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飛翔的感覺(二)
時間:2014-04-04 21:34
作者:黎揚 點擊
次
大概在11月初,我從網上看到了有兩個環保網站聯合組織11月15日-17日到黃河三角洲觀鳥的通知,我便報了名。
在11月上旬我參加了次的觀鳥活動,那是我自己的第一次觀鳥。有很多的收獲,我告別了以往只認識喜鵲、麻雀和海鷗的歷史。
上個周末,我和其他14位朋友一起到自然保護區觀鳥遷徙的鳥類。這是我的第二次觀鳥。
16日,天氣比較寒冷,預報有小雪,不戴手套的話拿不住望遠鏡。7:30我們準時從墾利賓館出發。一路上,我們感受不到熱情的氣息:透過車窗,看到的是枯黃的蘆葦和沒有生機的鹽堿地,鳥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終于在8:20左右,在通往保護區的路上,我們看到了遠處一大群豆雁,他們的出現為我們的這次活動拉開了序幕。
到了保護區管理處,我們請了一位向導。在他的帶領下,我們到96年黃河老故道口觀鳥。路途顛簸不平,天空中的鳥又少的讓大家心底沒有著落。紅隼,銀鷗是我們在孤島新灘采油704隊附近發現的鳥。然后一路上,我們四處搜尋,好不容易觀察到白尾鷂。到了老河道口,見到了灰斑鸻亞成體以及鵲鴨和個體很大的鷗,其他的鳥類都沒有發現。預期的目的好像,更加遙遠。橘樹老師跟大家說,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能著急。
離開老河道的路途中,車選擇了另外的路,穿過一片小樹林。終于峰回路轉,我們的鳥都陸續出現了。先是張老師發現的斜尾伯勞,然后我們發現了天空中飛翔的丹頂鶴,蒼鷺,喜鵲等等。我記錄了時間,在11:10左右。
接著,車在一條較平坦的路上行駛著。11:30前后,遠處的一群白色個體吸引了我們的目光。 “停車,觀察,單筒上。。。。。。”又是一系列的過程,六只白鶴清楚的映在我們的眼里。那只的羽毛怎么發灰?正奇怪著呢,橘樹老師說那是亞成體。原來是個小家伙。我們觀察了好長時間,他們才飛走;疑陌Q在中間,雄性的白鶴在兩頭。好偉大的關愛。11:50的,我們發現了1只東方白鸛,瞧她那孤單無助的樣子,我們都希望她能夠振作起來。我回想起上周的觀鳥,也是1只東方白鸛在沉思。問問觀鳥的前輩吧。她們告訴我,以前觀察到的情形和現在的一樣。“奇怪”的現象,難道她不喜歡群體生活?
然后我們看到路邊的水地里,零零散散的看到蒼鷺、斑嘴鴨。終于快到1:00的時候,我們到了黃河入?凇@淅涞暮oL在臉上吹過,遠處霧蒙蒙的,好幾個老師都迎風流淚,大家都感到了天氣的糟糕。記得在路的兩旁的灘涂上,有著不同的情形,一邊是特別多的鷗和鷸,另一邊有只特別的小鳥,和遠處幾只斑嘴鴨。(因為我的方向感不好,此刻我說不清楚方向。)令我們欣喜的是,在這里我們遇到了又一種瀕危稀有的鳥類,黑嘴鷗。數量還是不少,是個大群。這里的中杓鷸和白腰杓鷸的數量也可觀。
在這里,大家簡單的吃了午飯,接著上路。2:00左右,在返回保護區管理站的路上,我們迎來了又一位“主”人----黑鸛。很特別的“接待”方式,他們在離我們大概100米遠的電線桿的頂部站立著。迎著風,象一位身著黑衣的哨兵。我在車內觀看外邊時,不放過每一個電線桿,結果那個桿頂上2只個體很大的鳥引起了我的注意!吧n鷺?”當時讓我能夠聯想到的就是他了。我忙讓橘樹老師觀看,她立刻對準鏡頭,說不是,并讓車停下來。下車后,我發現連續有4個電線桿頂部都有鳥,其中我看到的那2只,是分別在同一地點的兩個并排著的電線桿頂部。接著我發現在遠處的地面上有只大家伙,象是小黑山羊。我對準那里,發現那鳥和桿頂上的一樣。經老師們證實,那6只鳥都是黑鸛,其中地下的那只是成鳥,而桿頂上的5只黑鸛小。
驚喜總是接連不斷的發生,2:10在路邊的一片小樹林中,我們發現了黑翅鳶。那是種面像很溫順柔和的猛禽。我第二次看到。2:35在上星期看到大天鵝亞成體的水塘邊,又看到了那只可能找不到父母的天鵝。這次他好像有些不甘心寂寞,在水里做起了游泳表演。變換不同的角度,還做了幾個特優美的動作,梳理羽毛,等等真的很生動。不過有個大大的問題,這個冬天他的食物在哪里?我們不禁擔心他的前途。希望他能夠安然渡過這個冬季。還好,他有一些鴨朋友做伴。
2:50左右,一只奇怪的鳥讓我們停下了車,結果他飛得太快,我們的同志跑到坡下的時候,他已經沒影了。不過,我們這幾個先頭部隊的成員,倒是再一次領略了3只丹頂鶴飛翔的魅力。
3:20,我們離開保護區前往墾東水庫。到達水庫的時候,我們發現,原來這里的野鴨也是用特別的方式來歡迎我們的到來。聽到我們的車聲,他們用最快的速度掠過水面,幾排鴨子同時轉移,然后其他的鴨子緊跟其后,看上去,他們像是在舉行別開生面的游泳接力賽。我被他們敏銳的聽覺折服,恐怕我是沒機會和他們面對面“實話實說”了。這里的鴨子種類可真不少,斑背潛鴨、青頭潛鴨、紅頭潛鴨、白眼潛鴨等等。不過,我的心思不在潛鴨身上,很想再一次找到那只東方白鸛。結果可想而知,他不知道飛到哪里了。不過,董老師和我倒是看到了一只大狂。
4:30左右,天色暗淡下來,我們的觀鳥活動告以段落。于是我們打道回“府”。因為有其他的事情,我沒能及時趕上當天晚上的觀鳥總結。后來同寢室的木森林給我講了大家的討論。那只可愛的、奇怪的小鳥成了我們共同的疑問。
11月17日我們一同到仙河鎮北邊的孤北水庫觀鳥。車輛在高速路上快速的行駛,視野里不時會出現鳥的影子。遠處的葦草、槐樹林,近處的水塘、棉花地,與藍色的天空共同構成了一幅美景。
1個小時后,也就是8:30左右,我們到達了目的地。車駛向大壩,結果與上星期天的情形一樣,不盡人意。海面上泛起偏黃色的波浪,近處有幾只野鴨在游泳。不過,在遠處有一大群野鴨。經老師們觀察,斷定他們是普通秋沙鴨,和白秋沙鴨。在壩下的水塘邊,逗留著10多只喜鵲。在水塘的一角處有只鶴鷸在活動。透過先進的單筒望遠鏡,我清楚的看到了白秋沙鴨雌鳥和雄鳥的不同之處。而后我們在水庫的拐角處停留了很長時間,主要還是觀看那群白秋沙鴨。在這里袁先生(投資咨詢顧問)看到那里有黑色喙的鷗,我也看到了,我們認為那應該是黑嘴鷗。后來我問橘樹老師,她直接告訴我這里不可能有黑嘴鷗。我的心里又有了很大的問號,為什么不可能呢?沒準就是。我自己琢磨。
車沿著水庫的大壩行駛,忽然我看到在地面上站著2只鳥,1只是麻雀,另外1只覺得很熟悉。后面的老師說那是鷗,我覺得那不是鷗。橘樹老師讓車停下來,觀察,原來是只黑翅鳶。真是很欣喜,我們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了她。車行走了不遠,又因為什么鳥而停下,呂先生和我發現了另外1只黑翅鳶。與此同時,其他朋友發現了水面上有鳳頭PT等等的水鳥。我通過單筒仔細的觀察了綠頭鴨,他頭部的綠色清晰可見,有緞子般的光澤,很漂亮。
在臨近水庫的對岸,看到壩下水塘里的情形,大家一下子雀躍起來:成千只的鷗分部在幾個臨近干涸的水塘里,他們有的在淤泥里覓食,有的在低空盤旋,飛的舒緩而又沒有層次和章法。在這里我們的攝影師金先生更是興奮,他不停地變換角度,拍攝紅嘴鷗。而水庫里邊呢,有好多只驕傲地游戲的鳳頭PT。大家正觀賞著,這里發生了戲劇性的一幕:一直大狂不知道從哪里飛來,先是在我們道路的正前方懸停,然后停在壩上,后來飛到泥塘里,然后那里的鷗忽的一下子全飛了起來,整個半空中飛翔的都是紅嘴鷗。我正奇怪著,看到了那只大狂,他一個人和那群紅嘴鷗周旋,他飛到哪里,鷗就一窩蜂似的追到哪里。看的我都有點擔心大狂的命運了。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算是在打群架嗎?那也太以多欺負少了吧。想想,1只大狂,能耐再大,也不能招架上千只紅嘴鷗的攻擊呀。“群起而攻之”,用在這里最合適不過。最后,我們的大狂還是”逃離”了那里,孤單的飛走了。
在通往北庫的路上,有根人為設置的橫桿擋住了我們前進的道兒。費了一番周折,我們到達了北庫。那里的風景有另一番美感。說不上是否荒涼,總之,在水中央的葦草與水面藍天的倒影相映成輝,構成了不能言表的冬的景象。剛開始在這里,我們的收獲中,除了聽到幾聲類似震旦鴉雀的叫聲,就是看到了好幾百只的麻雀在自由的飛,看來這里的麻雀“真實”的得到了保護。在這里,我們更象是個旅游者,大家不斷的排著照片,并合影留念。12:30左右,正當大家準備上車返回的時候,“嘎嘎”的聲音吸引了我們,在我們的頭頂上,11只天鵝整齊有序的飛過,那架勢,分明是在向我們道別。為期兩天的觀鳥活動就此拉上了帷幕,大家都期待著下一次的相聚。
回想這次觀鳥的活動,我的受益頗多。橘樹老師告訴我很多嘗試性的鳥類知識,更改了我以往的錯誤認識。今后的時候,我不會再認為只有一種鷗了,而且,在海邊生活的鷗,也不一定就是海鷗。另外,黑嘴鷗是在海邊的灘涂上才有,淡水水庫里不能生存。這次觀鳥活動,讓我這個從小在海邊生活的人接受了鷗的其他種類。張老師告訴我喜鵲是學名,并說“花喜鵲”不過是俗稱。
這次觀鳥,引起我思索的還有一個問題,觀鳥活動到底是一項什么性質的活動,需要熱情還是安靜?對比和上次觀鳥時的情形,我的興奮度減少了很多,甚至還有些刻意壓抑自己的欣喜。不知道該怎么做才好。大概觀鳥都需要一個過程,才能和那些老師們一樣見到特別的鳥之后能鎮定自若,心靜如水。難怪有人說觀鳥活動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戶外運動。
讓我們盡情享受飛翔帶來的欣喜和愉悅吧,把那種感受記在腦海里,等回憶的時候就會感到我們曾經年輕過。無論何時何地,夢想永遠都會是前進的方向。讓我們在夢想的海洋中逐漸地成熟,永褒青春。
(THE EHD)
2002.11.18 涂鴉