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cctv-10上看到一個節目,介紹四川都江堰環保的一些做法。我們都知道,我國有很多地區有開發旅游的條件,但由于有一些景區開發之后遭受人為的破壞和污染,所以很多未開發區至今仍像哈姆雷特一樣沉思著“該開,還是不該開”的問題猶豫不決。而都江堰似乎把令別人頭痛的旅游、環保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整個景區,見不到機動車的影子,全靠電力車載人瀏覽。眾所周知,電力車依靠電瓶行駛,是比較環保的一種交通工具,它沒有尾氣管,沒有陣陣濃煙。很多游客在瀏覽的時候喜歡拍照以紀念,針對這種情況,很多電池零售點都擺有廢電池回收箱,這很好地解決了對景區土地與水源的保護。
其中有一個景點吸引了我,它是人工制造的河床,一座小橋橫跨過去,但這個景點并非理想中的小橋流水,下面僅有一些碎石。在右邊的一個石碑上刻著三個觸目驚心的大字__干河灘,而且還被涂上醒目的紅漆,看到這個鏡頭,我有種揪心的感覺,不知那些游客是否也是如此呢?
當然,我沒有去過四川,更沒有去過都江堰,但是我喜歡上了這個地方,因為那里的天空有濃厚的環保氣息在穿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