”。更有人甚至認為“植樹造林就是在制造沙漠”。

          每每有人向我提及此類問題,本人都表示不同意這些觀點,總會向對方做一些解釋,但總覺得這個問題很難說清楚。一方面,感覺自己沒表達清楚;另一方面,對方也很有可能根本就沒有理解,故想借此機會大膽詳細地陳述自己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一些觀點和看法。我曾經在草原上放過一年半羊,趕過兩年馬車,打了四年羊草,做過十幾年的野外工作,而且打了一輩子獵,后來又‘改邪歸正’從事環境保護(主要是荒山保護、草原保護、沙地治理等)事業,至今已八年有余。因為這些經歷,使得我對自然、對生態有了一些感性認識,但尚不能達到理性認識的高度,另外本人不是學生態學出身,更不是專家學者,因此所述觀點未必正確,請生態專家學者們批評指正。

          以我個人理解所謂生態,就是指自然界當中存在的一切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各種有機物、無機物等等)的生存狀態和相互關系。整個宇宙,構成了一個非常完整、復雜、龐大的生態系統,并按著一定的規律運化,而宇宙間的一切物質又都是沿著某種規律運轉著。中國古代科學認為,宇宙分為“陰陽”,所有物質又分為五類即五行——“金、水、木、火、土”,這五大類物質既相生又相克,處于一種非常平衡的狀態,如果哪一種物質出現了不平衡狀態,那么整個宇宙也就成了一種非平衡狀態。

          “陰陽五行理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態理論,“金、水、木、火、土”這簡單的五個字卻構成了一個非常完美的生態模型。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首先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水可以生長植物”,如果沒有水,任何植物包括動物都不能生存,所以說,在宇宙這個大的系統之中,所有的動物、植物、昆蟲、微生物之間都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克制的關系,并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信息和能量的交流與交換。它們之中的任何一種多了也不行,少了也不行,宇宙規律自然而然地在進行著一些調整,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大自然的自我調整與恢復能力”。如果我們人類的行為(如不合理開發與破壞等)打破了這種平衡,所導致的后果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以及自我調整和恢復的能力,那么就是違背了自然規律,破壞了生態的平衡。生態失衡之后,勢必造成自然規律的一些劇烈的變化和調整,這些劇烈的變化和調整又往往以一種被人們稱為是“自然災難”的狀態反作用于人類自身。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我們人類所承受的生態災難根本是我們為自己釀造的苦酒。

          地球誕生于43億年前的太空,那時的地球溫度很高,地球上沒有水,更沒有任何生物,可以說是一個死寂的星球。后來溫度逐漸下降,加上晝夜溫差的影響,使空氣遇冷凝成了冰,太陽的溫度又使冰化成了水,再后來又有許多來自于宇宙的冰隕石形成的星體不斷的撞擊地球,使地球上的水不斷增多。地球上有了陽光、空氣和水,就逐漸形成了生命。物竟天擇、適者生存,在低級生命向高級生命過渡時許多生命不斷滅絕,又有許多生命不斷的誕生,整個生物進化過程,我們稱之為“正極演化”。到了近代,工業革命以后,科技的進步帶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破壞大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大,生態環境被破壞的速度也越來越快,資源枯竭、空氣污染、生物多樣性短缺等等惡果使原本風華正茂的地球在短短100年間迅速衰敗,那么這個衰敗的過程,我們叫做“負極演化”。在目前這種情況下,人類還不能自省,繼續不合理不科學地進行著掠奪式的開發與破壞,只能加速和激化這個負極演化的過程,其結果不得而知!

          在太空中觀看地球,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星球,也可以說就是一個“水球”。而奇怪的是,諾大一個水球為什么缺水呢?據一些專家的研究報告,幾十年來海平面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19厘米,如按現在的速度上漲的話,1百年之后,海平面將上升1米。根椐物質不滅定律,地球上的水應該沒有少,只能解釋說“有的地區多,有的地區少,分布不均勻而已”。
        如果說水沒有少,那么什么少了呢?答案很簡單,是樹少了!或者說是植被少了!100年前,整個地球的森林覆蓋率占地球表面陸地總面積的70%以上,由于人類無節制地破壞和砍伐等原因,使得森林面積銳減到現在還不到13%的水平。至此,不僅要問:100年前70%的森林都沒有把地下水抽干,現在13%的森林反而把地下水抽干了嗎?!我覺得“植樹能把地下水抽干,植樹是在制造沙漠”的說法似乎不合乎于邏輯,更不能成立。

          以上所述,造成地球衰敗和生態災難最主要的原因是人類破壞掉了森林,那么森林在整個全球生態系統之中是什么地位呢?我們知道,全球有五大生態系統,分別是森林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和沙漠生態系統。這五大生態系統構成了全球生態系統的一個平衡鏈環,這幾個系統是缺一不可的,而根據我們現今面臨的情況來看,地球表面的森林、草原、濕地都正在大面積的減少,海洋看上去相對平衡但實際上也在擴大,那么沙漠的面積卻無限地迅速擴大。由此可見,森林、草原和沙漠剛好成反比,打個比方,有個蹺蹺板,一頭是森林、草原、濕地,那么另一頭是沙漠,如果我們要使兩頭得以平衡,我們只能在森林這一頭加碼,如果加得越多,那么沙漠的比例就會越小,其結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人們常說“森林是地球的肺”,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與陽光和水進行光合作用,排出氧氣,這是盡人皆知的道理,但是人們卻忽視了森林的另外幾個方面的功能和作用:①涵養水源②調節生態圈中水的平衡③蒸騰水份以降溫④保持生物多樣性等等。這些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有一點大家就未必理解了,那就是森林植被還有從大氣中吸收水份的作用。如果你經常接觸大自然的話,在天空晴朗的早晨上山或者去草原走一走,那么其結果就是你的褲子肯定會被打濕,根據我多年來在野外生活的經驗,天氣越是晴朗,早晨的露水也就越重,俗話說的“天降甘露”就是這個意思,實際上早晨結的露水不亞于下一場小雨。

          我再列舉一例:在非洲某國家,到了旱季,吃水非常困難,為了解決飲用水的問題,當地居民在戶外用特別密的網一片片地豎起來,夜間氣溫降低的時候網上凝結了許多小水珠,小水珠逐漸變大使重力大于張力,大水珠落下來掉入集水槽里然后流進貯水的容器。他們就是用這樣的方法來收集飲用水的,那么不言而喻每一棵樹都是一張巨大的網,然后通過細胞的吸收或滴落地下,由根部吸收,成為植物維系生命的水源。

          沙漠本身就有幾個不同類型,比如有①戈壁沙漠②地質時期自然形成的沙漠③人為形成的沙漠④沙地⑤荒漠等。其中戈壁沙漠和地質時期自然形成的沙漠本身就是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對于這樣的沙漠我們不應該去進行治理,而且根本也治理不了。而對于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由于過度開墾、樵采和不合理放牧等人為因素所造成的沙地、沙漠或者荒漠來說,如果該區域具備一定的水熱條件,那么從原理上講是可以恢復和治理的。

          科爾沁地區北至大興安嶺山系南麓,西起燕山山系,南至沈陽北門,東到黑龍江西部的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整個范圍橫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基本上包括了整個松遼平原。據地質堪測和考古證實,在地質年代的第三紀、第四紀時期,整個松遼地區均為一片汪洋,從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及長白山沖下來的泥沙形成了河湖相沉積沙層,沉積沙層的平均厚度為100米——200米,最厚的沙層達300米以上。后來由于歐亞大陸板塊的漂移、碰撞,使得地殼上升,湖底上升為陸地,更新世未期、全新世初期的時候,由于漫長歲月的積累,在沙層上面逐漸形成了厚度在幾公分至1米左右的黑土(平均厚度在40-50公分左右),后來又形成了茂密的森林和草原。目前,研究所還保存有一塊發掘于巴林右旗境內的古生物化石(估計為猛犸象臼齒化石),該區域那個年代有大型食草動物的存在,這足以說明當時的科爾沁到處都是一片生機盎然,同時也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

          科爾沁西半部(相當于現在赤峰市所轄的區域),在遼代時有大面積的原始松林,因此稱之“千里松州”,也曾有 “虎嘯松林八百里”的美譽。而到了解放以后,由于人為的干預和破壞,科爾沁地區能看到的樹木已經很少很少了,那時的科爾沁已經變成了疏林草原,F在翁牛特旗境內還能看到殘存的油松林,巴林右旗境內的巴彥漢山也能看到直徑達60公分以上的油松林殘樁,可想而知,巴彥漢山在歷史上曾經長滿了大面積的原始森林,其中以油松為主。在歷史上巴林右旗曾經是清朝康熙、乾隆兩位皇帝的狩獵圍場,據《巴林右旗志》中記載,當時“……旗內山大林密,曾有虎棲息,清初建薈福寺時,曾于巴彥漢山獵虎一只,將虎皮實草放于寺內,稱‘虎廟’。50年前,旗內賽罕烏拉(即大興安嶺)、巴彥漢山曾有虎出沒,解放后,已不見虎蹤……”。由此可見,昔日科爾沁的植被是何等茂盛與輝煌!曾幾何時,響譽世界的科爾沁草原如今已傷痕累累,變成了幾近一毛不拔的科爾沁沙地,不由得讓人感到悲哀與痛心!

          研究所及其主要的沙地治理作業區位于科爾沁沙地的上風頭,也是西遼河的上游,因此可以認為正好處于科爾沁沙地的源頭。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探索一種合理的草原保護與沙地治理模式。經過幾年的嘗試與積累,我們已經探索出一種“近自然景觀”的保護與治理模式,即首先以自然恢復為主,然后根據各區域地理、水文等條件的差異而采取有針對性的保護治理措施,一般是“宜林則林、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在適合的地方種植適合的植被類型。還有一種經驗就是考察某一個區域在歷史上曾經有過什么類型的植被,那么就努力向這種類型去恢復,效果往往比較理想。再者恢復植被時一般不會使用單一品種,而是各種品種的喬、灌、草相結合的恢復模式,而且種植時在保證其合理性和成活率的前提下也不規范統一的株行距,這樣一來就達到了一種近自然的景觀。這種辦法對于草原生態的保護以及沙地的治理,尤其是對于流動沙丘的治理有著很好的效果。
        在過去幾年來草原保護和沙地治理的經驗和教訓中,我們得知:①人為治理的速度往往沒有破壞的速度快;②人為治理的速度沒有自然恢復的速度快;③人為治理的效果沒有自然恢復的效果好。因此我們需要盡量降低破壞的速度,而加快恢復與治理的效率,爭取扭轉目前這種生態環境進一步退化的趨勢。

          不同的地質條件,比如:沙子顆粒的大小、地下水位的高低、降雨量的多少等決定著該地區沙層含水量和蒸發量的大小。研究所所在地區的沙地其沙子顆粒很細小,而且地下水位較高,降雨量為320毫米左右,蒸發量為2000—2800毫米左右,而沙層含水量則在20%-30%左右,重力水含量非常豐富。加上該地區在歷史上曾是原始油松林和闊葉林等,沙地是在短短幾十年時間內形成的,因此該沙地就比較容易恢復和治理。前文中也談到,地球的含水總量基本沒變,為什么西北地區那么干旱呢?其實道理非常簡單:①沙漠地區均屬內陸性氣候,東南沿海的暖濕空氣很難深入到內陸,使得內陸的氣候干旱多風,很少降雨,甚至沒有雨,由于西北沙漠帶升溫比較快且溫度比較高,空氣的對流作用速度將云推向四周,因此在沙漠地區即便是有云很難下雨,即便是有雨也是下在沙漠的四周。②地球表面的植被對大氣中的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以起到平衡、協調和循環等作用,而如今地表植被,尤其是森林和草原大面積銳減,喪失了一系列的功能,因此造成了水資源分布的不平衡狀態。③地下水資源的盲目開發和利用,使得地下水資源枯竭,而地下水的減少,又加劇了對地下水的開發和利用,形成淺層水下降彌補深層水,地表水下降彌補淺層水的總體趨勢。地表水的下降,加速惡化了地表植被的生存環境,造成地表植被生理干旱甚至是大面積枯死,同時也造成大面積的濕地和湖泊退化、干涸,甚至還導致沿海地區海水倒灌。這樣一來地球表面再一次失去了植被的保護與屏蔽,造成更加嚴重的土地沙漠化。由此可見水的生態平衡被打破,造成了大生態系統難以遏制的惡性循環。

          我們在錫林郭勒大草原考察時,據了解,該地區在幾十年前打幾米深的井就出水,甚至從平地往下挖幾鍬就可以出水。后來得挖幾十米才有水,而現在150米深的井卻已經沒有水了,為了得到水,不得不打300多米深的深井,此類情況在赤峰地區也極為普遍,可想而知在其它地區也是如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有一些“專家”在搞地下水大規模開發利用的設計和建議。這樣的實例比比皆是,我們人類正處于一個嚴重的誤區,即認為“水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另外,我們在那里還看到,大量的草原被開墾,用來植樹種草、甚至種糧,而結果呢是“年年種樹不見樹,年年種草不見草”,還有就是種糧的地平均兩三年就得重新開墾重新換,既勞民傷財又破壞了草原的生態平衡。長此以往,昔日美麗的大草原用不了多久都將變成不毛之地——沙漠。而草原的保護、沙漠的治理卻是任重道遠的,甚至需要幾代人的艱苦努力才能完成,任何諸如“破罐破摔”、“聽天由命”、“無所作為”等等消極悲觀的論點、觀念和行為都是錯誤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不要把環境保護當成一種時尚,而應把環境保護做為一種責任!!

          綜上所述,形成沙漠的主要原因還是我們人類的不合理的開發與利用,同時,不合理的治理以及政策的誤導等也是造成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希望本文能夠引起人們的關注,也希望有關專家和部門能夠站在全球生態的高度上認真調查研究,總結歷史上的經驗與教訓,在今后沙漠治理的過程中,遵循自然生態規律,是治沙造林而不是造林致沙。

        第一板報網是第一課件網旗下專業板報網站,提供各種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板,以及板報素材,板報教程等資源,是大家辦報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xed-int.com
        欧美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